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在異國家喻戶曉的英雄

1985年,已經50歲的

張金泉

收到北韓上司人邀請,帶着妹妹來到北韓的紀念館時,才發現

他們的父親竟然是這個異國家喻戶曉的英雄。

而對于他們兄妹倆來說,

父親張蔚華隻是存在于母親所說故事裡的人物,早在抗日戰争時期便服毒自殺了。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他們很想知道父親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選擇,但是不忍心再喚醒母親的傷心事,于是并未多問。

而當兄妹倆來到北韓後,

這裡的人民紛紛以最高的熱情和敬意迎接了他們

,就連北韓上司人金日成都一再拉着他們的手,說起他們的父親便熱淚盈眶。

這對家住吉林的兄妹,不由地對父親産生了深深的好奇。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當年他們的父親究竟都做什麼?

他又為何會選擇服毒自盡呢?

事情還要從那段戰火紛飛的年代說起。

少年兄弟情

在日寇将侵略的戰火燒向中國大地之前,他們率先将槍口對準了北韓。

即使有過激烈的抗争,但是

并不發達的北韓還是輸給了日本,并在1910年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開始了漫長而黑暗的被殖民生涯。

不過北韓還有很多有志青年不願就這樣認輸,積極在外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這其中就包括

金日成的父親金亨稷

1920年,遭到日寇追捕的金亨稷,帶着年僅8歲、還叫金成柱的兒子金日成來到中國吉林撫松縣,一邊養精蓄銳,一邊繼續尋求反抗的機會。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金亨稷很了解中國文化,會說漢語,還擅長醫術,但是因為日寇的追捕,他在撫松縣的生活并不好過。當地很多人害怕會遭到日寇的打擊報複,不敢收留他們父子倆,金亨稷隻能帶着兒子在各地輾轉求生。

就在父子倆疲憊不堪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當時一個名叫

張萬程

的中國富商患上了傷寒,病情急劇惡化,當地醫生都對此束手無策。正在流浪的金亨稷知道後,聽說這位中國富商是個善人,于是冒着生命危險前去給張萬程診治病情。

在金亨稷的診治下,張萬程的病情終于有了起色,很快轉危為安。這讓張萬程對金亨稷十分感激,了解了金亨稷的故事後,主動出面遊說,讓金亨稷得以帶着家人在撫松縣定居下來。

張萬程在辦完此事後,他與金亨稷之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家人經常帶着自家人來往。就在這樣的情況下,

都還是孩童的金日成與張蔚華也互相認識了。

金日成比張蔚華年長一歲,一直以兄長的身份對張蔚華關懷備至。張蔚華也對這個兄長懷着幾分尊敬與崇拜之情,兩人經常湊在一起學習玩鬧,交流對外界世事的看法。

随着年齡的增長,

張蔚華漸漸意識到,這位兄長志存高遠,有勇有謀,值得他追随,又得知金日正準備投身革命事業,張蔚華也下定決心追随他。

後來年僅32歲的金亨稷因為過往遭受的迫害,久病成疾,在金日成14歲的時候便撒手人寰。臨終前,金亨稷十分不舍地将兒子叫來跟前,一再地叮囑他,一定要帶領北韓人民赢得獨立,并将他的兩支手槍交給妻子,要妻子在兒子長大後再給他。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僅過了一年,金日成便離開撫松縣,去到吉林,與其他北韓愛國人士一起成立了一個

“北韓共産主義青年同盟”

,由此開始了自己的革命事業。

而另一邊張萬程本想安排兒子去沈陽讀書,但張蔚華對此事并不上心,總是想着已經去了吉林的金日成。等他也長到15歲,跟當年離開撫松時的金日成一樣大時,張蔚華趁夜離家出走,去了吉林,随身隻帶了一把從父親那裡偷來的槍。

張蔚華在風雪中足足走了兩個月,這才在吉林找到了金日成。

看到他,金日成大吃一驚,回過神來卻十分感動,開始帶着張蔚華一起在當地從事地下工作。

隻是好景不長,金日成在一年後離開了吉林,開始參加東北武裝鬥争,有一段時間與張蔚華失去了聯絡。在這期間,張蔚華的家人不斷地懇求他回家,他也覺得自己留在這裡什麼也做不成,隻得先回了家。

毀家纾難,援助革命

在1929年,東北武裝鬥争失敗後,金日成遭到逮捕,被關押了整整一年才重獲自由。

事後,金日成并未就此認輸,又偷偷跑回吉林,繼續組織抗日武裝。但是吉林到處都是敵人的哨兵,四處搜捕共産黨人,形勢十分嚴峻。

在革命戰友的掩護下,金日成終于坐上了離開吉林的火車,但是不幸的是車上全是敵人,他随時都有可能再次被捕。

就在金日成在火車上坐立不安時,他面前突然出現了一個衣着光鮮的年輕人。對方看了他一眼,二話不說立刻把他帶去了自己的包廂,隐藏起來。直到這時,金日成才認出,

這個一看就很有錢的年輕人原來就是張蔚華。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此時,張蔚華已經在父親的指點下,開始管理家業,聽說金日成離開監獄的消息後,非常高興,這才趕來協助他。在張蔚華的掩護下,金日成成功脫離了險情,後來又獲得了張萬程的幫助,順利抵達了革命區。

在金日成的介紹下,

張蔚華也在1932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開設了

“兄弟書局”

“兄弟照相館”

作為掩護,開始從事地下工作,想方設法為抗聯隊伍擷取情報,提供武器和藥品。

隻是金日成聽說張蔚華已經成家立業,不忍心再将他拖入更深的渾水,之後很久都沒有再聯系張蔚華。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直到1937年7月,金日成在吉林山區與日寇關東軍打遊擊戰。

由于物資緊缺,戰士們快要堅持不住了,

金日成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于是便派人進城找到了張蔚華。

此時的張蔚華作為撫松縣大富豪的兒子,放棄了養尊處優的安逸生活,将整個身心都獻給了抗日救國事業,并為此毀家纾難,想盡辦法援助革命。

兩位少年好友在城外隐秘的角落重逢,看着模樣大變的彼此,都有說不完的話。張蔚華聽說金日成的隊伍陷入了物資緊缺的危機,毫不猶豫地答應去幫他們解決這個難題。

不到10天的時間,張蔚華便籌集到了一大批物資

,他親自将這批物資送到山裡,還交給了金日成多達3000元的資金,使得戰士們得以在寒冬臘月穿上足以禦寒的棉衣,繼續鼓足勇氣與敵人做鬥争。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但是與此同時,日寇一直在追蹤金日成的動向。

曾經與張蔚華、金日成做過革命戰友的

鄭學海

已經叛變,成為了僞軍憲兵隊的鷹犬。鄭學海曾代表日寇對張蔚華進行誘降,卻遭到了張蔚華毫不猶豫的拒絕,于是鄭學海就叫憲兵隊将張蔚華關進了監獄。

在獄中,敵人對張蔚華進行了嚴刑逼供,試圖從他這裡得到金日成司令部的位置,進而對撫松一帶的地下組織一網打盡。

但是張蔚華始終咬緊牙關,什麼都沒有透露。

張萬程在知道兒子被捕後,心急如焚,想盡辦法将他保釋。誰知,這竟是敵人陰謀,特務們對張家進行了嚴密監控,意圖以此獲得線索和情報。

張蔚華敵人不會就這麼輕易放過自己,為了保護金日成以及其他革命戰友們,他思前想後,最終做出了決定。

獻身革命

另一邊,金日成始終聯系不上張蔚華,有些坐立難安。

他多次派人秘密打聽消息,最後收獲的卻是一封來自張蔚華的絕筆信。

原來,張蔚華在做出決定後,便寫下了這封信,

告訴金日成一定要盡快将他的司令部轉移别的地方。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然後,張蔚華從自己經營的照相館中拿來一瓶顯影劑,對妻子說:

“不能與金日成将軍一起抗日到底,真是叫人遺憾。我願意用我的自己的死,換取同志們的安全。”

說完,他便服下了顯影劑,自殺身亡,年僅25歲。

他的死訊讓金日成悲痛不已,他發誓一定不會讓張蔚華枉死。

等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北韓也獲得了解放,在外多年的金日成踏上了傳回家鄉的路,但他始終沒有忘記曾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生命的好兄弟張蔚華,

在回到北韓後,還多次向同胞提起張蔚華這位勇敢的革命戰士。

北韓人民也漸漸了解了張蔚華的事迹,對他生出了發自内心的敬佩之情,

這也讓張蔚華與黃繼光等烈士一起,成為了北韓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在1959年,北韓的中央委員

樸永存

即将帶領考察團前往中國東北,金日成特意叮囑他一定要找到張蔚華的家人,代表他送去問候。樸永存沒有辜負金日成的信任,在吉林撫松縣政府的幫助下,成功找到了張蔚華的家人。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由于戰争原因,當地政府對張蔚華的事迹并不了解,但從樸永存那裡得知了他的故事後,當地政府感動不已,不僅幫忙找到了張蔚華的家人,還在事後一直關照他們一家。

張蔚華的父親早在5年前便病逝了,張蔚華的妻子獨自養育着張金泉和張金祿兩個孩子,一家人早就不複當年的富裕,生活簡樸但至少衣食無憂。

張蔚華的妻子在收到金日成的問候時,又想起了那日服毒自盡的丈夫,情不自禁淚流滿面。為了表示感謝,

她拿出了一張張蔚華與金日成胞弟的合影,拜托樸永存轉交給金日成,作為回禮。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圖:張蔚華(左)與金日成胞弟金哲柱合影

這張照片,後來就被儲存在了平壤的民族解放戰争博物館中,金日成也與張家人保持了多年的聯系。

等到1984年,金日成來到中國進行通路,還提出希望能請張蔚華的家人來北韓做客。

于是便出現了本文開頭那一幕。

已經50歲的張金泉在國家的幫助下,帶着妹妹張金祿來到了北韓。在北韓受到了超乎想象的熱情歡迎之後,

這對兄妹倆才意識到他們那位早就在48年前去世的父親,究竟有多受到北韓人民尊重。

在見到這對兄妹時,

金日成主動與他們握手,還在本該使用本國語言迎接客人的場合,破天荒的使用漢語說:

“歡迎你們!”

後來,金日成以自己的名義,在張蔚華的墓前立起了一塊紀念碑,上書:

“張蔚華烈士的革命業績是朝中兩國人民的友誼的光輝的典範。烈士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業績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1985年一對吉林兄妹訪朝得知,已犧牲48年的父親,在北韓家喻戶曉

張蔚華同志作為抗聯英雄,主動放棄優渥的生活,用短暫的一生進行革命鬥争,那份舍生忘死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