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萬大軍闖關東,黃克誠足足帶了三萬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八路軍115師344旅是一支比較特殊的部隊,這支部隊的大部分幹部都來源于紅25軍,原紅25軍軍長擔任344旅旅長,政委是黃克誠。徐海東在大将名錄中排名第三,巧合的是,政委黃克誠就居于徐海東之後,在大将中排名第三,那麼黃克誠有多大的貢獻,會排在陳赓,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等赫赫有名的戰将之前呢?

十萬大軍闖關東,黃克誠足足帶了三萬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黃克誠于1902年出生于湖南

永興縣

一個貧苦農民家庭,9歲時靠族人的接濟讀了八年私塾,之後又就讀于

縣立高等國小,1922年考入衡陽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在學校期間,黃克誠開始接觸進步思想,緻力于尋找救國救民的出路。1925年,黃克誠加入中國共産黨。

入黨後不久,黃克誠被推薦報考了國民黨中央政治講習班,在這裡,黃克誠聆聽了毛澤東等知名人士講授的課程,還系統地接受了軍事訓練,學習了最基本的軍事知識。1926年,黃克誠在唐生智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中擔任團教導隊政治教官。北伐期間,黃克誠身先士卒,還秘密發展了幾位黨員。

1928年1月,黃克誠回到家鄉永興縣,成立了永興縣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黃克誠擔任黨代表兼參謀長,之後率領部隊攻克永興縣城,将部隊改編為永興縣紅色警衛團,黃克誠擔任警衛團團長。1928年4月,黃克誠率領部隊和毛主席會合,部隊改編為獨立團。

1930年,黃克誠被軍委派到彭德懷的紅5軍,擔任第八大隊政委。黃克誠外面看起來斯斯文文,還帶着一副眼鏡,但是打起仗來毫不含糊。紅五軍在攻打修水縣城時,黃克誠親自率領突擊隊,身先士卒,揮舞着大刀沖在最前面,為主力部隊打開了通道,後來彭德懷給他下了一道指令,那就是不準再掄起大刀往前沖。

十萬大軍闖關東,黃克誠足足帶了三萬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紅五軍團擴編為紅三軍團,黃克誠又擔任

紅3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第3師和第1師政治委員、第5軍政治部主任、紅3軍團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職。黃克誠打仗勇敢,為人也剛正不阿,敢于說真話,發表自己的意見。

1931年夏,中央蘇區進行大規模肅反,抓捕所謂的“AB團”分子,肅反委員會很快給紅三軍團紅三師政委下達了一份抓捕名單,黃克誠剛到名單後,發現上面的人很多都是連隊基層幹部,平時表現都不錯,打起仗來也都十分勇敢,他認為這樣搞是胡來,是以不僅拒絕執行指令,還和肅反委員會的人員大吵了一架,質問他們為何要濫殺無辜,黃克誠當即被抓起來審問,後來還是彭德懷出面幹預,才把他給保了下來。但是師政委的職位被撤銷了,調到軍團司令部當秘書。

長征途中,還有抗戰時期,黃克誠依然不改初衷,被撤職依舊是家常便飯。到長征後期,黃克誠已經失去了帶兵的資格,被安排到軍事裁判所當所長。雖然多次丢官,黃克誠還是毫不掩飾自己認為正确的觀點,同時不管是擔任什麼職務,哪怕是很小的幹部,黃克誠也會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

十萬大軍闖關東,黃克誠足足帶了三萬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黃克誠的老上級彭德懷也是一個剛正不阿的軍人,但是在黃克誠面前,也隻能敬佩地對他說:“你比我還像彭德懷。”全面抗戰爆發後,黃克誠擔任

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之後不久又擔任

八路軍115師344旅政委,和旅長徐海東一起指揮部隊,多次重創日軍。

紅軍剛改編為八路軍的時候,蔣介石妄圖控制八路軍,要求取消八路軍的政委和相關機構,由國民黨方面向八路軍派出政訓人員、輔助人員。雙方經過漫長的談判,最後八路軍為大局着想,取消了八路軍的政委和相關機構。但是取消八政委後,八路軍的戰鬥力和紀律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1937年10月,平型關戰鬥結束以後,八路軍115師撤到了山西五台山一帶休整。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派黃克誠到115師去檢查部隊的政治工作情況。黃克誠在下面跑了半個月,發現部隊雖然改編時間不長,但作風卻起了很大變化,軍閥習氣開始滋長蔓延。根子就是由于部隊取消了政治委員制度,政治工作顯著削弱了。

為此,黃克誠認為應該恢複原有的政治委員制度,開展反軍閥主義的鬥争,才能確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随後,黃克誠向任弼時提高了一份詳細報告,任弼時上報黨中央,很快就獲得了準許,中央軍委下令在八路軍中恢複了原有的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度。

十萬大軍闖關東,黃克誠足足帶了三萬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1940年2月,八路軍總部決定成立八路軍第二縱隊,左權擔任司令員,黃克誠擔任政委,第二縱隊包括344旅在内的四個旅。到1940年底,八路軍第二縱隊發展到了兩萬多人的規模。1940年8月,八路軍總部決定成立第五縱隊,黃克誠擔任縱隊司令兼政委。随即率部東進淮海,南下鹽城、阜甯,同發起黃橋戰役的新四軍蘇北部隊在白駒鎮會師,共同建立蘇北抗日根據地,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1941年皖南事變之後,黃克誠擔任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蘇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蘇北區委書記。在蘇北的這四年時間裡,黃克誠上司新四軍三師和蘇北人民多次打退日僞軍的進攻。抗戰勝利時,新四軍第三師擁有正規軍3.7萬人,地方武裝30萬人。

1945年9月初,黃克誠率領新四軍第三師傳回蘇北根據地,在華中局駐地獲悉我軍先頭部隊已經進入東北。黃克誠當即向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饒漱石建議:“給中央發電報,要求派大部隊到東北去。”

十萬大軍闖關東,黃克誠足足帶了三萬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但是饒漱石認為這不屬于他管轄的事情,不同意發這個電報,最後黃克誠以個人名義越級上報,于9月13日給中央發了一封長電,根據當地形勢和我黨戰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他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應該多往東北派部隊,至少應該派去五萬人,能去十萬人最好,還應該派有威望的軍隊上司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建立根據地。

9月23日,黃克誠接到了中央的指令,要求他率領新四軍第三師開赴東北。就這樣,黃克誠率領新四軍第3師主力4個旅,三個特務團共3.7萬人開赴東北,實際到達東北的有3.5萬人。新四軍第三師的上司班子也很強悍,洪學智(開國上将)擔任副師長兼參謀長,劉震(開國上将)擔任副師長,政治部主任吳法憲(開國中将)。

在去東北之前,上級誇大了東北的好處,說東北到處是武器,可以随便拿,是以很多部隊去東北的時候完全是空着手去的。華中局首長也對黃克誠說:“中央通報,東北物資武器很多,你們現有的武器可以留下來交給地方。”

十萬大軍闖關東,黃克誠足足帶了三萬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但是黃克誠不信,他堅持要部隊全副武裝去東北,在率領部隊到達山東的時候,新四軍軍部又訓示他們在山東停一段時間,協助山東部隊作戰。黃克誠認為搶占東北是當地第一戰略要務,兵貴神速,不能耽誤時間,他還直接向軍委請示。軍委很快給出答複:“3師部隊到達山東後,應日夜兼程北進,不能在山東擔任戰鬥任務。”

後來各部隊到達山東後,發現留給他們的武器裝備并不多,很多武器都被緊急擴充的新部隊拿走了,這些新部隊大都沒有經過嚴格的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在打仗的時候,又都紛紛潰散了,把本來就不多的武器都丢失了。

當時有十萬八路軍,新四軍到達東北,而黃克誠率領的部隊就達到三萬五千人,是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更為難得的是,這支部隊是全副武裝到達東北的,為頂住國民黨軍的進攻做出了重大貢獻。後來新四軍第三師的四個旅和三個特務團又發展成為了39軍,40軍,還有43的一部分,都是後來東北野戰軍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隊。

十萬大軍闖關東,黃克誠足足帶了三萬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1946年起,黃克誠又擔任

西滿軍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等職務。建國之後,黃克誠擔任天津市委書記,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