天天看點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張幼儀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别西天的雲彩……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1928年的冬天是一個寒冷的嚴冬,而在中國大地上,又尤以上海的冬天冷得尤其異常。張幼儀已經很久沒有再看過詩了,要不是店裡的剛來的小年輕非拿着一本《新月》湊到張幼儀眼前,張幼儀根本看不到這首詩,也不會想起那段凄苦的往事:

才子花嫁

張幼儀出生于1900年的蘇州,從小就得到了父母兄長的多方關愛。張家是當地有名的權貴,她的四哥張嘉璈在後來還當了浙江都督的秘書,是以張家的家境一直是比較富庶的,張幼儀也是以度過了一段快樂的童年生活。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1912年,清廷垮台之後,已經接受了好些年封建傳統教育的張幼儀,被哥哥們送到了新式女子學校當中讀書,張幼儀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有那麼多女孩兒,她們個個如同精靈一樣活潑可愛,眼中滿是快活的神采,而安靜、内斂乃至有些怯懦的張幼儀在其中顯得頗有些格格不入。

1915年時,張嘉璈在學校當中巡視時,發現了一名才華橫溢的學生,正是徐志摩,兩人交流之後,張嘉璈對他十分欣賞,一問才知徐志摩年方18,還未婚配,于是張嘉璈就動起了撮合妹妹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心思。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當張嘉璈找到徐志摩父親徐申如,并且開始提及此事時,徐申如心中十分開心。雖然當時徐家已經是江南富商,但在這種動亂年代沒有些政治背景,終究生意是做不長久的。而張家在整個浙江的政治勢力都相當龐大,徐申如自然是欣然答應。

是以,在張幼儀與徐志摩兩人都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就成為了一對夫妻。還沒有結業的張幼儀是以辍學,以15歲的年紀成為了徐家的少奶奶。而這,就是張幼儀前半生悲劇的開始。

摒棄他國

徐志摩極其讨厭封建舊制和包辦婚姻,但也對抗不了自己的父親,于是隻能将矛頭對準張幼儀。1918年,18歲的張幼儀為徐家生下了兒子徐積锴之後,徐志摩也算是完成了給徐家傳宗接代的任務,沒多久就跑到國外讀書去了。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張幼儀隻好獨守閨中,幫着徐志摩照顧一大家子。她不辭辛勞,任勞任怨地幫着徐志摩料理家事,希望能夠以此感動徐志摩。結果換來的,卻是徐志摩兩年的音信全無。

1920年,她的二哥張君劢看不下去了,一紙書信就寄去了英國。聽聞此事之後的徐申如也十分氣憤,非要徐志摩把張幼儀接過去。礙于張家和徐家兩方的逼迫,徐志摩不得不将張幼儀接到了身邊。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可夫妻團聚并非總是快樂的。徐志摩依然對張幼儀不聞不問,每天都把張幼儀丢在一邊。此時的徐志摩已經與林徽因結識,并且深深地愛上了林徽因。從此,林徽因成為了新思想新女性的象征,而張幼儀成為了舊制度舊思想的載體,而飽受封建家庭壓迫的徐志摩會如何選擇,自然不用多說了。

沒多久之後,徐志摩就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此時張幼儀已經又懷孕了,當他向徐志摩說起時,徐志摩的第一反應是要她打掉。張幼儀聽聞此話,也對徐志摩徹底死心了,便斷然答應了徐志摩的離婚請求。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隻是身為母親,張幼儀卻始終不願打掉這個孩子,1922年年初,張幼儀一生下孩子之後,便在離婚協定書上簽了字。之後,張幼儀就帶着孩子去投奔了當時正在法國的二哥張君劢,之後又跟着他去了德國,開始了她新的人生。

精彩人生

徐志摩的抛棄讓張幼儀心中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最靠得住的隻有自己。于是到達德國之後,張幼儀開始拼命學習德語,并且進入到裴斯塔洛奇學院學習。1925年,次子因腹膜炎夭折之後,張幼儀一度心痛至死,但她卻堅強地挺了過去,以鳳凰涅槃之姿,成為了一個獨立、自信、美麗的女子,抛掉了當年唯唯諾諾、委曲求全的那個張幼儀。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1926年,學有所成的張幼儀回到了上海,之後又去北京讀了會兒書。可惜沒多久之後,她又收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是以回到了上海為母親送葬。孝期過後,張幼儀就進入了東吳大學教書,之後又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

此時,她的八弟張禹九剛好跟徐志摩等四人開了一家名為“雲裳”的服裝公司,在張禹九的邀請下,雖然明知徐志摩也參與其中,但張幼儀早已強大到不會為往事心傷,欣然出任了此公司的總經理。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此時已經是1928年,上海的冬天顯得頗有些清冷。當員工将《新月》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橋》放到張幼儀眼前時,張幼儀讀着這浪漫的詩句,心中卻沒有絲毫傷痛,隻是覺得有些諷刺:

作為為徐志摩付出最多的女人,張幼儀得到的卻隻有冷落與傷害,徐志摩的浪漫與溫柔,永遠是别人的,先是林徽因,後是陸小曼,在徐志摩的愛情裡,從來沒有她張幼儀的名字。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但一切都無所謂了,此時的張幼儀已經足夠強大,不是以前為了他人的背叛就會哭鼻子的小女孩兒了。她現在眼中隻有自己和家人,隻有自己的兒子。

幸福晚年

張幼儀的自信和強大,在後來也吸引到了一個叫做蘇紀之的醫生。蘇紀之不怎麼浪漫,但是足夠踏實,而且足夠愛她。于是,在1953年時,張幼儀與蘇紀之登上了婚姻的殿堂。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1972年,蘇紀之醫生病故之後,張幼儀便去到了美國,不想待在故地觸景生悲了。1988年,張幼儀在美國病逝,享年88歲。而在她的墓碑上,刻上了大大的“蘇張幼儀”四個字,隻是要告訴世人,她不是徐志摩的前妻,除了蘇紀之之外,即使是徐志摩不配讓她冠姓,而這,也是張幼儀最後的申辯,和對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張幼儀與徐志摩的悲劇開始,其源頭其實是封建舊制和包辦婚姻。但當時的徐志摩顯然并不成熟,他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打破封建家庭的枷鎖,于是把槍頭調轉至同樣無辜的張幼儀身上,對着張幼儀瘋狂開火,殘忍地殺死了那個溫柔、恬靜、天真的張幼儀。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可他從來沒有想過,被他深深傷害的張幼儀,其實也是這段婚姻關系中的犧牲品,是包辦婚姻和封建舊制中的羔羊。好在張幼儀的内裡其實有着相當的堅韌,在後來還是成為了一名自信大方的新女性,可她的這種改變,怎麼看來,也像是當時整個時代的悲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