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天國此王投降左宗棠,害死汪海洋,在安徽留下一堆後裔

在太平天國後期,封王太多,這似乎導緻王爵都有點不夠用。于是,就有了某王報帳或投降後,他的王爵被轉封給另外一個人。例如康王爵位,先是封給了汪安鈞,但在汪安鈞蘇州投降李鴻章而被殺之後,洪秀全就把康王轉封給汪海洋。另外還有奉王。1862年,古隆賢被封為奉王,但是第二年就投降了清軍,于是洪秀全就把奉王爵轉封給另外一名将領,這位将領就是下面要講述的一個叫黃朋厚的人。

太平天國此王投降左宗棠,害死汪海洋,在安徽留下一堆後裔

黃朋厚在太平天國算是無名小輩,沒什麼知名度。但在近些年,通過考察,他的平生事迹才被完全挖掘出來。很多人都知道太平天國裡的堵王黃文金,号稱黃老虎,是一員悍将,而黃朋厚和黃文金是同宗,也是他的侄輩,他們都來自廣西博白縣東鄉。

黃朋厚又叫黃明厚、黃十四、十四郎、小老虎(黃文金是大老虎),1836年出生,他的資曆很深,當年和黃文金一起,帶着族人和鄉親上千人參加了金田起義,隻是他當時才15歲,是以隻是跟着黃文金打仗,很少有人知道他。不過他打仗英勇,曆經百戰,逐漸成長為了一員太平軍将領。特别是到了太平天國中後期,軍中缺乏帶兵人才,于是,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壯派受到了越級提拔和重用,而黃朋厚也在那時候被提拔。

太平天國此王投降左宗棠,害死汪海洋,在安徽留下一堆後裔

1860年十月廿二日,積功升天朝九門禦林開朝王宗兖天安(太平天國除王爵外,設義、安、福、燕、豫、侯六等爵位),離封王隻差兩級了,1863年九月廿八日,奉王古隆賢降清,洪秀全就把奉王爵轉封給了黃朋厚,黃朋厚終于被封王了。

然而,黃朋厚封王之時,已是太平天國敗亡之際,九個月後,天京就被湘軍攻破,幼天王逃往湖州,而黃朋厚和黃文金都在湖州,他們收拾各路殘軍,護駕幼天王逃往江西,一路上,這支人馬潰散殆盡,黃文金等許多将領戰死,好不容易逃到江西,又被清軍偷襲,幼天王和幹王等都被俘虜,黃朋厚和紀王黃金愛等腳底抹油跑得快,才逃了出去,幾經輾轉,終于投入康王汪海洋大營。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汪海洋有了權欲私心,排除異己,找借口先殺了紀王黃金愛,後又幹掉了侍王李世賢。

太平天國此王投降左宗棠,害死汪海洋,在安徽留下一堆後裔

大夥都知道,侍王和紀王都是老廣西,為太平天國嫡系,而康王汪海洋是安徽系,地位不高,又跟過叛離天王的石達開,是以難以服衆,而康王此時手握重兵,想要掌控全部就得清除那些老廣西,讓自己的安徽系上位占坑。是以,一番清理之後,地位高的廣西将領都死了,剩下黃朋厚這種威脅小的廣西佬也是戰戰兢兢,還有那些兩廣籍的士兵也是備感委屈。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朋厚動搖了,同治四年(1865)底,他在江西龍南秘密派人去清軍大營請降。清軍将領劉典喜出望外,接受了他的投降,并安排他潛伏做内應。不久後,在廣東嘉應州(今梅縣)十二預之戰中,他和已經加入清軍的降将丁太陽合謀,他提前把汪海洋的作戰機密密告清将蕭雅泗,而丁太陽把汪海洋的在戰場出現的位置和個性特征等告訴清軍,這導緻此戰中,汪海洋被清軍用槍打成篩子,太平軍主力損失大半。

太平天國此王投降左宗棠,害死汪海洋,在安徽留下一堆後裔

黃朋厚墓

太平軍在嘉應州覆亡後,黃朋厚率部伏地請降,剃發,正式加入清軍,結束“地下黨”身份。當時,有的清軍将領想殺他,但是左宗棠愛惜人才,專門向朝廷上了《請将歸誠之黃朋厚免罪給守備銜片》,建議“免罪并賞給守備銜”,朝廷旨準,就這樣,黃朋厚由太平天國的奉王變成清朝的正五品守備。

黃朋厚投降清軍後,認真地做起了官。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對台灣用兵,争奪台灣東部地區的主權。黃朋厚随羅大春入台,幫助東部地區的土著搞開發。也就是開山修路,安撫居民。期間受到不服從朝廷的一些土著的攻擊,黃朋厚“屢次血戰,遍體受傷”,這樣堅持了八年。1882年,奉調浙江台州鎮壓起義,因“剿匪”有功被奏保副将銜。最後,在光緒十一年(1885)的一場剿匪戰鬥中陣亡,留下了“恨不能盡殲匪類,為百姓除害。”的遺言,終年50虛歲。清廷贈武功将軍,從二品。

太平天國此王投降左宗棠,害死汪海洋,在安徽留下一堆後裔

黃朋厚生前,因為有着不光彩的過去和一些政治原因,是以對自身的身份多有隐瞞。在他的墓志中,隻字不提他在太平天國的經曆,而是把參加左宗棠軍作為人生起點。他死後葬在安徽宣城東鄉沖嶺冷瑞沖的蟬山,墓碑刻“皇清顯考诰封武功将軍諱朋厚黃公大人之墓”,通過這些,旁人無法得知他的前半生情況,隻認為他是一位清朝官員。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學者們在安徽宣城考察出了太平天國降将韋俊的墓茔和生平事迹,這才引發了很多人對安徽宣城一帶的其他太平軍降将及後人的探索和研究。2018年,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特别項目組編導王密林先生,親赴宣城,實地考察了黃朋厚墓和相關事迹,這才讓黃朋厚的那段太平天國經曆沒有被掩埋,而是被完整地呈現出來。

太平天國此王投降左宗棠,害死汪海洋,在安徽留下一堆後裔

和韋俊等其他太平軍降将一樣,黃朋厚也在安徽宣城留在了很多後裔(已繁衍八代有餘),他們的祖上因為太平天國的事情,沒法返歸廣西老家,隻好在這裡定居下來,後代子孫也就視異鄉為故鄉,鄉音淡去,逐漸變成了安徽人。

永宣感歎,韋俊、黃朋厚之輩,早年棄黑暗而揭竿起,舍命反清,亦不愧為英勇壯烈之舉,然未能從一而終,後伏地乞降,雖有無奈之情,但變節事大,為忠貞之士所羞,是以有黃朋厚隐天國故事于墓碑,子孫視宣城為故鄉之事也。悠悠百載,前人之鑒豈能忘耶?

參考資料: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王密林《宣城曆史文化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