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鳌拜手握重兵,康熙年幼時他為何不造反自立?有五個深層次原因

看過《康熙王朝》的觀衆應該對鳌拜這個人物不陌生,劇中的他身長近兩米,長着标準的蒙人身材,魁梧有力,說話如同撞鐘一般洪亮,也難怪當時的康熙帝會怵他。

鳌拜手握重兵,康熙年幼時他為何不造反自立?有五個深層次原因

然而他的厲害之處還遠不止這些,經常對年幼的康熙帝無禮,對于掌權者來說,鳌拜擁兵近40萬,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不過令人疑惑的是,如此厲害的他,又手握重兵,為何沒有在皇帝尚幼的時候造反自立呢?其實背後還有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孝莊不會同意。孝莊皇太後在清朝初期的貢獻非常巨大,如果沒有她一力擁護新帝幼孫,清朝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樣了。孝莊雖然是女流,可是在如何籠絡重臣、如何令他們互相牽制方面的造詣非常高,可以說她是位極其成熟、頗有建樹的政客。

鳌拜手握重兵,康熙年幼時他為何不造反自立?有五個深層次原因

鳌拜之是以能夠擁兵數十萬,其中也有孝莊的“功勞”,清初期政權不夠穩定,加上幾位皇帝的政治生涯相對短暫,孝莊極其重視對滿人大臣的培養和對漢人的壓制,而這一點得到了鳌拜的極力擁護。于是在兩人的互相扶持之下,鳌拜的權勢越來越大,不過也正是一起共事過的緣故,鳌拜深知孝莊的為人和手段,他不可能輕易造反,畢竟他沒有任何把握能夠勝得過這位女政客。

其次,順治帝提前做好了牽制準備。很多人對順治帝有誤解,以為他任性、為愛不顧一切,根本沒有做皇帝的擔當,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他在位期間,正好是多爾衮掌權的時候,這位年輕的皇帝深知無法掌握實權的痛苦,于是在他有了實權之後,先後提拔了幾位有才能的大臣互相牽制,以便于他更好的控制政權。這個決定無疑對鳌拜極為不利,在索額圖等人的牽制下,他根本不敢做任何越權的事。

鳌拜手握重兵,康熙年幼時他為何不造反自立?有五個深層次原因

再次,政權形式對他不利。雖然他手裡有着近40萬的士兵,但是這些人當中聽他指揮的并不多。清朝的政權形式是絕對的集權做派,他們對于籠絡人心和洗腦有着特别多的心得,從開始的重臣下跪到後面必須自稱奴才,清政府一直在固化這種思維。這也導緻即使某位重臣手裡有重兵,但是如果他想要拿這些士兵們做籌碼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是不可能的事。

鳌拜手握重兵,康熙年幼時他為何不造反自立?有五個深層次原因

第四,鳌拜本人根本沒有造反的心。鳌拜雖然跋扈,對年幼的皇帝不尊敬,可是他從未有過造反的心。鳌拜本就出身軍事世家,更是道地的滿人後裔,在他的心裡滿族利益大于一切。他從入伍開始就一直跟随皇太極作戰,兩人有着極為深厚的情誼,這也是為何他會同多爾衮對立,堅定的站在順治帝這邊的原因。同時他是一位充滿忠君思想的人,盡管由于皇帝年幼導緻他多少有些看不起,是以出現跋扈行為,可讓他造反自己當皇帝是不可能的。

鳌拜手握重兵,康熙年幼時他為何不造反自立?有五個深層次原因

最後,他的對手是康熙帝。康熙帝被稱作千古一帝不是沒有原因的,他自小便看盡了各種陰謀和權勢之間的争鬥,他經曆過生死,他接受的是極為正統的皇家教育,他身邊是被層層挑選出來輔佐他的能臣幹将,他身後有愛護他看重他的祖母撐腰。最重要的是,他非常聰明,這種聰明不是靠教育就能實作的,靠的是他自己的悟性,是以在意識到鳌拜日後會成為他的阻礙之後,他就已經開始做好鏟除對方的準備了。

也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導緻了鳌拜的結局,盡管擁兵幾十萬,他也不會造反;盡管不會造反,他注定不會有好結局,畢竟睡獅旁邊豈容他人酣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