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杜月笙的小兒子,因父親臨終時一句話,為祖國捐贈18億珍寶

1991年10月的一天,上海博物館舉行了一次高規格的歡迎酒會,應邀出席的嘉賓除了各級上司,還有上海知名的錢币專家、古玩收藏專家、各界人士以及媒體記者。據說,如此隆重的酒會在當年的上海實屬罕見。

事實證明,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酒會,它是為了歡迎從海外歸來的“杜維善”先生及其夫人譚女士為祖國無償捐獻珍寶而特意舉辦的。

那麼,這杜維善究竟是何許人也呢?他捐獻的寶物又是何方稀世珍寶,竟然能讓上海博物館舉辦如此高規格的酒會來歡迎他?

他是杜月笙的小兒子,因父親臨終時一句話,為祖國捐贈18億珍寶

杜維善先生

杜維善,是民國時期名震上海灘的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小兒子。

說起杜月笙,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早年間上海灘的“土皇帝”,著名的“三大亨”之一,在上海灘可謂是權傾一時。

當然了,杜月笙這個人,一直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都是毀譽參半的!

作為民國舊上海黑社會中的大頭目,杜月笙身上有很多污點,這一點毋庸置疑,比如在“四·一二”事件中,他就雇傭流氓誘騙殺害了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等人,導緻了上海總工會80餘萬會員群龍無首,數千名勞工同胞被蔣介石殺害。

但杜月笙也并非就是漆黑一團,在抗日戰争時期,他曾多年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也做過一些有益于人民的慈善事業,比如救助傷兵、運送物資、建立抵抗部隊等等。

杜月笙起點很低,教育程度也不高,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能在魚龍混雜的上海灘混得風生水起,硬是從“水果月笙”,一躍成為身兼數十家公司的董事長。杜月笙之能,不得不讓人佩服。

而這樣的大佬級人物,其身邊也必定是妻妾成群!據記載,杜月笙一生明媒正娶了五個老婆,即:大太太沈月英、二太太陳帼英、三太太孫佩豪、四太太姚玉蘭、五太太孟小冬。

其中四太太姚玉蘭與杜月笙一共生養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即杜維善、杜維嵩和杜美如、杜美霞。

杜維善是杜月笙最小的兒子,在家排行老七。

他是杜月笙的小兒子,因父親臨終時一句話,為祖國捐贈18億珍寶

杜月笙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因病在香港病逝,終年63歲。而在杜月笙去世後,杜維善的母親姚玉蘭便帶着兒女及杜月笙的靈柩前往台灣。

杜維善在台灣上完中學後,又趕赴澳洲學習地質學。

畢業後,杜維善便回到了台灣,做起了石油公司的地質師。不過,杜維善并沒有一直待在台灣,後來前往加拿大溫哥華定居,之後也曾多次回國。

而杜維善此次回國向上海博物館慷慨捐贈的珍寶,是古代絲綢之路“薩珊王朝”的金銀币,總計367枚。

對此,當時還有報紙說:“上海博物館突然收到這麼多的稀世珍寶,驚喜萬分,都懷疑杜維善如不是天外來客,就是薩珊王朝特意派來的使者。”

實際上,人們有這種驚喜和猜疑是完全可以了解的,因為這種絲綢之路薩珊王朝的金銀币确實是太珍貴了。

他是杜月笙的小兒子,因父親臨終時一句話,為祖國捐贈18億珍寶

杜維善先生捐贈的薩珊王朝“卑路斯一世”金币

薩珊王朝,也稱“薩桑王朝”、“波斯第二帝國”,它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始建于公元224年,亡于公元651年,國祚427年。相當于我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到初唐時期。

公元224年左右,安息帝國的末代君主“阿爾達班五世”率領大軍親征“阿爾達希爾”,後不幸在‘奧爾米茲達甘平原戰役’中戰死。随後,阿爾達希爾便率軍入侵了安息帝國,大獲全勝!同年,阿爾達希爾正式建立薩珊王朝,結束了安息帝國近400年來的統治。

公元651年,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國所滅,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其中薩珊王室的王子王孫也曾有不少沿着絲綢之路逃到中國避難。

在薩珊王朝統治時期,為了便于民間進行商品交易,便鑄造了不少的金銀币。但由于當時鑄造的數量很少,加之其中的銀币可以一塊塊切割使用,是以遺留給後世的金銀币數量非常之少。

新中國成立之初,隻有新疆博物館收藏了極少數的金銀币。在1959年,上海博物館已經是收藏超過10萬件的大型文物博物館了,但遺憾的是,這其中并沒有一枚薩珊王朝的金銀币。

他是杜月笙的小兒子,因父親臨終時一句話,為祖國捐贈18億珍寶

上海博物館外景

當時,上博為了填補這一缺憾,還曾多次向新疆博物館商調,希望能調幾枚到上海博物館收藏。

但由于這種金銀币實在太過稀少珍貴,是以新疆博物館最初并不是太舍得,最後礙于感情,才忍痛割愛讓出了一枚小的金銀币給上博。由此可見,這種薩珊王朝金銀币的珍貴程度。

然而,讓上海博物館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在幾十年後,杜維善先生卻一下子捐了幾百枚。

可我們也不禁會問:既然這些金銀币如此珍貴,那杜維善又是從何而來這麼多的金銀币呢?還有,他為什麼要全部無償捐獻出去呢?

他是杜月笙的小兒子,因父親臨終時一句話,為祖國捐贈18億珍寶

杜維善(右)

說起來,杜維善先生并不是一位收藏專家,收藏隻是他的愛好而已。他年輕時在澳洲留學的時候,他就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地質标本多達數千種。

等到後來學成回到台灣之後,他又迷上了對古錢币的收藏。而他當時收藏得最多的,是戰國時期的秦半兩、秦代半兩、漢代半兩和五铢錢。

杜維善先生對古錢币收藏的喜好程度,可以說已經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據說他曾為了收藏兩枚稀有的半兩錢,竟然賣掉了自己在台灣的兩棟宅子,最後換了1000多萬台币将這兩枚古錢币買下。

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杜維善從中國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先生的文章中了解到了波斯薩珊王朝的金銀币極其稀有珍貴,于是便轉而收藏這種錢币。

但這種錢币原本就相當稀少,想要收集到這種錢币,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但即便這樣,杜維善也始終不肯放棄,但凡聽到哪裡有該錢币的消息,就立即趕赴過去,不管是國内還是國外,不管有多昂貴,都一定将其買下來才肯罷休。

是以在1991年上海博物館的歡迎酒會上,他的夫人還曾熱淚盈眶地說:

“我是拼命地賺錢,他是拼命地花錢。原來他的收藏對國家對民族有這麼重大的意義。今後我要賺更多的錢,支援他收集古錢币,這是他的事業。”

不得不承認,杜夫人的這種精神着實讓人佩服。人家都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援他的女人”,說的大概就是杜維善夫婦了。

他是杜月笙的小兒子,因父親臨終時一句話,為祖國捐贈18億珍寶

薩珊王朝古錢币

此次,杜維善先生一共為祖國無償捐贈了300多枚波斯帝國金銀币和20多枚西域古币。

而從1991年開始,杜維善先生就已經先後七次向祖國捐贈古錢币總計2128枚,價值保守估計在18億元人民币左右,并且還主動承擔起為上海博物館培養專業人才的任務。

對于杜維善先生的這種大公無私,不忘祖國的行為,全國各界紛紛表示贊揚。

而也正是因為杜先生的慨捐,不僅使上海博物館擁有超過全國絲綢之路古币的總和,而且還一躍成為了僅次于美國波士頓錢币博物館的收藏,位居世界第二。

為此,上博也表示,對于這些珍貴的錢币,他們會開辟專館陳列,更會永遠記住杜維善先生的義舉,并聘請他為終身顧問,還專門給他保留了一間私人辦公室。

他是杜月笙的小兒子,因父親臨終時一句話,為祖國捐贈18億珍寶

杜維善(左)

而杜維善先生之是以會做出如此義舉,跟他父親杜月笙臨終前說的一句話有很大關系!

杜維善說,當年父親杜月笙臨終前給他留下了兩條遺言:一是永遠不要踏入黑道;二是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而也正是因為父親杜月笙臨終前“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這句話,使得杜維善一生都未曾敢忘記對祖國的奉獻。正如他說的那樣:

“祖國正在進行‘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做古絲綢之路方面的研究,我把這些古錢币捐給國家,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得不說,老先生這樣大公無私的義舉,着實讓人欽佩,并且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加拿大溫哥華當地時間2020年3月7日午間,杜維善先生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8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