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貴州:多彩指尖,繡出廣闊未來

貴州:多彩指尖,繡出廣闊未來

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服裝展示。 劉楊 攝

牛皮背包繡上大塊苗繡,墨鏡的鏡腿嵌入古樸的繡片,還有苗繡茶席、苗繡絲巾、苗繡挂件……在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的全國紡織非遺苗繡精品展中,這些被苗族刺繡裝點的時尚單品和生活用品集中亮相。各守一方展台的苗繡産業從業者們,用自己的創意和手藝證明:苗繡是“傳統的也是時尚的,既是文化又是産業”。

2021年12月28日,寒冬中的貴陽冰雪尚未消融,但位于雙龍經濟開發區的國際山地旅遊聯盟總部基地卻是一派火熱。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在此召開,在這場國内目前非遺大類中唯一由國家級行業組織舉辦的非遺品牌盛會上,最新行業指導意見的釋出、多個頒獎禮的舉行、參展商各亮“絕活”,都在為貴州苗繡持續加溫。

貴州:多彩指尖,繡出廣闊未來

融合苗繡紋樣的墨鏡将傳統與時尚結合。 曠光彪 攝

作為貴州苗族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交流展示平台,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中的貴州苗繡,正徐徐展開一片廣闊未來。

步入苗繡産業化發展之路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源遠流長、燦若繁星的中國紡織文化承載着刺繡、制造、印染、服飾等非遺記憶。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苗繡,以大膽明快的着色和抽象的圖騰符号,在服裝上記述着苗族人的創世神話、遷徙曆史和細膩情感,也是以被譽為“無字史書”、中國服飾史上的“活标本”。

底蘊深厚的苗繡在時代更疊、社會變遷之中,走出大山、亮相國外,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光。在今年以來,貴州省組建了由有關省上司負責,20餘個部門、地方和企業任成員的苗繡産業發展工作上司小組,制定出台了《關于加快推動貴州苗繡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行動方案》,提出實作苗繡産業化、時尚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目标。苗繡産業化的齒輪開始徐徐轉動。

“發展苗繡産業,助力鄉村振興”是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的主題。在大會籌備初期,中國紡聯就組建了包含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從業者、院校及媒體等在内的考察團,于2021年7月11日至15日赴貴州對苗繡産業展開深度考察,進而對苗繡生存現狀以及存在問題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從不同角度提出諸多,與企業、工坊、傳承人等達成多項合作意向和人才培養協定。

在這場大會中,紡織非遺行業專家和優秀的從業者們,也通過《2021年中國紡織非遺發展報告》《“十四五”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行業性指導意見》等的釋出,以主題分享等方式,為貴州苗繡産業發展提供了諸多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和經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在主旨報告中提出,面對苗繡在當今社會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需要抓好活态傳承,聚焦人才培養以推進苗繡傳統工藝高品質發展,也要在講好苗繡故事、傳播苗族文化的同時,根據市場經濟規律探索發展之路。他建議,要将苗繡作為特色産業、生态綠色産業和綜合産業來進行發展。

貴州:多彩指尖,繡出廣闊未來

全國紡織非遺精品展上的精美展品吸引觀衆駐足。 劉楊 攝

目前,貴州已形成産業項目、産業主體、産業鍊條、産業園區、産業布局、産業融合的“六産關聯”态勢。在推動傳統元素的現代表達,将苗繡打造成為時尚産品的探索中,也對創意設計、工藝制造、市場營銷三大環節進行重點關注與打造。作為群衆基礎極為深厚的一項産業,貴州對苗繡産業化發展的方向和方式已十分明确。

加強苗繡保護傳承推廣之力

從2004年起深入貴州各地,對當地的手工藝進行挖掘、整理、創新、應用,同時通過訂單教育訓練的方式讓繡娘們能夠重拾針線,用自己的手藝脫貧緻富。18年來,拉動了貴州地區大批苗繡企業産品的銷售,一次又一次地将中華民族品牌和傳統手工藝呈現給世界。

20年來,從台灣到貴州,跨越海峽,遠涉重山,往返上百次,投身于貴州民俗文化的保護與發展,足迹踏遍貴州各州、縣。搜集儲存了200個苗族支系約1.5萬件各個時代的貴州苗族傳統民族服飾,為貴州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作出積極貢獻。

上述兩位深耕貴州苗繡産業的人,分别是北京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台灣長河藝術博物館創辦人、館長黃英峰,後者同時也是貴州省政府特聘的“貴州旅遊文化大使”“民俗旅遊專家”。在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中,他們被授予貴州苗繡特殊貢獻獎。

作為一項曾經藏于深山,又承載着厚重曆史的非遺傳統手工藝,苗繡的技法需要傳承,背後的文化更需要被講述。在苗繡及其文化的傳承與推廣中,湧現了一股股堅實的力量,推動着苗繡走向山外。

除了夏華、黃英峰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苗繡做出特殊貢獻的人之外,還有不少投入到苗繡行業之中的本土從業者,在多年堅持與摸索中,找到适宜自身和行業發展模式的人。在本次大會中,中國紡織非遺苗繡推廣大使評選結果揭曉,11位大使中,有8位都來自貴州,他們當中,有長期深耕于苗繡産業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和企業代表,也有民族服飾博物館的創辦人,憑着對非遺的滿腔熱忱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斷推動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貴州:多彩指尖,繡出廣闊未來

苗繡創意産品。 劉楊 攝

中國紡織非遺苗繡推廣大使可謂是苗族産業化發展中的先行者、帶頭人。而産業發展需要将行業内的人們凝聚起來,共同發力,為此,在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的指導下,由多彩貴州文化産業集團根據産業發展需要,積極組建了貴州省苗繡産業協會。在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中,還舉行了貴州省苗繡産業協會成立授牌儀式。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協會旨在搭建集非遺傳承人、現代設計師、金融資本于一體的苗繡産業發展平台,加強苗繡行業自律管理,制定和釋出行業标準,推動苗繡行業健康發展。整合全省苗繡企業資源,實作資訊共享、優勢互補,傳承、發展多彩貴州苗繡技藝和少數民族文化,培育鄉村振興重要産業。

多種方式探索産業生存之道

在大會配套的全國紡織非遺苗繡精品展中,32家參展商帶來形式豐富、種類多樣的展品。這些琳琅滿目的商品以及體驗項目,讓觀衆直覺感受到,苗繡産業正在朝多元、國際、時尚和高科技的方向發展。對于從業者而言,苗繡産業化發展的提出,正為他們拓寬了一條新大道,也推動着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适合自身發展的生存之道。

在“黔尚品”展台,各類融合苗繡元素的商品貼合生活需求,也具備不錯的審美價值。貴州黔尚品民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辦者張薇薇告訴記者:“以前,我們與脫貧攻堅銜接,通過訂單為不少繡娘實作了居家就業。現在接續鄉村振興,作為20年曆史的老牌企業,應該思考更多新的發展方式。”她認為,要讓苗繡走得更長遠,就必須要實行産業化。作為從業者,我們在傳承的基礎上還需要用更多包括高科技在内的手段,進行不斷創新。

火花文創和蟬之翼兩家文創企業共用一個展區,展出了許多創意十足的産品。如一套名為“會唱歌的刺繡”的粽子形挂件,采用鎖邊繡、包線繡等多種苗繡技法,這是火花文創負責人龍沁潔在西江鎮龍塘村當志願者時,從背着孩子一邊唱歌一邊刺繡的繡娘身上擷取的靈感。對于火花文創這樣的小微企業而言,設計是自己的優勢,但生産和銷售是短闆。龍沁潔選擇與其他在生産和銷售上具備優勢的企業抱團取暖,“會唱歌的刺繡”就是出自西江鎮龍塘村以及台江縣老屯鄉“苗人匠心”的繡娘之手。

貴州:多彩指尖,繡出廣闊未來

中國紡織非遺苗繡推廣大使、國家級非遺項目苗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石麗平介紹松桃苗繡。 劉楊 攝

展覽還有一個自帶科技“光環”的展區吸引不少觀衆駐足體驗,這是由貴州省文化遺産保護數字技術重點實驗室打造的苗繡文化VR互動體驗區。據貴州大學教師呂健介紹,這個是實驗室在數字化保護的村寨中建設的虛拟展廳,其中的虛拟展品運用苗繡和蠟染的元素進行設計,設計的紋樣則都是從實驗室建立的紋樣資料庫提取出來的,而紋樣資料庫是實驗室團隊通過鄉間、博物館、傳承人等不同途徑采集而來,總共有幾萬個紋樣矢量圖。目前,實驗室已與省内多家文創企業達成合作,資料庫中的紋樣已經陸續運用到産品設計中。

從一項在苗族曆史中代代相傳的傳統手工藝,逐漸挖掘出“以針為筆,以線蘊色”傳遞民族獨特審美觀念與曆史溫度的文化表達,再到如今一步步形成産業鍊條,向着産業化、時尚化、國際化、品牌化的目标不斷邁進……在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暨多彩貴州苗繡系列活動中,貴州苗繡正張開雙臂,擁抱産業時代的到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芳蓉 曾書慧 劉楊 曠光彪

實習生 彭宏蘭

編輯 趙相康 郭睆秋

視覺 實習生 彭宏蘭

編審 李纓 施昱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