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1951年6月9日,鐵原阻擊戰進入後期階段。在經曆8天的連續作戰之後,63軍傷亡慘重。下屬的188師和189師都基本喪失防禦能力。唯一可以指望的187師也隻剩下1個團的兵力。相比較而言,美軍還有足足4個師。

雖然兩軍實力如此懸殊,但志願軍并沒有是以放棄。為了掩護大部隊,他們勇敢無畏地與美軍展開激烈的交鋒。在師長徐信的帶領下,志願軍打出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将美軍陣地炸開了花。

那麼,志願軍為何能以少勝多?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第五次戰役前,美軍周密部署

1951年,志願軍在經曆了四次戰役之後,對美軍造成嚴重威脅。但自己本身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共計陣亡5.3萬人,急需增援兵力。針對于此,我軍決定命楊得志的19兵團以及陳赓的第3兵團入朝支援,并與已經休整完畢的宋時輪第9兵團彙合。準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發動一場規模龐大的反擊戰,即第五次戰役。

與此同時,美軍這邊也從之前的戰役中吸取了教訓。為了打赢第五次戰役,美軍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

首先,嚴防死守

。鑒于此前美軍面對我軍進攻之後的落荒而逃。此次戰役,美軍打算實行“環形防禦”的政策,命各個步兵機關以指揮所和迫擊炮為中心圍成一個圓圈,将機槍布置在前沿,其他步兵分散布置圓圈邊内,各個步兵之間沒有空當,側翼也安全,進而便于應付來自各個方向的我軍進攻。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其次,提升火力

。針對此前的接連戰敗,美軍将其歸咎于自身火力不足。顯然,這是大型的凡爾賽現場。但美軍确實憑借着強悍的軍工實力,進一步提升了火力。其中包含火炮1300餘門,坦克180輛,還有不計其數的戰鬥機。雖然,我軍也得到了蘇聯的支援,但與此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除此之外,

美軍還命在二戰中有過戰鬥經驗的老兵參與這場戰役

。在上述準備的支撐下,我軍的這場戰役注定不會順利。

後方補給不足,我軍緊急撤退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4月22日黃昏,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爆發。

起初,面對美軍的強大火力,志願軍勇猛頑強,戰勁十足,順利地渡過臨津江和北漢江,直逼南北韓首都漢城。

然而,好景不長。随着戰役的不斷深入,美軍的火力優勢越發明顯。

志願軍在連續作戰之後,體力和精力明顯下降,加上我軍的後勤物資供應不足,沒多久就彈盡糧絕。

緊急關頭,彭總下達指令,要求志願軍火速撤出前線,進而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損耗。

可“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卻不會善罷甘休。他乘勝追擊,想要借此機會對志願軍實行全面反攻,進而将志願軍主力全殲在三八線以南。

望着北韓地圖,他将鐵原視為主要攻打方向。彭總則命志願軍63軍在此防禦。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鐵原之戰爆發,63軍潰不成軍

6月1日,

美軍第1軍以4個師的兵力向63軍發出猛烈進攻,打響了鐵原阻擊戰的第一槍。

此後,面對美軍4個師的輪番上陣,63軍始終堅守在防禦陣地,不讓美軍跨越一步。但無奈美軍的軍備優勢實在突出,戍守在此的63軍逐漸力不從心。

截止到6月9日,63軍雖然沒能讓美軍翻越雷池一步,但在經曆8天的作戰之後,早已潰不成軍。手下的188師和189師都被打殘。面對美軍的步步緊逼,63軍就隻剩下187師一支部隊可以迎戰。然而,由于此前友軍抵擋不住美軍的炮火,所187師的大部分軍隊都被調離增援,僅僅剩下1個團的力量。

也就是說,志願軍需要以1個團來對付美軍4個師

。聽起來,簡直是白日做夢。這場戰鬥的勝負似乎已成定局。就在美軍樂此不疲時,187師師長徐信扭轉了局面。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徐信不甘失敗,決定反攻美軍

徐信在1937年就入伍參軍,是名副其實的老将領。他憑借着良好的指揮能力和堅韌的意志為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兵力,多麼骁勇善戰的将領都是無濟于事。

為此,徐信請求63軍軍長傅崇碧給予更多的兵力支援,哪怕是炊事員和雜役也好。可傅崇碧遺憾地表示,軍隊的所有兵力都被自己派出支援前線了,實在是幫不上忙。還說道:“現在這個時候,每個戰場上,人手都不夠,縱然你徐師長有萬般充分的理由,我也是愛莫能助。”

被拒的徐信很失落。眼看着美軍兵臨城下,他竟束手無策。再耽誤下去,鐵原陣地恐怕不保,後果不堪設想。生死存亡之際,他想到:“士可殺不可辱,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拼死一戰。”于是,他開

始尋找反攻美軍的時機。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美軍兵臨城下,徐信找準時機

恰逢此時,

美軍已經逐漸進入志願軍炮兵的射程内

。徐信見此,認為這是反攻的大好時機。為了對迫近的美軍進行壓制,他再次請求傅崇碧派出炮兵協助作戰。

起初,考慮到炮兵和彈藥本就十分有限,美軍空軍也一直在盯着我軍。倘若反攻成功還好,可一旦失敗便是萬劫不複,我軍再無炮兵可用。是以傅崇碧認為,貿然出兵對我軍極為不利,再次拒絕了徐信。

但他轉念一想,發現除了徐信的辦法,似乎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扭轉局面。于是就同意出兵,将63軍全部的軍屬炮兵都交給了徐信。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徐信手握火力,美軍陣地失守

很快,6月10日晚上,手握火力的徐信就帶着部隊悄無聲息地埋伏到美軍陣地當中,正式地發起反攻。他憑借着手上的彈藥、火炮,對美軍實行火力襲擊。頃刻間,就朝着美軍發射出數千發炮彈。對于美軍來說,這些炮彈原本并不算多。

由于美軍的炮兵陣營就在附近,且囤積了大量的炮彈槍支。是以這些炮彈一經落地,就導緻美軍陣地炸開了花。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炮彈還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随着陣地被炸毀,無數的美軍炮兵葬身火海,上百輛坦克、火炮也在爆炸之後,化為冒煙的鐵塊,有的黑,有的紅。可以說,人員裝備都損失慘重,隻能等待後方補給。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美軍暫且停戰,等待補給送達

6月11日,李奇微下達暫時停止與我軍交戰的指令,企圖在補給送達之後,再實行反撲。隻可惜,

在美軍拿到補給之前,志願軍63軍就已經全部撤出鐵原。

次日,被蒙在鼓裡的美軍在補給送達之後,準備再次向鐵原發起進攻。可令其沒有想到的是,志願軍援軍早已在此恭候多時。

沒有防備的美軍又一次被打得灰頭土臉,倉皇而逃

至此,鐵原阻擊戰以美軍投降為結局圓滿告終。在徐信的帶領下,63軍诠釋了以少勝多的不朽傳奇。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63軍以少勝多,悉數原因有三

首先,李奇微的自以為是

。在與我軍交戰多次之後,他針對我軍善用的穿插迂回戰術和補給劣勢,設計出一份自以為很周密的作戰部署。簡單來說,他試圖揚長補短,利用空軍和火炮優勢将志願軍拖垮在撤退途中。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份優勢反而成為徐信攻克美軍的關鍵所在。

其次,志願軍的頑強意志

。在這場戰争中,雙方在各方面的實力都十分懸殊。不單單是裝備武器,就連物資補給也相距甚遠。美國大兵喝酒吃肉,志願軍就隻能吃雪啃樹皮。但就算如此,志願軍還是咬牙堅持着,靠着頑強的意志打敗嬌生慣養的美國兵。如果要問起是什麼給了他們力量,那一定是黨和人民。這就是他們唯一的信仰。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所遺留下的志願軍精神值得後輩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最後,徐信的臨危不懼

。這也是這場戰争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大敵目前,他當機立斷,以美軍迫近我軍的炮兵射程内為契機,率領部隊絕地反擊,打得美軍措手不及。可以說,沒有徐信的英明上司,就沒有63軍的大獲全勝。

這場戰争的勝利粉碎了美軍企圖摧毀志願軍後方基地和交通線,進而占領整個鐵原的野心。打破了美軍堅不可摧的神話。也告誡美國,志願軍的骨頭不好啃。

在這場戰争中,志願軍不怕流血、不怕犧牲,挨餓受凍也心甘情願。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所遺留下的志願軍精神值得後輩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志願軍隻剩1個團,美軍還有4個師,為何美軍陣地先炸開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