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塊銀元救了西路軍戰士一命,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乞讨回延安

張潮夫,1908年出生于湖北大悟縣宣化店鄭家沖的一個農民家庭,年幼時父母相繼過世,家庭十厘清貧。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張潮夫個頭高,身體素質好,農村的力氣活都會幹。21歲時,張潮夫加入了宣化店遊擊隊,22歲正式加入紅軍,成為紅四方面軍12師34團的一名戰士。

在部隊,張潮夫優秀的身體素質有了用武之地,不久就調任機槍班班長。這可是個責任重大的職位,那時紅軍武器裝備落後,機槍班就是團裡的重火力了。他帶領機槍班戰士,參加了鄂豫皖“反圍剿”作戰,并跟随部隊越過平漢路,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向關中進發,在戰場上,哪裡有難啃的硬骨頭,張潮夫和他的機槍班就出現在哪裡。

一塊銀元救了西路軍戰士一命,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乞讨回延安

張潮夫

按照計劃,紅四方面軍要進入關中地區,必須翻越漫川關。蔣介石早就料到這一點,在漫川關布下天羅地網。敵軍三個團占據漫川關有利地形,堵住紅軍去路;敵第44師、42師,分别在漫川關左右兩側擺開陣勢,對我軍形成合圍之勢。

這是關系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一戰。徐向前沒有像以往一樣保持沉默,而是挺身而出說:“分散突圍,隻能是死路一條。”必須撕開一條口子,從這裡闖過去。

34團擔任主攻任務,團長許世友指令張潮夫,将六挺機槍一字排開,硬是從火網中撕開了一條血路,掩護全軍脫離險境。

一塊銀元救了西路軍戰士一命,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乞讨回延安

許世友

在四川大巴山,張潮夫參與了建立和保衛川陝革命地的戰鬥,先後擔任紅九軍25師的排長、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等職務,逐漸成長為我軍的一名優秀指揮官。

1937年10月,張潮夫随紅九軍開始了慘烈的西征。渡過黃河後,紅九軍一路暢通無阻,由景泰縣進入古浪境内。此時,張潮夫任25師73團政治處主任。

古浪是戰略要地,一旦失守,直接威脅蘭州的安全。是以,馬步芳高度重視,立即任馬元海為總指揮,率領三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和衆多民團,從西南、東北兩個方向向紅九軍殺來。

一塊銀元救了西路軍戰士一命,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乞讨回延安

幹柴窪位于古浪縣東南,四面高山,中間低窪,易攻難守。馬元海采取人海戰術,組織大批士兵,在大炮的掩護下,向紅九軍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

27師防守娘娘廟一帶陣地,張潮夫随1營參加戰鬥。戰鬥進行到第二天,娘娘廟陣地失守,紅九軍軍部所在地大方院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之下。軍長孫玉清立即指令指揮部全體人員全部參加戰鬥,掩護軍部機關突圍。

此時,73團團長張尚達在戰鬥中受傷。危急時刻,紅25師趕到,張潮夫和團政委一起立即組織部隊,配合25師進行反擊。馬元海沒有料到紅軍此時還有能力打反擊,一下子被打蒙了。利用這個時間間隙,紅九軍撤出了幹柴窪,向橫梁山轉移。

敵人占領幹柴窪後,将來不及轉移的紅軍傷員搜出,全部殺害,73團團長張尚達犧牲。

馬元海調整戰術,組織部隊追擊紅九軍,并于第二天趕到橫梁山,并立即發起了攻擊。紅九軍且戰且走,組織部隊反擊取勝後,再次突圍,于12月15日占領古浪城。

一塊銀元救了西路軍戰士一命,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乞讨回延安

馬步芳得知古浪失守,立即調動馬呈祥、馬全義部馳援,并下死指令,一定要奪回古浪縣城。

張潮夫所在的73團擔任古浪峽口的防守任務。在敵人的猛烈進攻下,古浪峽口、西陽山兩處陣地失守,馬家軍從水門關攻入古浪城内。

馬家軍來到太快了,紅九軍首尾不能相顧,被敵人分隔包圍,部隊被迫各自為戰,與敵人展開巷戰。

張潮夫抱着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決心,帶領戰士們左沖右突,一時之間殺得天昏地暗。

天黑了下來,敵人停止了進攻。借着夜色的掩護,紅九軍将士們悄悄撤出了陣地,向四十裡鋪撤退。

一塊銀元救了西路軍戰士一命,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乞讨回延安

馬家軍騎兵

古浪一戰,紅九軍折損過半,元氣大傷。此時的73團,隻剩下一個營的人馬,張潮夫和戰友們互相攙扶着,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後來的戰鬥一場比一場慘烈,張潮夫随紅九軍一起,經倪家營子,向祁連山中轉移。在梨園口,紅九軍負責掩護主力部隊上山。陳海松政委壯烈犧牲,部隊被打散了。

戰鬥中,張潮夫受傷倒地,被埋在死人堆中。馬家軍打掃戰場時,發現沒有死的就補槍。敵人從張潮夫身上搜出了一塊銀元,也許是得到意外之财的憐憫,就沒有補槍。

等敵人走後,張潮夫從死人堆裡爬出來,東躲西藏,一路靠讨飯為生,曆經苦難,終于找到了援西軍駐地,最終回到延安。一路上,當地人見張潮夫身材高大,願意雇他做工,甚至還有的老鄉願意招他做上門女婿,他都謝絕了。他的心思隻有一個:回延安。

一提起西路軍的這段曆程,張潮夫将軍眼裡總含滿淚水。想一想長眠在祁連山的戰友,老将軍總是情不自禁地念着,太慘烈了!太慘烈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