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分析丨智能手表進入下半場,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聚焦:人工智能、晶片等行業

歡迎各位客官關注、轉發

前言:

智能手表,已經不再隻是手機廠商們的[副業]。

一個龐大且不斷增長的追逐群體将推動更高的滲透率,并確定技術在多個地區、不同價位和不同消費群體之間的擴散。

作者| 方文

圖檔來源 |網 絡

分析丨智能手表進入下半場,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廠商想融合,更想要獨立

自2014年開始算起,智能手表行業又走過了将近 8 年的時間。

經過不斷摸索和試錯,如今廠商們在智能手表功能層面上基本達成了一緻。

包括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 等頭部品牌在内,大家都是圍繞智能化體驗、運動功能以及健康監測能力三個核心點來做産品。

分析丨智能手表進入下半場,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事實證明,出色的智能化體驗、豐富的運動功能以及全面的健康監測能力,的确讓智能手表獲得了大衆消費者的認可,這也是這類産品年出貨量能過億的根本。

不斷優化疊代的功能體驗,雖然讓智能手表距離全場景應用這個目标又近了一步。

但本質上,如今絕大多數智能手表依舊沒有脫離對手機的依賴,想要獲得完整的功能體驗,還是需要手表和手機協同才可以。

在智能手表的[下半場],智能手表除了需要在健康監測等功能層面上去做更多有意義的嘗試,更重要的一點是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具備獨立通信能力。

分析丨智能手表進入下半場,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智能手機上半場,智能手表下半場

從近期的釋出會上發現,一場以智能手機為主角的釋出會絕對不僅僅隻是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平闆電腦等新款智能硬體的釋出也會被消費者期待。

從蘋果的新一代Apple Watch Series 7 、OPPO Watch2ECG版可以看到健康管理依舊是廠商的挺進的方向。

在傳感器技術的不斷成熟下,手表中的健康監測功能的豐富會成為更新的一大方向。

智能手機的瓶頸期還未到來,各大廠商也不會讓智能手機進入瓶頸期,都在突破手機原來的價值屬性。

可穿戴裝置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裝置,更是通過軟體支援以及資料互動、雲端互動來實作強大的功能。

作為智能手表産品的能源供給站,電池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了使用者的各種體驗,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産品,包括長壽命、長循環的特性,能夠起到安全可靠性的特點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客戶的産品中。

分析丨智能手表進入下半場,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下半場競逐關鍵:補短闆、拓細分

據Gartner預測資料顯示,2021年消費者用在可穿戴裝置上的支出将達到815億美元,與2020年的690億美元相比增長了18.1%。

面對迅速發展的智能可穿戴裝置市場,各企業也從自身情況出發,提高自身競争力。

面對續航時間短等行業痛點問題,各企業也在通過技術等手段予以解決。

以華為為例,華為在進行長期研發投入的同時,還設立了專門的實驗室進行相關裝置的測試。

現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裝置行業正在向垂直化、細分化方面轉變,智能可穿戴裝置與細分市場結合已經是大勢所趨。

以大健康領域為例,随着群眾越發關注自身健康狀況,自帶健康監測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裝置應運而生,監測睡眠、監測心率等功能,更是逐漸成為了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裝置的标配。

而智能手環可以看作是精簡版的智能手表,螢幕更小、功能和配置減少,保留了一定的健康監測功能,在續航和價格方面有一定優勢。

根據IDC的市場調研,目前智能手環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智能穿戴總市場的11.5%,仍有一定的發展和普及空間。

分析丨智能手表進入下半場,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場景、軟體算法成争奪重點

當硬體大差不差的時候,各家就要在場景上下功夫。

比如華米在血壓測量上的突破;

華為針對跑步場景推出了專門的跑步手表HUAWEI WATCH GT Runner,試圖擠進佳明、頌拓的領地;

佳明則在借由瑜伽這樣場景開拓更大衆的室内健身場景,未來各家将會越來越重視場景的挖掘。

去年佳明收購了頭部運動健康生理資料分析公司Firstbeat,全球幾乎所有運動可穿戴裝置廠商,都曾使用過它的算法。

而華為大手筆投資多個運動健康實驗室的作用就在于模拟各種運動環境,進行測試,最終産出算法,可以說華為對健康實驗室的大手筆投資,本質上投的就是算法。

分析丨智能手表進入下半場,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可穿戴裝置與智能手表的廣闊市場

2019年,全球可穿戴裝置出貨量約為3.37億部,同比增長81.2%;

2020年即便受到疫情影響,可穿戴裝置出貨量仍大幅增長32%,達到了4.447億。

IDC預測,随着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的逐漸興起,可穿戴裝置的出貨量仍将不斷增長,其未來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或許能達到12.4%,市場熱度不減。

根據旭日大資料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為1.94億個,4年年複合增漲率為17.1%,其中白牌占比超過50%。

根據IDC《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2年全球智能手表将實作年出貨量1.316億隻,未來5年的市場複合增長率達9.4%;

根據CCSInsight預測,到2023年,全球可穿戴市場規模将超300億美元。

分析丨智能手表進入下半場,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IoT為智能手表帶來更多可能

面對即将起勢的萬億級消費市場,幾乎所有頭部手機廠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加入IoT大航海。

資料預計,未來五年裡,中國超50%以上的城市家庭将擁有智能管家;平均每戶持有的智能家居裝置數量将超過十台,市場體量會達到萬億級别。

智能手表作為IoT的重要入口,将會成為我們與智能裝置的連接配接控制開關。

手機廠商們設想的未來就是使用者可以通過自家的智能手表,直接與附近的 IoT 裝置連接配接,通過語音等操作進行遙控,友善且快速地獲得各種服務。

分析丨智能手表進入下半場,還能玩出新花樣嗎?

結尾:

随着健康醫療,網際網路玩家的加入,智能手表市場百花齊放,國産主流品牌廠家都将追随其後。

這也意味着,全球智能手表市場發展将再迎來全新的市場風口,市場出貨量突破十億大關将指日可待,智能手表也将由此邁向生态圈融合和内容融合的3.0時代。

部分資料參考:極客公園:《智能手表的下半場,該怎麼「玩」?》,蛇眼财經:《手機巨頭對壘智能穿戴》,電子産品世界:《健康監測VS日常應用,誰将成為智能手表未來的主旋律?》

本公衆号所刊發稿件及圖檔來源于網絡,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回複,我們收到資訊後會在24小時内處理。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