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出生地為何再起波瀾?盤一盤諸葛亮人生軌迹,絕非影視中的潇灑超脫

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高調”宣布成立諸葛亮文化研究會,并在紀念諸葛亮1380年誕辰的同時,再一次強調諸葛亮出生于臨猗縣天興村。運城學院退休教授王貞民表示“現在咱們的《運城市志》上都登載了諸葛亮是我們河東天興村的人。而且他的母親把他生在一個窯洞裡,這個窯洞現在還存在。

諸葛亮出生地為何再起波瀾?盤一盤諸葛亮人生軌迹,絕非影視中的潇灑超脫

新聞畫面

按照這個新聞的解釋,諸葛亮是山西臨猗縣天興村人氏确定無疑。那麼,本來早有定論的諸葛亮出生地問題為何再度被拿出來進行争論呢?原因可能依舊是可能為了争奪文化旅遊資源。而打出的一手牌,那麼諸葛亮到底是哪裡人?按照基本邏輯就是考察曆史人物依舊要靠第一手的史料。

諸葛亮的出生地本來不應該發生任何争論,因為《三國志-諸葛亮傳》清楚地記載“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同樣,他的哥哥諸葛瑾也是記載為“琅琊陽都人也。”位置大緻就是今天的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一帶。此前關于諸葛亮的具體出生地也曾發生過學術界的讨論,隻不過對于諸葛亮出生地的相距幾十裡差異有過争論,對于諸葛亮是臨沂人早已達成了學術共識。按照《諸葛亮宗譜》記載,“諸葛氏為漢初諸縣候葛嬰之後,(因葛嬰被封為諸侯候,便有了諸葛這個姓氏。)”

諸葛亮出生地為何再起波瀾?盤一盤諸葛亮人生軌迹,絕非影視中的潇灑超脫

諸葛亮标準畫像

至于山西的所謂諸葛亮出生地,似乎并無太多意義值得讨論,諸葛亮是琅琊人,是經得起曆史考驗,颠撲不破的。對于山西争搶諸葛亮出生地,用諸葛亮在舌戰群儒的台詞就是,“不足與言”。

諸葛亮從戰亂到遷居,背後隐藏怎樣的曆史背景?

公元194年,隻有十幾歲的諸葛亮被迫離開琅琊,原因還是因為戰亂。當時曹操因為其父曹嵩被殺,曹操為報殺父之仇,于一年前帥部攻打徐州,“坑殺男女數十萬于泗水,水為不流。”接着又攻打幾座縣城,甚至到了“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複行人。”的地步。《資治通鑒》接着又發兵攻打陶謙,“遂略地至琅琊,東海,所過殘減。”

諸葛亮出生地為何再起波瀾?盤一盤諸葛亮人生軌迹,絕非影視中的潇灑超脫

曹操畫像

是以諸葛亮所居的琅琊已經難以生存下去,為了躲避戰亂,不得不被迫跟随其從父諸葛玄南逃。于是在《諸葛亮傳》中出現了這樣的描述:“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

興平二年(915年)諸葛玄全家來到荊州投靠劉表,劉表收留了他們,荊州社會秩序比較安定,“人民流入荊州者十萬餘家”,日子得以恢複到平靜,是以諸葛玄能夠在襄陽城定居下來,生活有一定保障,但建安二年(197年), 諸葛玄病故了,諸葛亮在襄陽城隻住了兩年。

諸葛亮出生地為何再起波瀾?盤一盤諸葛亮人生軌迹,絕非影視中的潇灑超脫

襄陽城牆

諸葛亮在襄陽城中居住的兩年期間,使他得到了學到了大量的文化知識的好機會,因為“劉表愛民養士,境内無事,關西、兖、豫學士歸之者以千數,表乃起立學校,講明經術”。學校經費充足,主要講授儒家經典,如:“表安慰赈贍,皆得資全,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年僅15歲的諸葛亮正是上學就讀年齡,他叔父諸葛玄又是劉表幕僚,諸葛亮入學就讀是不成問題的。是以“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颍州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相傳城南二裡有武侯學業堂”,是諸葛亮讀書的地方。但他在襄陽隻讀了兩年書,17歲時,因叔叔病故,度日維艱,隻好離開襄陽城、蔔宅城西隆中,躬耕南畝,在艱難蹶竭中過上了讀書隐居的日子。

諸葛亮為什麼要到隆中去隐居呢?他既不是悲觀厭世,也不是待價而沽,而是家境貧困等原因所至。

貧窮是諸葛亮早年人生常态,為此婚姻成了老大難,最後隻能娶了醜媳婦。

諸葛亮在襄陽城的兩年,由于學業非常努力,不久變成了飽學青年,可是日子卻越來越陷入貧困。

諸葛亮為什麼要到偏僻荒野的隆中躬耕,因為家境貧困,無力搬遷,唯有這裡才能找到立足之地。襄能有陽的城南、城東以及更遠的地區,是十分理想的躬耕之地。但是這裡上好土地都為龐、蔡、黃、楊、司馬、蒯等豪族地主所霸占。如龐德公、龐士元住在城東白沙州;司馬德操“宅洲之陽”,蔡瑁住在蔡州,“别業四、五十處”,可見當時這裡聚集着大量的進階知識分子,對不斷提高諸葛亮的閱曆和學識有着重要的提升。

諸葛亮出生地為何再起波瀾?盤一盤諸葛亮人生軌迹,絕非影視中的潇灑超脫

隆中

隆中雖然是個小山村,卻吞吐着龐大的文化氣象。

在隆中的這段鄉居日子,諸葛亮還娶妻生子,他的嶽父黃承彥主動上門提親, “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之,即載疊之,時人以為笑樂。”當時的鄉裡人還為之寫了個調侃的話:“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諸葛亮身高八尺,氣宇軒昂,滿腹經綸卻也在婚姻問題上出現了老大難,原因無非是他處于貧困,沒有社會地位。在過去的社會的婚姻要講究門當戶對,男方要拿出一筆豐厚的聘禮,諸葛亮書劍飄零,僻居隆中,官宦名媛、大家閨秀都不願跟他結婚。黃承彥是西南名士,有相當社會地位,深知諸葛亮的學識與素養,主動将自己女兒許配給他,但是這個女子有點才氣外,長相卻不怎麼樣,諸葛亮卻欣然同意。“孔明許之即載送之”。用現在的話就是“裸婚”。此後經年,在等到了劉備的時候,諸葛亮才算迎來了人生的曙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