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現在!馬上!回想一下自己前天中午吃的是什麼。

……

如果你一下子想不起來,那麼……恭喜你!

等等,為啥要恭喜?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忘記資訊而懊惱,幻想着要是能做到過目不忘該多好啊!為什麼我們進化出了能夠進行複雜推理的大腦,卻沒有進化出更強的記憶力呢?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圖檔來源:veer圖庫

遺忘,或許也是我們的“超能力”

其實,我們更應該慶幸我們擁有遺忘的能力,因為遺忘可以降低記憶帶來的認知負荷,使認知更加高效,這是能力有限的認知系統高效工作的有益副作用。

也許從幾個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Solomon Shereshevskii是一位記者,他具有人們“夢寐以求”的過目不忘的能力。他能輕松地記一長串數字,但卻發現不了這串數字的規律。他的腦海裡充滿了各種孤立的事實,卻不能歸納出一些共同的模式,将它們組織起來,這導緻他不能了解隐喻、明喻、詩歌,甚至複雜一點的句子。

世界記憶大師,多米尼克·奧布萊恩,是全球公認的記憶天才,憑借自創的記憶方法,8次衛冕世界記憶錦标賽。他憑借準确地記憶一共54副撲克(2808張牌)的排列順序(隻記錯了8張),還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多米尼克·奧布萊恩(圖檔來源:Worldkings.org)

但他的閱讀了解能力比常人要低很多。閱讀的時候,每一個單詞好像都從書本上跳出來一樣,他必須用手指着單詞一個一個地閱讀,否則就很難讀下去。聽課的時候,他很難集中注意力,會不由自主地開小差……

這其實也是當下人工智能面臨的困境:難以抽象和泛化。也許正是我們犧牲了一部分的記憶,才有了獨一無二的歸納和抽象思維。

不過,“提升記憶力”仍然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标。那麼我們的記憶力有哪些類型?又有哪些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記憶事物呢?

記憶類型的劃分: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

記憶容量是指可以同時維持記憶的資訊的多少。超過記憶容量,記憶的資訊就會發生丢失。為了探究人類的記憶容量限制,科學家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讓我們對于記憶有了更直覺的了解:我們的記憶按照時間尺度來劃分,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一般隻持續幾秒鐘的時間,記憶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人在4左右,而像《夏洛特煩惱》裡的馬冬梅鄰居大爺隻能記住“馬冬梅”中的兩個字,他的短期記憶容量就是2。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圖檔來源:電影《夏洛特煩惱》截圖

而如果一段資訊被反複記憶,則可以轉化為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容量相比短期記憶要大得多,我們習得的知識和技能以及過去的經曆都屬于長期記憶。盡管也可能會被遺忘,但目前并沒有發現長期記憶有明顯的容量限制——它可以陪伴我們至人生結束。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短期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化過程,且短期記憶不通過重複加強會被遺忘

(圖檔來源:改編自opentextbc.ca)

忘記了怎麼辦?那就讓大腦猜一個!

在一些記憶實驗中,即使被試沒有記住目标,但完成任務的正确率仍然比完全靠随機猜測高。進一步分析發現,被試者能夠根據以往的經驗推測出機率最高的選項,提高了正确率。

這種政策稱為“可用性啟發法”,人類決策的啟發法研究最初由西蒙(Herbert A. Simon)提出,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兩位心理學家發展了這一理論。

啟發法采用實用的方法或自我發現任何方法來解決問題,不能保證最佳、完美、合乎邏輯或合理,但能快速解決問題。

啟發法的前提是承認有限理性,不求最優解而是尋求滿意解。例如,給定一段小說,讓被試者回憶其中k開頭的詞和k為第三個字母的詞哪個多,大部分人都認為k開頭的多,但事實上後者是前者的兩倍。這是因為想起k開頭的詞比想起k是第三個字母的詞容易。簡而言之,你的記憶産生了一種帶有偏見的資訊樣本。啟發法常常是一種心理捷徑,可以減輕做出決定帶來的認知負荷。

想增強記憶力,那就試試這個辦法

當然,記憶是可以通過訓練增強的。其中一種比較著名的助記法稱為“記憶宮殿”。

首先在腦海裡想象出一個熟悉并且充滿細節的場景,比如你居住的街道,然後将要記憶的對象和場景中的位置綁定。

比如要記憶一串詞語:面包、椅子、石頭、汽車、課本、玻璃、勺子、台燈、鮮花、寶劍……可以将它們放到你熟悉的街道上:街道的拐角有一大塊面包;拐角處的幼稚園門口有一把椅子;公共汽車站有一塊石頭……

接下來要記住這些詞語,你隻要想象你在熟悉的街道上閑逛,并在路上遇到了這些物體……記憶宮殿的強大之處在于,一旦将記憶的對象和空間位置綁定在一起,即使你打亂記憶對象的順序,你也可以根據記憶裡對應的空間位置參照還原出來。是以,要建立記憶宮殿,關鍵要選擇那些醒目的視覺圖像來表示記憶對象。

前天中午吃了啥?忘記了或許是個好事……

記憶宮殿的建立過程

(圖檔來源:改編自ChessBase)

記憶宮殿的原理有待深入研究,有人從進化的角度提出了可能的解釋:我們記憶事物的神經元起源于用于空間導航的位置細胞,把資訊和位置聯系在一起記憶或許更加自然。

不過,記憶宮殿也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并且維持這些記憶也需要占據大腦的認知資源。

網絡時代,我們沒辦法,也沒有必要記住所有的知識以及所見所聞,畢竟網際網路可以随時幫我們查閱,但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網絡,不鍛煉自己的記憶。

1. Ma, W.J., Husain, M., Bays, P.M.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working memory. 2014.

2. Sims, C. R., Jacobs, R. A., & Knill, D. C. An ideal observer analysi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2012.

3. Daniel Kahnema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4. Gy rgy Buzsáki.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Rodrigo Quian Quiroga. . BenBella Books, Inc. Dallas, TX.

圖蟲創意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徐達

機關:中國科學院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資訊中心

(本文中标明來源的圖檔已獲得授權)

轉載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實體所立場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編輯:牧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