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有人模仿我的臉,有人模仿我的面”。這句魔性的泡面界廣告詞放在現在的手機行業也非常合适,尤其是今年。

下面這張圖已經很好地總結了自 iPhone X 推出以來跟風者的數量。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當然,上面所說的廣告詞核心在于“不管你怎麼模仿,但就是做不出我這個味兒”,而就目前來看,不管安卓廠商怎麼模仿 iPhone X 的前面闆設計,安卓版的 Face ID 始終遙遙無期。

不過最近有消息稱,安卓廠商這次可能會集體放棄複制 Face ID 。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開發成本過高

據媒體 DigiTimes 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安卓廠商正有意将注意力轉向“螢幕嵌入式指紋識别”,也就是“屏下指紋識别技術”。

這個改變的最大原因,是因為“采用 3D 傳感器的人臉識别子產品成本太高,而廠商們負擔不起”。

今年的 iPhone X 被稱作史上最貴 iPhone ,不談蘋果對于 iPhone 的市場定價政策,iPhone X 頂部“劉海”區域裡的原深感攝像頭(TrueDepth Camera)是導緻 iPhone X 售價近萬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而僅僅開發出硬體還遠遠不夠,蘋果為了實作 Face ID,特地開發了一個神經引擎(Neural Engine),還請了好萊塢特效面具公司制作大量人臉模型,以此來訓練神經網絡,保證安全性。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和蘋果不同,安卓陣營最集中的戰場還是 2000~3000 元的這個價位,并且由于安卓機更新疊代更加頻繁,價格跳水嚴重,是以也不可能像 iPhone X 那樣給蘋果帶來巨大的盈利空間。

越加成熟的屏下指紋

去年的 MWC 2017 大會上,VIVO 展示了全球首款搭載屏下指紋識别工程樣機,同時還支援水下指紋識别。

但可惜,當時 VIVO 的屏下指紋識别技術所使用的是高通的超音波指紋識别方案,在功耗和識别率上與傳統的電容識别仍有一定差距,導緻屏下指紋手機無法量産。

而在今年的 MWC 2018 大會,VIVO 的屏下指紋識别技術得到更新,這次選擇與 Synaptics 合作。

“利用光電反射技術,穿透 0.68 毫米玻璃蓋闆到達 OLED 螢幕,最後再到指紋處理器,進而實作屏下指紋識别”。并且在濕手狀态下也能操作,官方稱解鎖速度隻需 0.6 秒。

另外,識别區域從手指大小擴增到了螢幕的三分之一,并支援多指紋同時識别,在安全性上也比傳統指紋識别技術有所提高。

而高通的屏下指紋識别技術也在進步。DigiTimes 表示:

高通的指紋傳感器的單價是傳統指紋傳感器的三倍,但它的子產品厚度隻有 0.44 毫米,可以穿透 800 微米的覆寫玻璃,而傳統的電容式指紋傳感器的玻璃厚度隻有 200 至 300 微米。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有消息稱,今年下半年,華為推出的 Mate 11 也很有可能搭載高通的屏下指紋識别技術。

可能是做不出來而已

雖然我們從成本等多方面來分析安卓廠商為什麼會決定放棄複制 Face ID ,但可能最終的原因還是:别的廠商還真暫時做不出 iPhone X 那樣的攝像頭硬體和軟體算法。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至少從目前市場上搭載“人臉識别”的安卓手機來看,是這樣的。

作為安卓陣營裡的“機皇”,三星上半年的旗艦 S9 系列依然沒有用上類似 iPhone X 那樣的原深感攝像頭,而是正常的 2D 人臉識别技術,再用“虹膜識别技術”作為暗光環境下的補充。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也就是因為這樣,三星 S9 的人臉識别體驗遠不及 iPhone X ,其衍生的 AR Emoji(通過算法分析使用者 2D 圖像,再繪制出超過 100 個面部特征,建立能實時反應和模仿使用者表情的 3D 模型)也并沒有 iPhone X 上的 Animoji 來得生動。

盡管近幾年大家喜歡吐槽蘋果創新能力嚴重下降,但就目前來看,iPhone 依舊領先競争對手。

2015 年,蘋果推出的 iPhone 6s 的螢幕首次采用 3DTouch 技術,在原有的 Force Touch 輕按、輕點的基礎上,新增了重按這一次元的功能。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3DTouch 技術的加入,讓 iPhone 多出了類似于 PC 的右鍵功能,在推出之初,被當作雞肋功能的 3DTouch 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例如:用力按壓相機可以快速進入拍照、錄視訊、自拍;按微信可以快速打開掃一掃、二維碼等。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而目前比較流行的吃雞手遊在操控上也應用了 3DTouch ,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目前“手機玩 FPS/TPS 遊戲的反人類操作設計“。(當然,我認為體驗依然不好)

這一次,安卓廠商終于放棄追随蘋果?

目前,已經有不少安卓機也使用了類似的技術,比如魅族 Pro6 ,金立 S8 和小米 5S 等等。是以,“放棄複制 Face ID ”這個想法可能隻是暫時的,最終結果,也許會是屏下指紋識别技術和 3D 人臉識别共存。

不過在這之前,安卓大佬們能不能别跟風劉海屏了。。。你又沒有 Face I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