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近年來,家長群已經成為中國小家長和學校溝通的主要方式,讓家長們随時和學校保持聯系。

但在升上大學後,依然有家長群存在,家長們在群裡讨論孩子成績,分享各自孩子的優秀之處,甚至直接在裡面幫孩子相親,未免讓人心裡犯嘀咕:這真的有必要嗎?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孩子們離開家上了大學,父母二人在家留守,一下子難以适應“空巢”的感覺,建一個家長群确實是填補他們空虛和緩解焦慮的方式。

但對于大學生來說,這些家長的做法已經超過了正常養育水準,這種高度關心且帶有控制性的模式,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過度教養(overparenting),這類做法還包括頻繁追蹤孩子的去向,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度緊張等等[7]。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中國父母過度教養量表[7]

與我們的日常經驗一樣,研究者發現父母對過度教養的感受往往是積極的,但孩子對它的感受是消極的。

在2018年美國的一項心理學研究中[1],研究者們招募了302對父母和孩子,比較了父母的過度教養程度和雙方對此的感受,結果發現,過度教養的父母确實更容易感到為孩子提供了支援和幫助,而他們的孩子卻相反,感受到的支援比被正常養育的孩子更少。

過度關愛孩子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對孩子來說,這很有可能是幫倒忙。

過度教養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

介入孩子本該獨立的生活,更可能讓他們失去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2017年的一項研究[2]就發現,大學生的校園适應程度和家長的養育程度有關。

研究者分别測量了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學業和社交适應水準,以及他們被父母過度教養的程度,結果發現,父母的過度教養水準越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越低,他們越難以适應大學的學業和社交生活。

父母越關心自己的孩子,孩子就越容易覺得自己“不行”,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父母的關心和照顧會剝奪了孩子應對挫折的機會。

心理學家班杜拉根據他多年對強化學習研究的經驗,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它描述的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主觀信念,自我效能感越高,在解決問題和應對生活時就越自信 。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成功經驗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來源,尤其是在克服重重困難後的成功,過度教養的父母幫孩子掃清了成功路上的阻礙,但就像班杜拉在著作《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中說的,“如果人們經曆的隻是輕而易舉的成功,他們就會急于求成,并很容易被失敗所挫傷。”

過度教養型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還會帶來孩子的“同一性早閉”——還沒來得及探索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被父母灌輸了他們的期望和建議[6],這樣的孩子缺乏自我目标和方向,凡事都需要來自權威的建議,缺乏主見,更難适應大學生活。

自我同一性主要是指一個人對自我獨特性的内在認知,在同一性的發展中,最理想的結果是讓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人和渴望實作的目标,堅定地為之努力,達到“同一性獲得”的狀态。

高控制下也許能養育出符合規範的子女,卻很難有自我同一性獲得的子女。因為自我同一性獲得需要一種符合自己内心力量的追求,這種追求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與父母的意見相悖,高控制的父母使子女不敢産生這種相悖,也就無法達到自我同一性獲得。

是以,對家長來說,不妨對自己的孩子自信一些,相信孩子能為自己做決定,這樣孩子才能覺得自己真的“行”!

過度教養讓孩子成為關系中的“巨嬰”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不僅影響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更影響着他們如何看待他人,過度教養往往也會讓孩子在親密關系中受挫。

今年的一項新研究[3]就調查了過度教養對戀愛和婚姻的影響,研究者使用量表測量了被試們的依戀風格和被過度教養的程度,以及婚戀情況。

結果發現,被過度教養的人在親密關系中會有更強的焦慮和回避傾向,他們一方面更容易擔心自己被抛棄,需要頻繁确認伴侶對自己的愛意,另一方面卻又在伴侶太靠近時想要逃離,回避面對關系中的重要問題。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不僅如此,被過度教養的程度越高,結婚的年齡也越晚,越難建立穩定的情感關系。

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和父母的分離議題帶來的,過度教養的父母和孩子的關系過于緊密,當孩子習慣這種關系之後,在自己的親密關系中也會有類似的期待,希望對方像父母一樣時刻關注自己,主動滿足自己的需要。

然而這往往是不現實的。這種心态帶來的結果往往是期望落空,這樣的感受多了,也就對親密關系和婚姻變得消極起來。

在情感關系中,一段健康的關系應該是平等而有彈性的。對于被過度教養的孩子來說,需要意識到,伴侶很難做到,也不必做到像父母那樣時刻關心自己。

避免過度教養,設立理想邊界

想要避免過度教養,對于父母和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設立親子關系的邊界——明确什麼是孩子應該獨立完成的,什麼是可以向父母求助的。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Relationship Boundary(人際邊界) | 站酷海洛

作為大學生,當發現自己受困于父母對自己的過度教養時,就該找機會和父母聊聊了。

父母們往往對孩子存在理想化的認知,比如認為孩子是聽話的,願意服從自己的建議的,然而很多時候,孩子隻是迫于父母的權威被動地配合,害怕自己的想法會被否定。

孩子需要意識到,“設立親子關系的邊界”并不是“拒絕父母傷害父母”,父母不能對你的人生為所欲為,也不等于“你不愛他們不關心他們”。堅持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并沒有錯,也無須為之感到内疚。

在堅持捍衛邊界的情況下,不妨試着靈活地和父母“做一筆交易”,比如當發現父母在家長群為自己相親時,感到尴尬之餘不妨想想,也許父母是擔心自己不善社交,不知道怎麼認識新朋友。

與其被動地推脫或者應付,不如告訴父母,我不會去你們安排的相親,但我可以積極地和你們分享自己平時的業餘生活,讓你們知道我有自己的人生安排,并不孤獨。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作為孩子可以更多地了解父母的立場,父母對自己的過度關心,很可能說明他們渴望自己的存在被重視,希望自己依然被孩子需要。

是以當發現父母過度教養時,可以試試關心父母的生活,也許父母就會意識到我們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像對待孩童那樣保護和關心下一代的所有舉動了。

對父母來說,也需要逐漸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已經成年,而自己正在老去,盡管自己有更多的經驗,但孩子卻擁有更新鮮的視野,父母不再是孩子心目中那個屹立不倒的權威,不妨讓關系更加平等自由,像朋友般地互相學習。

父母也需要在情感上逐漸“松手”,正如讓嬰兒斷奶般,不必有求必應地滿足所有的需要,讓孩子在心理上獨立起來,具備自我安撫的能力,這樣他們才有更多的空間去容納新的關系,發展出有彈性的安全型依戀模式。

孩子離開溫暖的小家,走進充滿未知的大學校園,是重要的人生轉折,與此相對地,親子關系也到了需要轉變的時候。

正如紀伯倫所言: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參考文獻

[1] Tricia J. Burke, Chris Segrin & Kristen L. Farris (2018) Young Adult and Parent Perceptions of Facilitation: Associations with Overparenting, Family Functioning, and Student Adjustment, 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18:3, 233-247, DOI: 10.1080/15267431.2018.1467913

[2] Darlow, V. , Norvilitis, J. M. , & Schuetze, P. . (201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pter parenting and adjustment to college. 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

[3] Jiao, J. , & Segrin, C. . (2021). Overparenting and emerging adults' insecure attachment with parents and romantic partners. Emerging Adulthood, 216769682199771.

[4] https://parents.au.reachout.com/skills-to-build/connecting-and-communicating/things-to-try-building-trust/set-realistic-boundaries-with-your-teenager

[5]阿爾波特·班杜拉. (2003). 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6] 淩輝,朱溆湘,李新利 & 張建人.(2010).大學生自我同一性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研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06),786-788+791.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0.06.039.

[7] Leung Janet T. Y., & Shek Daniel T. L. . (2019). Hierarchical Factor Analysis and Factorial Invariance of the Chinese Overparenting Scal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1873. DOI: 10.3389/fpsyg.2019.01873.

作者:此木

編輯:Emeria、遊識猷

一個AI

AI 為大家要來了無水印高清頭圖: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我都上大學了,爹媽還要進家長群,怎麼辦?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