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懂得“下坡”,是一種人生智慧

01

白手起家是真本事,激流勇退是大智慧。

曾國藩認為,人生的最好境界是“花未全開月半圓”。因為花全開,就意味着凋謝;月全圓,就意味着開始殘缺。“求缺惜福”成為他一生的堅守。

作為晚清重臣,曾國藩幾度大起大落,因平定太平天國而位高權重。但他深知功高震主難有好的結局,便先行一步,主動請求裁撤湘軍,以求自保。

他始終以一個“臣子”的身份定位,效力大清王朝,把個人利益放置一邊,而竭盡全力提攜李鴻章等優秀人才,倡導洋務運動,想要拯救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

雖未能力挽狂瀾,但曾國藩的為人、為學、為業、為官之道卻被後人津津樂道,争相效仿。功成名就之後,懂得“下坡”,是一種人生智慧。

懂得“下坡”,是一種人生智慧

02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主動“讓賢”,才會長久地受人敬重。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得意弟子,但一開始,也隻是一個愣頭青,經過曾國藩悉心調教和鼎力相助,漸漸成為一個晚清朝堂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

在曾國藩操練湘軍時,為嚴明紀律,統一思想,曾國藩每天早上都要和将士們一起吃飯,并就此開展“早訓”,但李鴻章偏偏“爬不起來”,為教育這個“頑劣”的學生,曾國藩在一天早上就執意要等着李鴻章才開飯。

慚愧之餘,李鴻章才開始對曾國藩“心服口服”。而裁撤湘軍時,曾國藩也慷慨地把一些精銳部隊送給李鴻章主辦的淮軍,以此表示對他的支援。後來,他們一起主辦洋務運動,更是互為依靠,相輔相成。

人在職場,一文不名的時候,被人瞧不起,各種打壓無處不在;一朝成名之後,更成為衆矢之的,多少羨慕嫉妒恨的人在想方設法朝其“潑髒水”、“下套”,等着看“倒台”的笑話。

很多人奮鬥大半輩子,及至退休時,人生似乎才剛剛達到頂峰:半生的積累,哪怕論資排輩,也終于輪到了自己獲得一官半職,或是拿高額的職稱工資。

這種“志得意滿”一旦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很快就會成為别人“眼紅”的來源,各種不待見和冷落便接踵而至。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不露聲色,處處“讓賢”,把年輕有為的人,從幕後推到台前,甚至自己主動承擔責任,而放手讓下屬去闖出一番成績。這種低調謙遜、主動擔當和甘居幕後,才能讓别人感到“心理平衡”,才能繼續和大家打成一片,才能享有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懂得“下坡”,是一種人生智慧

03

不管你曾經多有本事,都要懂得“下坡”。

演員陳道明在節目中送給大學生們兩句話:

“你們是上山的人,記住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們風光過,你還在山下呢。

山上的人,千萬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什麼時候,他們會爬上來,終有一天他們會上山取代你。隻要做好你自己,不要管東西南北風。

可見,保持一顆敬畏心、平淡心,才能直面人生的起起落落。

功成名就之後,便别再貪戀“山頂”的無限風光了,開始“下坡”,何嘗不是一個新的起點呢?

“下坡”的時候,不再背負着必須“登頂”的壓力,也不再有“勇争第一”的包袱,換一種心境,看看沿途的風景,給那些或在“上坡”或在“下坡”的人真誠的祝福,心平氣和地交流,便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體驗。

懂得“下坡”,是一種人生智慧

04

結束語:

人在職場,你方唱罷我登場。

在努力的時候,拼盡全力;在該“下坡”的時候,别再猶豫不決。每一步,都踏實而堅定,都寫滿精彩,人生便沒有什麼遺憾了。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