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初期新經濟政策的尴尬,斯大林巡視西伯利亞竟遭到羞辱

蘇俄内戰結束後,俄國國民經濟幾乎崩潰,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亂更是讓列甯認識到調整經濟政策的必要性。于是在布哈林等人的主持下,列甯被迫推行了“新經濟政策”,這是列甯為緩和國内階級沖突的一招緩兵之計,但是,當斯大林上台後,這也成了他政治鬥争的砝碼。不過,持續推行的新經濟政策雖然對國民生産恢複起到了積極作用,卻讓軍隊和市民的口糧越來越少,這是怎麼回事呢?

蘇聯初期新經濟政策的尴尬,斯大林巡視西伯利亞竟遭到羞辱

原來,當實行“戰時共産主義”政策時,依靠強征糧食,軍隊的供給可以得到保證;但是,當實行新經濟政策時,有餘糧的農民卻不願意将糧食低價賣給國家,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藏糧、瞞報的現象。另外,結束了戰争的蘇聯卻沒有裁軍,軍隊數目反而繼續激增,這就使糧食的缺口更大了。

面對這種尴尬的境地,斯大林坐不住了,他開始布置莫洛托夫等人前往各地征糧,把農民藏起來的糧食找出來。而他自己也沒閑着,親自到西伯利亞地區的農村巡視。

蘇聯初期新經濟政策的尴尬,斯大林巡視西伯利亞竟遭到羞辱

這天,斯大林來到了鄂木斯克的某個村莊,他在那裡釋出了動員交糧的指令,然而,對于這位領袖,當地的農民卻不買賬。一個農民更是對斯大林嚷道“嘿,你給咱們跳個列茲金卡舞吧,咱們高興了就交點糧食給你”!确實也難為斯大林了,蘇聯農民這麼低的覺悟如何能交糧呢?

憤怒的斯大林,卻還需要在公衆面前保持克制。不過回來後,這些不聽話的農民命運就将改變了。他下令,務必從富農身上征收足夠的糧食,必要時可采取強制措施。

蘇聯初期新經濟政策的尴尬,斯大林巡視西伯利亞竟遭到羞辱

不久後,斯大林又在“戰時共産主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國有化的大農莊席卷蘇聯大地,這些剛剛擁有自己土地的農民們,瞬間就又變成無産者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