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袋彈子,兩個男孩,三次逃亡,被耳光逼着活下去的猶太孩子們

作者:朱酪絡

你被扇過耳光嗎?被自己的父母?

我被扇過,不是被父母,是自己扇的自己。

一袋彈子,兩個男孩,三次逃亡,被耳光逼着活下去的猶太孩子們
一袋彈子,兩個男孩,三次逃亡,被耳光逼着活下去的猶太孩子們
一袋彈子,兩個男孩,三次逃亡,被耳光逼着活下去的猶太孩子們

聯考前情緒陷入暴躁中,偏偏一道數學題像大山一樣橫亘眼前,我崩潰了,狂躁中不知道在自己的頭臉部暴擊了多少下,第二天臉還是麻木的。

被别人扇耳光,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一種極緻的懲罰與侮辱。

在二戰時期的的法國,猶太男孩喬被父親扇着耳光問:“你是猶太人嗎?”

喬在疼痛與驚愕中呆着了,他哭泣着猶豫了一下,說:“我不是猶太人!”

“啪”又是一記耳光,父親繼續逼問:“你是猶太人嗎?”

喬回答:“我不是猶太人!”

父親出手更狠,神色更加可怖:“你是猶太人嗎?”

喬眸子裡充滿了眼淚、倔強與堅持,他堅定地回答:“我不是猶太人!”

這是法國高蒙公司拍攝于2017年的劇情片《一袋彈子》的一個片段。

居住在巴黎的猶太兄弟莫裡斯和喬為躲避越來越糟糕的生存環境,被父母安排去往自由區尼斯尋求活下去的希望。為了躲避納粹的檢查,不引起他們的懷疑,隻有十來歲的兩兄弟倆相依結伴,帶着現金,在腦子裡記牢路線圖及約定的時間、地點,隻身逃亡。

于是就有了上面描述的一幕,父親用耳光告訴他們,即使遇到再恐怖和殘暴的威脅,必須咬緊牙關,死不承認自己是猶太人,這是能夠活命的最基本的保證。

正是這頓耳光,讓兄弟倆在從巴黎逃往尼斯,從尼斯逃往少年兵訓練營,然後又逃往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小鎮的三次逃亡中,面臨納粹的質問,有勇氣與納粹的一個從業人員打成一團,也堅不承認自己是猶太人,有勇氣面對檢查他們是否行過割禮來驗證他們猶太身份的醫生時質問他“你知道自己該怎麼說”,有勇氣尋求牧師的幫助,為自己開具洗禮的假證明來換取活命,那是父親的耳光給與他們的力量。

喬說:“我爸爸告訴我,走路時别回頭,否則你會摔個狗啃泥!”

父親教育有方,用最樸實的語言成功傳授給孩子們“向前走,别回頭”的理念。

戰争是罪惡的,戰争中的孩子是最脆弱與無辜的。假如沒有戰争,莫裡斯和喬原本在一袋彈子中就可以尋找到簡單而無窮的快樂,但在納粹的陰影下,他們隻能用一袋彈子換回取掉象征猶太辨別的黃色五角星。臨離開家時,喬把手伸向自己喜愛的那袋彈子,手猶豫一下,又縮了回來。

逃亡之路,彈子不是必需品。

但是,喬還是把一顆彈珠藏在了身上,父親的囑托和這枚彈珠成為他與命運搏鬥的幸運星和内在動力,努力活下去就赢了。

信念與愛始終是《一袋彈子》貫穿始終的主題。

在逃亡的途中,他遇到了無數善良的拯救他們兄弟倆的人,火車上好心的牧師,深夜帶他們越過封鎖的騎車小哥,為他們洗清身份的醫生,開假證明的大主教……這些善良的種子在喬的心中深深紮下了根,是以在巴黎解放,收留他的法奸書店老闆面臨群眾清算時,他勇敢地跳上桌子,反複大喊:“他們收留過猶太人!我是猶太人!”

很難忘那一刻喬急切的童稚的目光,也很難忘那一刻書店老闆及老婆驚愕、懼怕、慚愧的目光。那一刻,我真的因感動而流淚了。

盡管本應在校讀書的年紀他們卻踏上了逃亡之路,但他們在那頓耳光的催促下沒有因為苦難而心存怨怼,失去人性的光芒,父親的教誨和人性的善良讓他們學會了救贖與原諒。

描寫二戰時期納粹迫害猶太人的電影很多,相比于《辛德勒名單》猶太人的等待救贖和《美麗人生》的無奈躲避,《一袋彈子》中的猶太人主動自我救贖,有掙紮,也有反抗,展示了這個苦難的民族的堅韌與強大:

再難,也要活下去!

(我是朱酪絡,電影消費者,喜歡織着毛衣看電影,盼望您推薦好電影給我看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