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作者:禅說電影

2021年3月12日,《阿凡達》在中國大陸重新上映,預售房再次成為奇迹。

11年前,2010年1月4日,它于中國大陸首次發行,創下了多項紀錄;

更有趣的是,在2016年,大二學生政治甚至提出了這樣一個多選題:

《阿凡達》全球票房收入達26.3億美元,創曆史新高。

除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先進的技術外,《阿凡達》的成功還有助于其所宣揚的普世價值的影響和吸引力。"阿凡達"是梵文,意思是神靈登陸人類世界的化身,表明阿凡達吸收了印度文化的精髓。而影片中倡導的萬物都有精神、天與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重要的是,生态環保、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甚至熱愛外來動植物,傳達了全球化時代的普世價值。正因為如此,印度人、中國人、歐洲人和美國人,在觀看《阿凡達》時都會産生強烈的共鳴。

這反映了:

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B 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C 民族文化是我們民族文明和發展的精神基礎

D電影是傳播文化的重要途徑

(你能回答這個高三的政治問題嗎?正确答案在文章末尾)

《阿凡達》再次上映時,曾表示影片将連載一段與劉峰先生的對話,和你商量:我們的身體是"阿凡達"嗎?我如何應用"化身"來實作自己?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劉峰

全息生活-生态-文化

系統內建倡導溝通者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蘇 說

禅宗說這部電影的創始人

蘇說:這部《阿凡達》重映,讓我想起了第一次看《阿凡達》,看到男軍作為殘疾身體的軍人向納維方式重生,而精神和心靈依然是原有的,我不禁看了看自己的身體,可以動、會說話、吃、喝會感到冷或熱, 觸摸會感覺柔軟或堅硬,依此類推。

但這肢體真的是"我"嗎?它會像電影中的阿凡達一樣被替換的身體嗎?

劉峰:阿凡達,它的梵文意思是"一個神聖的靈魂降落在世界上"。

所謂"無處不在",就是低維空間的存在,就像投影螢幕一樣,我這隻手投射到它身上,那一刻就是阿凡達,就是投影源與投影的關系。

萬物存在于三維空間中,我們都有一種堅實感,但這種實心感其實是由我們内在投射的能量一種互相作用的關系,投射源泉是生命的認知。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蘇說:最近讀了認知科學家Axun老師的書《打開世界》,體驗了他的VR腦機。有趣的是,在"空間"體驗中,阿克森先生設計了一個環節,讓體驗者,像長田摩的曆史記錄一樣,體驗山川與自己的統一,體驗自己内在的一切,進而改變我們一些固有的認知,打破對身體的癡迷。

劉峰:我們常常認為,我們的身體是唯一存在的。其實這裡的大家其實都是"阿凡達",都是來自高維投影的。在這些現實中投射的"相位"的存在,實際上取決于我們的投影源中建構的能量結構,這種能量結構是由能量波的疊加共振形成的。在投影源中你和我有能量的共振,是以我們将投射出今天對話的"階段"。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對話網站)

蘇說:投影源和投影走出的"相位",這讓我想起了佛陀所說的身體、身體、化身,阿凡達可以看成是"化身"嗎?

劉峰:律法,報紙,佛家的化身,其實是關于整個宇宙中的一種存在形式。

本體最簡單、最本質的存在就是這個散布在整個N維空間(N趨向于無窮大)的本體,是整個空間的整體能量關系,即法則的本體。

聲明是存在于這個時空中的某種特征的能量屬性的表達,我們稱之為聲明。

化身是這種能量屬性在特定空間中的顯式投影,稱為曝氣。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對于一個個體的生命,他的"報告"具有相同的某些生命屬性,也就是說,當我們從N維投射時,我們堅持那些不同的認知組合,這些構成了我們的資訊系統,這個資訊系統有它的資訊特征,這個資訊特征實際上是它的報告系統。投射到我們現實世界中的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特定信念認知系統,即這個人潛意識中的東西。

蘇某說:那份"報告"又如何展現"化身"呢?

劉峰:當一個人中間沒有那些障礙時,他可以任意呈現在任何類型的能量結構中,也就是說,他的身體能夠充分呈現整體的宇宙能量,他所投射的化身可以是無窮無盡的,是以說"幾百億化身"。

在影片中,不僅男的傑克·莎莉,還有女科學家格蕾絲,以及另一位男科學家,可以說是納威人這樣一個"化身"。但卡梅倫先生獲得傑克的唯一方法 - 一個沒有訓練一天,殘疾并退役的士兵 - 最終赢得了Nawis的信任。這給了我們什麼靈感來思考?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劉峰:在我們剛剛一起看的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男主傑克首先被女主救了出來,也就是女納維族女首領的女兒,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救我?"

蘇說:是的,這次那個女人給了兩分:

第一點是:因為你勇敢,無所畏懼,像個士兵;

另一件事是,但你很愚蠢,就像一個無知的孩子。

這兩點看似沖突,但無疑正是這些看似沖突的品質,讓傑克被選中了。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劉峰:在電影中,納威文化體系中,崇尚勇氣是衡量他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尺度,是以"勇敢"是他們最簡單、最基本的品質,是他們真正崇拜的品質,顯然傑克作為一個士兵,具有這種品質。

那麼為什麼是"無知"呢?因為在不同的系統中建立不同的知識體系,就像我們人類建立的知識體系一樣,在另一個空間體系中,也許他建構了另一套系統,兩個系統之間的切換,往往難以了解,我們需要放下舊體系。

你看影片呈現了納維的生活狀态,它是建立在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狀态下,他們的整個知識和資訊系統是一個"親近自然的系統",而我們人類遠離自然,是以我們建構了一個"物化、建立在人類意識系統之上的系統",這個系統和純粹的自然系統是兩個不同的系統, 雖然它有交集,但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是以在納威人眼中,他們是最簡單的一些"常識",我們作為一個星球不能接受,無法了解,這就是兩個資訊系統的差別。

蘇說:是以有一位納維女首領看到傑克說了一句話:"我們想治好你的病",看來我們都"亂了",哈哈。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劉峰:道家有一句名言叫"道法自然",道教自然是一體的,那麼我們來想,"自然"是反義詞嗎?

許多人說這是"不自然的"。

其實,反義詞"自然"是"人造的",一個"人"加一個"為",它離自然越來越遠。

與納維相比,這個"人造"因素是我們文明世界中更大的比例,這是不自然的,背離了道教方法的自然宇宙路徑。是以,被地球人定義為落後的納威人,符合道教本性,他們是"正常的",而我們是"無序的"。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蘇說:是的,卡梅隆在接受采訪時說,《阿凡達》中的納維生活場景借用了一些早期的印度文化,但誰能說這些文化落後了呢?我們傾向於用我們的「知識」來給一個定義,給一個判斷,而這樣的定義和判斷往往太主觀了。

是以,佛教中隻有一個詞,叫做"知識障礙",我們用自己的知識把自己置身于障礙之中。

回頭看傑克,女人說他"無知如小子",正是這種"空虛"的狀态,讓他比那些科學家更有優勢,因為他沒有那麼多"知識"标簽,而他有"勇敢、執着"的品質,隻是逐漸被納維人的認可和接受。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劉峰:對于"空"的概念,注意東方智慧體系的意思不是"不",它指的是"萬物",就是道家所說的"無"。

"空"不是依附于一個有限的一切,所有的"有"都有它一個明顯的能量屬性,當你執着于這個"是"的時候,對于另一個"有"你來說,你就會被排斥,這就是東方的智慧在強調"萬物"、"天生"和"萬物",生在那種"萬物"中。

蘇說:是以,現在我們常說一個詞——"空",其實真的應該"空"什麼?

劉峰:空虛的是某種"堅持"。當你執着于二維時,你看不到三維,當你把它拿掉的時候,就是清空二維的狀态,其實你放開了二維的執着,這個時候你就有了三維智慧,當你放開你内在的三維認知執着時,你就得對四維智慧。是以,所有的修行都是讓我們去分心,去執着。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蘇說:"空虛"之後癡迷,可以回歸"每一件事"。

好吧,回到影片,其實女人為什麼救主啊,除了她自己對男主的感覺,還有一個片段,那就是女人看到了一個啟示,看到聖潔的種子落在了她即将射出的箭上,落在了男人的全身上, 女人說,艾娃女神給了她啟示。

當他看到它時,有一個問題:傑克最終被選中把它帶到納威斯,學習他們的"常識",并最終成為納威斯的領袖。誰選擇了他,是女性的選擇,還是"日選"?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劉峰:在每個民族的文化體系中都有一些獨特的表達方式,當女主用箭指着雄性主射他時,一顆聖潔的種子落在箭上,這個啟示真的是救了男主的命。

這個啟示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在納維人的意識中,他們把這些聖潔的種子看成是"聖靈",它代表着一種神聖的資訊,是更高層次的資訊表達。

這種資訊的表達在那一刻選擇了傑克,這意味着主的内在能量和神聖能量之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聯系。

這也為後來整個氏族的勝利鋪平了道路,後來由男主上司。

這是電影的一種表達方式,但要知道我們每個人内心都有一個高維意識,任何時候我們遇到選擇,那個高維意識都會出來給我們靈感,但是當我們執着于那個低層次時,我們能意識到嗎?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蘇說:想一個字——靈感。

劉峰:是的,我們通常把這種靈感稱為"靈感",而當我們直接表達這種靈感的那一刻,正是他的意識将這種高維意識的展現投射到三維時空的現實中,這種表現形式,可以以各種形式呈現。

蘇說:"這是一種來自"高維"的資訊,但在現實生活中啊,我們常常很難從高維中捕捉到那些靈感。總覺得我選擇不選擇這個夫妻,選擇不選擇這份工作,我不應該辭職,不應該離婚......似乎"我"在選舉中,似乎很難相信所謂的"直覺",即所謂的"靈感"。

昨晚在茶歇時,有的學生問:如何判斷"大我"和"小我"?你如何判斷一個想法是來自"頭腦"還是"靈感"?

劉峰:當你不了解整個人生領域時,你認為你的判斷是盲目的嗎?

蘇說:盲目,就是遵循自己的業力習慣。

劉峰:如果你對整個人類時空能量場有了完全的了解,有一個基礎,你會感到盲目嗎?

蘇說:會更清楚,這在"大學"裡叫"網格"嗎?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劉峰:當你知道所有的宇宙能量都存在着自己的内在能量規律時,它就被稱為"網格";

了解這些能量所在的資訊的組合,以及各種資訊之間的關聯,被稱為"知道";

如果能把自己所有的生命融入到内在的能量融合和内在的能量提升中,生命的意義逐漸清晰起來,這就叫"誠信";

你把生活與自己内在的成長完全融為一體,人生的最終目标一直是朝着那個目标前進,這被稱為"正心"。

我們所有的靈感和直覺,如果沒有"對生命整個能量場的了解"作為基礎,就會發生嗎?

劉峰:它發生了,但它是随機發生的,它被你忽略了。

但是,當你有"積極"和"大胸"的意志,明确人生目标,對宇宙系統有基本的了解時,你的靈感和直覺就會随着你垂直上升而産生。

當你遇到它時,它實際上是認知創造的一扇門,無論你是去開,還是一步,你是否可以上去,如果你不上去,它有障礙,門是關着的;

如果你走上前去,你打開門,你進去,這是"假修真",進入垂直提升的生命通道。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是以"靈感"和"直覺"是一扇門,而這種提升的前提就是我們内心的"積極心"和"大願望"。

劉峰:前提是你是否相信自己是"自給自足"的?你相信"人生的終極目标是在最高層次"嗎?如果你真的"相信",你此時遇到的所有直覺和靈感都是你的人生教訓,你上升的機會,它看起來像你面前的"障礙",但你踩在上面卻是一個"梯子"。

蘇說:麻煩是菩提。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劉峰:是的,你可以用你的"直覺"随時做決定,而不是你擁有的"知識"。

因為我們的知識是在一個水準能量體系中建構的,是在同一次元中建構的,你在這個次元上判斷,你無法判斷更高次元的存在,你會把更高次元在這個空間的存在作為追求的目标,那麼你就不會被提升,你永遠不會得到當下提升的喜悅。

當你能夠根據自己的直覺從內心做出決定時,你就確定了向上揚升的方向,而你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為了你的揚升方向。

蘇說:這次如果我完成這個話題,其實就是驗證我的"自給自足",證明我的内心能夠超越一切障礙,那麼如果沒有完成呢?

劉峰:沒有完,那你還沒超越,那就是給自己一個提醒,讓你找出這個障礙是什麼,然後你颠覆它,你就要上升。

是以這也是我們在現實中做事的時候,如果你相信你的直覺,你的靈感,你用你的直覺和靈感去做任何事情,做出判斷,做決定,你做正确的事情,就是幫助你驗證你是自給自足的,你是不對的,是幫助你感覺你内心的問題, 也就是說,你的生活障礙是什麼,你把這種看法颠倒過來,你也有所改善。

蘇說:是以用你常說的一句話:做正确的事,叫"成功",沒做對的事,叫"成長"。

劉峰:呵呵,現實中的人太看重我們的結果在這個現實中,往往忽略了人生的話題才是我們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以,我們選擇靈感和直覺背後的前提是:

第一,你是否真的建立了自己的"真信",無論你是否相信自己是"自給自足"的,一切都是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其次,你是否有最終的"大願望",讓這個願望成為持續的引領者。有了這兩個,你可以安全地跟随你的靈感和直覺來面對這個現實,這是一個雙重的。

蘇說:是以離婚或不離婚,辭職或不辭職,是左還是右,讓我們猶豫不決,常常害怕那個果子,怕那個果子不令人滿意,這就是"Yusa害怕的原因,害怕果實"。

但回想起來,如果你不關心那個"果實",把任何過程都看作是"成長"或"對自己内在機會的意識",這難道不是最好的安排嗎?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傑克所代表的一方之外,還有另外兩個重要的,代表我們地球人朝不同方向的兩股力量,即:富有的投資者和強大的軍隊,其實這兩方也在做自己認為"正确"的選擇,而他們選擇地球文明,又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呢?現在,事實上,我們站在哪一邊?讓我們一起去看下一部電影。

請繼續關注下一次對話:

阿凡達2:在視聽盛宴中詢問自己的出路和出路

聯考解答:

(A、B符合銘文,《阿凡達》吸收了印度文化的精髓。而這部流行電影宣揚萬物皆有精神,天與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重要的是,生态環保、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甚至對外來動植物的熱愛,都傳達了全球化時代的普世價值。正因為如此,印度人、中國人、歐洲人和美國人,在觀看《阿凡達》時都會産生強烈的共鳴,這反映出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阿凡達1:11年後,一代神繼續傳說?

如果你也喜歡看電影,請加入禅宗電影組,一起看電影,一起學習生活。

薩瓦達

《阿凡達》重獲全球票房冠軍

作者:蘇說,禅宗說是這部電影的創始人,《觀影法》的作者。

前江蘇衛視制片人,現獨立于媒體。出版的書籍如《幸福如掌》、《看電影的高維智慧》、《觀影法》等,整個平台的文章閱讀量超過1000萬。公衆号:禅宗說電影(ID:禅碩殿瑩)

版面: 安妮

圖檔來源:網絡,如有問題請告知将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