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言、餘華聊天像說相聲!正當紅的文學直播讓作家作品破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文學也可以在網絡上引發爆點。去年12月31日,18位重量級嘉賓以文學之名相聚,為全國讀者呈現了一場長達5個小時的文學跨年盛典,人民文學出版社首開先河的文學跨年直播引發文學圈内外關注。

1月7日,對新書首發網絡直播駕輕就熟的作家莫言,再次招呼老友餘華、西川,舉行了新版《生死疲勞》線上釋出。

這兩場線上文學直播,都吸引諸多網絡大平台參與其中,在全網不斷掀起熱潮。從“這麼大規模的文壇盛事,真是活久見”“莫言餘華是來說相聲的吧”等時事互動熱點,可以發現直播讓作家、文學作品得以大面積傳播,文學悄然在網絡實作“破圈”。

莫言、餘華簡直段子手

新版《生死疲勞》線上釋出會是新書推介會,也是莫言與老友的聚會。在大衆的心中,莫言和餘華可謂中國文學的兩座高峰,但極少有人知道,這兩座高峰竟然曾經是同住數年的室友。莫言和餘華是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的同學,還是“睡在上下鋪的兄弟”。為了支援自己多年好友,餘華特地趕來參加新版《生死疲勞》的釋出會。

莫言、餘華聊天像說相聲!正當紅的文學直播讓作家作品破圈

被網友問及二人當年的校園生活時,餘華直接爆料二人同寝室時曾共用一支牙膏,引發圍觀網友一陣爆笑歡呼。莫言則回憶二人更有趣的細節,同住一屋時,莫言正在創作《酒國》,餘華正寫着自己的處女作《細雨中呼喊》。二人中間隻隔一個櫃子,“能聽到筆尖摩擦稿紙的沙沙聲”,“甚至能夠聽到彼此喘氣的聲音”。櫃子中間有一條縫,寫累了,往後一靠,兩個人眼神交彙,“然後靈感突然沒了,他也寫不下去了,我也寫不下去了”。最後的解決辦法是莫言挂了一個挂曆,把這條縫給擋住了,這才“順利地完成了各自的小說”。

莫言、餘華聊天像說相聲!正當紅的文學直播讓作家作品破圈

在寫完《生死疲勞》後莫言立即送給了餘華一本,當時就讓餘華如癡如醉。談及第一次閱讀《生死疲勞》的感受,餘華坦言:“第一個感覺是很嫉妒,寫得太牛了!但第二次讀的時候是高興,我為莫言高興,也為我們中國的文學感到高興”。為了參加新版《生死疲勞》釋出會,餘華特地重讀了這本書,“每個段落都緊緊地抓住了我。既看得熱淚盈眶又不斷地在笑”。但餘華話鋒一轉,不忘調侃起自己的老友:“雖然我看哭了,但是莫言更容易哭,他看個電視劇都哭。”

莫言、餘華聊天像說相聲!正當紅的文學直播讓作家作品破圈

這場釋出會太有趣,太樸實,太接地氣了。兩位中國文學頂尖作者之間的神仙友情讓網友驚歎,這種友誼不僅僅反映在生活中,也反映在精神交流上。網友的互動也很有趣:“聚在一起都可以開個德雲社了”“兩位老師的作品悲傷,日常又這麼幽默,真是把悲傷帶給讀者,把歡樂留給自己”。

新版《生死疲勞》線上釋出會期間,直播間人氣爆棚,抖音、哔哩哔哩兩個平台的觀看高達300萬人次,相關話題在兩個平台沖上熱搜榜單。

文學跨年直播開先河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文學跨年盛典直播中,18位重量級文學嘉賓到了現場,50位作家以視訊形式出場,共同暢聊文學5個小時。這場盛典分别以“文學的力量”“經典的魅力”“閱讀的盛宴”“青春的希望”四個主題展開文學對談,全網總觀看量突破千萬次,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文化盛宴。

莫言、餘華聊天像說相聲!正當紅的文學直播讓作家作品破圈

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談及“文學的力量”時說,“社會科學,像曆史、哲學,更多的是靠理性的力量去打動人,文學也有理性,但是理性是用感性的方式呈現出來的。作家把我們生活的場景用文學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以每個人從中都可以找到自己或者找到自己周邊的人。它的情感性特别強,它的力量在整個人文科學裡也有獨特性。”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從漢字“文”的意義之獨特角度分享文學之重要:“這個‘文’意味着我們有想象力,我們有為自己創造一個世界的能力,我們有為自己建立一個意義世界的能力。是以在這個意義上說,文學确實重要,是因為在這個‘文’中,文學是特别基本的,在各個文明中,文學在大的‘文’中是基本的。”

當被問到當今人們閱讀經典的意義,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以李白的詩為例解答:“世界上自從有了瀑布這種自然現象,就會有文學家不停地去寫它,但是隻有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重新整理我們對瀑布的印象。最傑出的經典文學家會重新整理你對它的認知,進而使你對它産生新的情感。”

莫言、餘華聊天像說相聲!正當紅的文學直播讓作家作品破圈

在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傅雷翻譯出版獎主席董強心中能夠被稱得上經典的文學具有這樣的特質:“我覺得它肯定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采取獨特的視野,用獨特的文字,給你展開一個獨特的世界,有了他以後,你就覺得後來的所有人,出不了他已經打開的那個疆域,甚至是在重複他。這樣的人、這樣的作品對我來說是經典。”

這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精心策劃的文學盛宴雖然長達五個多小時,但因為嘉賓們妙語連珠、金句頻出,又有文學遊戲、多語種朗誦等精彩環節,大家聽文學對談、參與互動猜謎、點贊、留言,忙得不亦樂乎,彈幕裡“沒聽夠!”“明年一定要繼續辦!”等喝彩刷不停。

文學直播讓文學活動打破地域時間限制

說實話,一場文學議題的跨年直播、一本書的釋出會能吸引1000萬人次、300萬人次的關注量,這種傳播度也隻有在實時互動的網絡平台才能實作。

網絡直播興起之前,作家推介新作都是舉辦“小而美”的線下新書交流會,這固然是作家與讀者交流的很好的管道和方式,但奔波在全國各地一場場舉辦幾十人,至多幾百人的文學聚會,還是效率太低,作家、出版社和讀者都要為此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這種“奢侈的交流”。

莫言、餘華聊天像說相聲!正當紅的文學直播讓作家作品破圈

但現在不同了,在各大網絡平台上,每個周末都有太多的文學直播活動、新書釋出會活動,大批中青年作家聚焦在網絡平台上繼續給大衆創造着豐富的文學生活。這些直播活動能最大範圍地傳播作家、作品,這個過程中,讀者不僅能便捷、近距離地接觸超一線作家和他們的新作,還能去聆聽那些放在幾年前并沒有機會舉辦全國簽售活動的作家去談文學,小衆、新銳、剛起步的年輕作家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播面向更大範圍的讀者群。

文學遇到直播時代,讓作家、文學與閱聽人的互動更加直接和友善,文學直播讓文學交流會打破了地域、時間,甚至作家咖位、名氣的局限,讓文學輕松面對讀者,直接地交流。文學直播已經成為閱讀生活的組成部分,無論你是誰,隻要你願意,就可以拿出手機共享這場文學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