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刀神”于德元:淞滬會戰時,一口氣砍殺13名日軍,活到90歲

1937年8月13日,日軍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軍艦,炮擊了閘北區的中國軍隊,中國軍隊和駐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一部,在上海的八字橋附近交火!

自此,八年抗戰中犧牲最大、戰鬥最為慘烈的“淞滬會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一代刀神”于德元:淞滬會戰時,一口氣砍殺13名日軍,活到90歲

圖 | 淞滬會戰:一寸山河一寸血

不過,此次戰役與平津地區作戰時中國軍隊幾乎完全處于被動的态勢不同,駐紮在上海的中國軍隊,對日軍的入侵是早有準備的,提前一年就在上海外圍做了相應的防禦部署!

按照國民政府的預定計劃來看,如果雙方一旦開戰,那麼中國軍隊便可以憑借着優勢兵力,将駐紮在上海虹口的日軍趕入黃浦江,以掃除日軍對中國政治經濟中心的江蘇和浙江地區的威脅!

8月14日,國民黨軍隊中最為精銳的第87師和第88師,率先向日軍發起了進攻。

這兩個師,是防禦上海的第一批部隊,原為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同時也是由德國顧問訓練出來的“樣闆師”,全師清一色的全制式德國武器裝備,戰鬥力很強。

不過,看似中國軍隊在人數上占據了很大的優勢,戰鬥力也不差,但實際上卻處于劣勢!為何呢?

“一代刀神”于德元:淞滬會戰時,一口氣砍殺13名日軍,活到90歲

在當時,據守虹口一帶的,是日軍海軍陸戰隊各部總計5000餘人,此外還有3000多名的“浪人”,也就是俗稱的“日本武士”。

除此之外,日軍還能得到停泊在黃浦江上的日本第三艦隊的20餘艘大中型戰艦上300多門艦炮的支援,以及從日本本土飛來的轟炸機、戰鬥機的空中支援。

日本海軍陸戰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其工事構築甚為堅固,火力配置合理,還有坦克和裝甲車輛作為遊動火力點。

最重要的是,日軍步兵還配屬了37毫米口徑的平射炮,這種火炮雖然威力有限,但對我方的重火力點,卻是個不小的威脅。以至于在實際作戰中,我軍機槍一開火,很快就被壓制住了,幾乎沒辦法組織起火力實施反制!

第87師和第88師,雖然是德系裝備的“王牌師”,但其裝備的大口徑榴彈炮,不僅數量極少,還缺乏特種彈藥。

是以,在這種情況下作戰,中國軍隊的進攻部隊,一度傷亡慘重,僅在14日當天,五二七團就有7名連長先後壯烈殉國。

此外,第88師264旅的指揮所遭到日軍炮擊,旅長黃梅興少将陣亡,而他也是淞滬會戰期間陣亡的第一名将官!

“一代刀神”于德元:淞滬會戰時,一口氣砍殺13名日軍,活到90歲

然而盡管如此,中國軍隊士氣高昂,視死如歸,不計傷亡向日軍展開輪番攻擊。

在我軍強大的攻勢下,駐滬日軍不得不向英租界後撤,結果被英軍繳了械。

然而随後不久,日軍第十一師團和第三師團在上海北部的川沙口和吳淞附近登陸,試圖從我軍背後實施包圍。

由于我軍在沿海的守備力量較弱,是以日軍很快便登陸成功,并設立灘頭陣地,搶占羅店等地。羅卓英将軍率部趕到時,羅店已經失陷!

随後,羅卓英便立即指令第十一師将其奪回,在之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羅卓英指揮部隊與日軍反複争奪羅店、浏河一帶。

此次戰役甚為激烈,羅部損失慘重,而此次戰役之後,羅卓英也成了中國人心中的一代抗日名将,并先後被升任為第十六軍團長、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等職。

此時,淞滬戰役陷入膠着狀态,日軍在不斷增兵,到了9月後,日軍完全奪取了制空權,并切斷了我軍的補給線。在當時,很多部隊一天隻能吃一頓飯,武器彈藥更是難以得到補充!

在此等情況之下,中國軍隊不得不停止主動進攻,轉入防禦階段!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部隊也在源源不斷地向上海趕來,其中就包括楊虎城将軍的西北軍!

而我們本文的主人公于德元,就是西北軍楊虎城特務團三營一連的少尉連副。

“一代刀神”于德元:淞滬會戰時,一口氣砍殺13名日軍,活到90歲

圖 | 于德元老英雄

淞滬戰役打響後,楊虎城奉命抽調十七路軍精悍力量組成了赴淞滬“增援團”,于德元就在其中!

據記載:該增援團總計有1800餘名戰士,每個人身上裝備得有8斤重的大刀一把,六顆手榴彈和一挺機關槍。他們在抵達上海後,被編入第88師,主要任務是防守外灘陣地!

不過,外灘陣地地勢低窪,戰士們構築防禦工事時,其戰壕挖了還不到一米,就開始滲水。沒辦法,戰士們隻好站在齊腰深的水中與敵人作戰。

盡管環境很惡劣,但于德元和戰友們卻毫無怨言,依舊與敵人做着最殘酷的對抗。

但日軍的火力還是太猛了!于德元他們面對的,是裝備精良并配有飛機、坦克、大炮的精銳日軍,戰鬥剛一打響,身旁的戰友們便不斷受傷、犧牲,戰壕裡的水都被鮮血染成了醬紅色。由此可見戰鬥的激烈程度!

然而盡管如此,于德元和戰友們并未被鮮血吓到,而是義憤填膺地大喊道:“決不能讓日本人将陣地攻下來!”

對于日寇的飛機大炮,于德元和戰友們絲毫不懼,此時他們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消滅日寇!

戰鬥依舊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敵人的飛機大炮正在撕扯于德元和其戰友們駐守的外灘陣地,一枚枚炮彈打在陣地上,頓時火光沖天、焦土橫飛……

“一代刀神”于德元:淞滬會戰時,一口氣砍殺13名日軍,活到90歲

就在這時,一顆子彈突然從于德元的頭頂劃過,于德元隻覺得額頭一熱,兩眼頓時一片模糊,子彈将他的頭皮揭去了一層,鮮血糊住了他的眼睛!

現在戰事吃緊,于德元哪裡還顧得上包紮傷口,簡單擦拭後,便繼續持槍與日寇作戰。

在接下來的幾次戰鬥中,于德元的左腿和脖子先後挂彩,身上已是多處受傷!但此時的他,完全顧不上這些,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誓與陣地共存亡!

在後勤補給線被日軍切斷的情況下,于德元和戰友們的武器彈藥一直難以得到補充,在經過一番激戰後,他們就已經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中了。

但自始至終沒有一個人後退,他們繼續堅守在陣地上,怒目圓睜地盯着前方的敵人。接着,他們從後背抽出大刀,準備與日寇肉搏!

說起用大刀與日寇作戰,不得不讓人想到1933年日軍侵犯長城口時,愛國将領宋哲元将軍率領第二十九軍奮起抵抗。

但由于武器彈藥補給不足,加上二十九軍的武器裝備又遠遠落後于日軍,是以為了能與敵人拼死一搏,宋哲元将軍便組建了一支“大刀隊”。在與敵人短兵作戰的時候,“大刀隊”重挫日軍,由此名聲大噪!

從此之後,“大刀”這樣最原始的冷兵器,被各作戰部隊所青睐。民國時期著名國術家馬鳳圖先生,還特地發明了專門針對日軍擅刺特點的“破鋒八刀”!

此外,馬鳳圖先生還為此給西北軍編寫了《破鋒八刀》和《白刃戰術教程》,為西北軍訓練出了一支勇猛頑強的大刀隊,在抗日戰争中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

出身西北軍的于德元,其大刀功夫自然不用說!

“一代刀神”于德元:淞滬會戰時,一口氣砍殺13名日軍,活到90歲

圖 | 令日寇聞風喪膽的大刀

于德元和戰友們齊聲呐喊着向敵人沖去!

他們在敵群中揮舞着八斤重的大刀,開始與敵人展開了激烈而殘酷的肉搏戰,頓時血肉四濺,喊殺聲、慘叫聲、呻吟聲連成一片……

漸漸地,日寇沒了動靜,各種嘈雜的聲音也漸漸平息下來——戰鬥結束了!

但戰鬥是什麼時候結束的,于德元自己也不知道,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我還活着!”而當他仔細一想,自己接連砍殺了13個日軍!

槍林彈雨中血戰了一個多月後,于德元和戰友們在10月份的時候就相繼撤回了陝西,但1800人的隊伍,最後回去的隻有600人,其餘1200名戰友皆為國捐軀,血灑疆場!

2006年,“一代刀神”于德元老英雄因病去世,享年90歲!

有人說,于老爺子之是以能高壽90而安詳離世,是因為當年斬殺敵寇太多,保家衛國用功,老天爺獎勵給他的壽數!

“一代刀神”于德元:淞滬會戰時,一口氣砍殺13名日軍,活到90歲

1937年11月4日,日軍新銳第十軍在杭州灣登陸,而原本部署在這一帶防守的第八集團軍由于上海戰事吃緊,被先後抽調到浦東前線,緻使面對日軍該部的隻有第六十三師的兩個連和少量的地方部隊!

是以最後結果可想而知,日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松完成了登陸,并開始向我軍的側後方發起攻擊。

按照當下戰局來看,此時我上海守軍,已然面臨被圍殲的危險,但蔣介石卻下令讓部隊再堅持三天。

直到4日後,日軍新銳第十軍開始渡過黃浦江并與“上海派遣軍”夾擊我上海守軍時,蔣介石才下令撤退。

但此時撤退,為時已晚,加上當時通訊手段又極為落後,是以此指令到達各部隊時,已經是11月9日。

匆忙撤退,最終隻會導緻部隊混亂,撤退最後也會變成“潰退”!果不其然,中國守軍右翼部隊很快便陷入了混亂,并遭到日軍的沉重打擊!

到11日的時候,上海已經宣告淪陷,持續近3個月的淞滬會戰,正式告一段落!

“一代刀神”于德元:淞滬會戰時,一口氣砍殺13名日軍,活到90歲

而曆史證明,淞滬會戰的失敗,對當時國内整個戰局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直接導緻了12月初的“南京保衛戰”陷入被動局面,最終還發生了人類戰争史上,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當然,對于此次戰役的失敗,其原因是多重的,其中我軍武器裝備的落後是一重要原因;此外,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高層的一些錯誤決策,也是導緻此次戰役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此次戰役中,我中國軍人頑強不屈的精神,也讓全世人民為之動容,日軍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也最終化為泡影,并且開始一步步深陷中國戰場!

而除了于德元之外,此戰中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愛國英雄,他們為中國的抗戰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