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信這樣經天緯地的大才,為什麼前期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的人經商是一把好手,但是打仗未必行;有的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種地未必行。最重要的就是物盡其才,人盡其用。那麼為什麼韓信早年連自己都養不活呢?下面讓我來給您分析分析。

一、韓信的早年經曆

關于韓信的早年經曆,史書上的記載并不是非常多,隻是短短幾句話就可以讓我們看到韓信早年的凄慘經曆,史書上是如此寫的:

“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韓信一開始還是個老百姓的時候,貧困沒有正當職業,讓他當官不行,讓他經商也不行,最終韓信隻能寄居人下,依靠别人生活,是以人們認為他是個無賴漢,都十分讨厭他。

是以我們可以看出韓信此時此刻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可以說是幹啥啥不行,吃飯第一名的那種人。有人會說了,韓信胸有韬略,為什麼連一碗飯都吃不上呢?其實我們可參考姜子牙的早年經曆,在《封神演義》小說中是如此說的:

姜子牙從昆侖山下山後,需要生活,是以一開始編笊籬來賣,結果一個都賣不出去;後面姜子牙又磨面粉來賣,結果一天隻賣了一文錢;後來姜子牙又開酒店,結果酒店裡的飯菜全臭了;後面姜子牙又賣牲畜,結果牲畜都跑了。

就從早期經曆看,姜子牙和韓信是非常像的,兩個人都不擅長做普通人做的事情,以至于做什麼陪什麼,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這二人恰好就處于我們所說的一個境地,那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韓信這樣經天緯地的大才,為什麼前期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二、英雄無用武之地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你本事再高,但是沒有一個你施展本領的空間也是不行的。

韓信擅長的是什麼?是兵法和韬略。這種本事隻有在亂世之中才能夠實作。而韓信所在的時候,秦始皇已經掃平了六合,天下一統,可以說是無仗可打。史書上記載: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可以說此時天下已平,被秦始皇設為三十六郡,并且安插了心腹官員進行守護,人們被牢牢地控制在了土地之上。另外還收集了天下所有的兵器,将其銷毀,鑄造成了十二個金人。

是以此時可以說是天下太平,并無大的戰事,對于韓信這種胸有韬略的人來說,這種太平盛世并不适合他發揮。倘若天下一直太平,恐怕韓信也隻能聲名不顯,最終泯然于衆人罷了。

韓信這樣經天緯地的大才,為什麼前期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三、韓信個人的性格問題

我們常說一個人有才華,會形容他為恃才傲物。這說得好聽一些就是這個人因為有才華而與衆人格格不入,說得不好聽就是這個人不會做人,性格乖張。而韓信恰恰就是這麼一個人。

馬斯洛将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最低層次為生理需求,也就是我們說的“吃得飽,穿得暖”;最高層次為自我需求,也就是說實作自我價值。

我們可以說韓信在連最低層次都沒有滿足的情況下,就開始追求最高層次的滿足了。這種落差感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都可想而知打擊有多大。是以韓信就會有自以為自己才高八鬥但是卻屢屢遭受身邊人的刁難和挖苦的情況出現。

韓信性格突出特點之一就是高傲。例如說韓信與樊哙、灌嬰等人同朝為官,按理來說這一批人比韓信的資曆老,而且還是劉邦的老鄉,就算韓信不巴結他們也應該和他們平等相處,但是韓信不一樣,韓信是這樣的: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绛、灌等列。信嘗過樊将軍哙,哙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哙等為伍!”

也就是說韓信速來輕賤灌嬰等人,面對着樊哙對他的示好,他居然表現出了一種不屑的态度。說實話,這種不尊重人的态度在官場是大忌,但是韓信恃才傲物卻絲毫不顧及。是以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為什麼韓信做小吏的時候一事無成了。這種性格高傲的人,怎麼可能與身邊人相處的好呢?

韓信突出特點之二就是優柔寡斷。例如說韓信曾經多次有機會自立為王,例如說蒯通曾經勸說韓信自立為王,但是韓信卻以劉邦有恩而拒絕了;例如說鐘離昧曾經勸說韓信“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韓信依然拒絕了。最終韓信在實力最弱的時候卻想要叛亂保住自己一命,最終被呂後誅殺。

說實話,商場如戰場,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去經商,恐怕效果并不會太好,是以韓信經商一事也以失敗告終。

不得不說,韓信因為自身性格的問題,決定了他不論是做官還是經商還是種地都會一事無成,他一生的出路就在于不斷地打仗以凸顯自身價值。

韓信這樣經天緯地的大才,為什麼前期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文:日航通鑒圖:來自網絡與站内,侵删

韓信這樣經天緯地的大才,為什麼前期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