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省甯波市奉化區尚橋墓地唐代墓葬發掘簡報

尚橋墓地位于奉化區尚橋村以南、奉化火車站以北的丘陵緩坡地帶。2006-2008年,通過對奉化中心糧庫和奉化火車站通站道路所占墓地區域的考古發掘,已探明該墓地應至少是一處規模龐大的漢至六朝時期墓地。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為配合奉化經濟開發區尚橋科技工業園物流中心建設,甯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現甯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等機關對建設地塊涉及的尚橋墓地區域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此次發掘共清理漢代至明清時期墓葬200餘座,是甯波乃至浙江地區近年來曆史時期墓葬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此次發掘區域原為茶場種植區,清理的200餘座墓葬均開口于表土層下,時代仍以漢至六朝為主,同時也發現了一批唐代墓葬。雖然這些唐代墓葬儲存狀況一般,但是卻為該墓地的延用時間提供了新的證據。以下将對此次發掘中發現的唐代墓葬情況作簡要報告。

一、墓葬形制

由于墓葬的儲存情況不甚理想,經過整理,初步确定唐代墓葬有19座,包括土坑豎穴墓和磚室墓兩類。

1

土坑豎穴墓

2座。

2012FSM94,被2012FSM90 打破,墓坑平面呈長方形,方向為210°,長2.32 、寬1.1 、殘深0.5 米,坑壁為直壁。未見葬具和人骨,葬式不明。墓坑北部發現随葬品4 件,為青瓷罐1件、陶罐1件、青瓷缽2件,2件缽分别疊放于2件罐的口部。

2

磚室墓

17座。根據平面形狀的差異可分為二型。

A型,長方形磚室墓,共7座,均為單室。以2012FSM9、M61、M76為例。

2012FSM9,方向305°,墓室内長2.6、寬0.94、殘高0.7米。東、南、西壁為三順一丁或四順一丁壘砌,順磚為錯縫平鋪,丁磚每隔三塊或四塊短磚後有一條長磚,三壁每壁各有3個塔形壁龛。北壁無壁龛,底層順磚和丁磚有錯位,應為封門之處。墓底為單層“人”字形鋪地磚。墓室内擾亂嚴重,未見葬具和人骨,未發現随葬品。墓磚皆為青灰色素面磚,長24、寬12、厚3 厘米。

2012FSM61,方向325°,墓室内長3.1、寬0.84、殘高1米。東、南、西壁從下至上有三層磚使用三順一丁的砌法,再網上用順磚疊澀起券。東壁有4個長方形小壁龛,南壁中部有1 個長方形小壁龛。墓室北部為封門處,封門磚呈“人”字形。墓底鋪地磚為單層“人”字形平鋪,儲存較好。墓室内擾亂嚴重,未見不明和人骨。出土随葬品4件,其中3件為填土中出土瓷器殘片修複的青瓷碗、盞和壺,墓底發現1件青瓷碗。墓磚有青灰色和淺紅色兩種,長28、寬14、厚4 厘米,多為素面,部分磚的端面模印半蓮蓬紋。

浙江省甯波市奉化區尚橋墓地唐代墓葬發掘簡報

M61出土盤口壺

2012FSM76,方向275°,墓室内長4.14、寬2.12、殘高1.03米。墓内四壁均為三順一丁砌築,上部情況不詳,推測應為券頂。墓室封門牆位于西壁,為雙層牆體。墓底的鋪地磚為單層“人”字形平鋪,局部已被毀壞。墓室内擾亂嚴重,墓室内未見葬具和人骨。出土随葬品4件,其中1件為填土中出土瓷器殘片修複的青瓷缽,墓底發現3件,分别為青瓷罐1件、青瓷缽2件。墓磚皆為青灰色素面磚,長32、寬16、厚4 厘米。

B型,船形磚室墓,共10座,根據墓室數量的差異可分為兩個亞型。

Ba型,單室,9座。以2012FSM46、M51、M21為例。

2012FSM46,方向為294°,墓室内殘長3.12、寬0.98-1.1、殘高0.34 米,中間最寬,後部最窄。墓室僅存南、西、北三壁,均為三順一丁起底,殘存三層順磚和一層丁磚,上部情況不詳,推測為券頂。東壁已完全被破壞,推測為墓門封門處。墓底鋪地磚為單層雙磚橫豎平鋪。墓室内擾亂嚴重,未見葬具和人骨,未發現随葬品。墓磚皆為青灰色素面磚,長28、寬14、厚3厘米,其中一些銘文磚的端面上模印有“唐明州”的字樣。

2012FSM51,方向為317°,墓室内長3.08、寬0.64-0.9、殘高0.78 米,中間最寬,後部最窄。東、南、西壁為三順一丁砌築,上部情況不詳。東壁保留有1個長方形壁龛,西壁保留有2個長方形壁龛。墓室的封門牆位于墓室的北壁,内側用一排丁磚加強,外側為雙道磚壁,均為三順一丁砌築,兩側壁在北部再延伸出一塊磚。墓底鋪地磚為單層“人”字形平鋪。墓室内擾亂嚴重,未見葬具和人骨。墓底出土一件青瓷盞,填土中發現一枚殘損嚴重的銅錢。墓磚皆為青灰色,正面素面,端面模印紋飾,長24、寬14、厚3厘米。

Bb型,雙室,1座。

2012FSM21,方向101°,打破六朝墓葬M20。墓葬嚴重被擾,雙室中南側墓室儲存相對較好,北側墓室僅存南壁局部與部分鋪地磚,從構造來看,兩個墓室的結構是一緻的,以南室為例進行介紹。墓室内殘長3.38、殘寬1-1.4、殘深0.5米,中間最寬,東側最窄,墓壁為三順一丁砌築,上部情況不詳。東壁有1個塔形壁龛,南、北壁上各有3個塔形壁龛,對稱分布。西壁為封門處,完全被破壞。墓底鋪地磚為雙磚橫豎平鋪。墓室内擾亂嚴重,未見葬具和人骨,未發現随葬品。墓磚皆為青灰色素面磚,長28、寬14、厚4厘米。南室墓壁上發現了一些模印的銘文磚,可辨字樣的有“大中二年劉家新樣”、“王上之”、“大中元祀”等。

二、遺物

由于墓地的儲存狀況整體一般,唐代墓葬被盜擾的情況也較為嚴重。從殘存的出土随葬品種類來看,以瓷器為主,另有少量陶器以及無法辨認字迹的殘損銅錢。

瓷器

此次發掘的唐代墓葬,出土瓷器均為青瓷,器型主要有盤口壺、罐、碗、盞、缽等。

陶器

僅在2012FSM94中發現1件陶罐。

3

墓磚

此次發掘的唐代磚室墓用磚多為素面,但在個别墓葬中發現有模印的花紋磚和銘文磚。例如:2012FSM21銘文磚之一,殘長12.5、寬12.5、厚3厘米,短端面模印“大中二年劉家新樣”;2012FSM21銘文磚之二,長24.5、寬12、厚3厘米,短端面模印“王上之”;2012FSM46銘文磚,長27.5、寬13.5、厚3厘米,短端面模印“唐明州”。

浙江省甯波市奉化區尚橋墓地唐代墓葬發掘簡報

2012FSM21紀年磚

三、結語

尚橋墓地距離秦漢至六朝時期的鄞縣縣治所在地——白杜村直線距離僅10公裡,以白杜村為中心,曆年來發現了大量漢至六朝時期的墓葬,尚橋墓地也有大量漢至六朝時期墓葬的分布。但是,唐代墓葬在奉化地區的報道很少,尤其是像尚橋墓地如此成規模的分布還是首次發現。

此次清理的唐代墓葬,M21出土銘文磚有“大中元祀”、“大中二年劉家新樣”的字樣,“大中”為唐宣宗年号,大中元祀即大中元年,為公元847年,大中二年為848年。“大中二年劉家新樣”說明這批墓磚是當年的新樣式,是以M21的下葬年代應為848年或其後不久。M46雖然沒有出土紀年銘文磚,但是墓磚模印的“唐明州”字樣,說明M46的年代當在738年設立明州以後的唐代中晚期。此外,M76出土的青瓷盤口壺與紹興木栅唐墓M24、諸暨唐墓M2出土的青瓷盤口壺形制相近,後兩者的年代均為唐代早期,M76的年代應大緻與其相當。尚橋墓地的唐代墓葬雖然被嚴重盜擾,但是從上述墓葬的埋葬年代來看,該墓地從唐代早期便上承漢、六朝,且一直使用至唐代晚期。除了漢至六朝時期墓葬、唐代墓葬以外,尚橋墓地2012-2013年度的發掘中還清理了不少兩宋至明清時期墓葬。是以,尚橋墓地應是一處漢代沿用至明清時期的大型墓地,這在甯波乃至浙江地區也是不多見的,可以為區域内喪葬習俗的研究提供相關的考古學資料。

編輯:張園媛

轉載自:東南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