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的畫作《三僧》是童年的記憶,九十歲時新展開幕

作者:藝綻

韓宇的名字或許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提到他畫的"三僧",卻是世世代代中國人的童年記憶。6月25日,90歲的韓宇來到北京美術館,帶來了他的新書《我讀齊白石》。同日,"心不遠處——韓宇讀齊白石"展覽也正式開幕。

他的畫作《三僧》是童年的記憶,九十歲時新展開幕

韓宇先生向北京書院贈送了《我讀齊白石》等多年出版的書籍

"一個90後老人吹捧另一個90後老人。

《我讀齊白石》一書包含50篇文章,通過一幅畫的一篇文章的形式,闡述了韓宇對齊的白石畫所包含的哲學了解,是他全面介紹齊白石的研究成果。文章簡明扼要,視角獨特,并排介紹,語言平淡,讀人不禁忍耐。

今天,關于齊白石的著作浩如其廣,但很少有學者能從這幅畫本身中切入,評論這幅畫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追求。韓宇在書中說:"齊白石刷子,不管哪一點,那'什麼'立刻搞笑,就能可愛起來......沒錯,數字上的那個成語:把石頭點成金子。"這就是為什麼韓宇每次看齊白石的作品都會歎息:"玩不覺得累,看完。"

韓宇被齊白石的藝術深深打動,還沒來得及寫出這麼精彩的文字。多年後,他仍然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看到《他互相呼喚》的興奮,"兩隻小雞,像一面鏡子,讓衣冠楚楚的人給自己拍照,為自己感到羞恥。一幅小小的花鳥畫有這麼大的震撼,自古以來,今天,世間都不像。"

"這是一本90後老人吹捧另一位90後老人的書。韓宇幽默地說道:"雖然他們都是90歲以後的,但是我那年出生的,白石老人70歲了,是爺爺那一代。以劇院為比喻,白石老人是一個仰望泰人的嘟嘟,我隻是一個粉絲在舞台下,我隻會喊一個好!這本書叫好,但這種好聲音叫到點,也不得不說兩個。"

展開

超過70件齊白石作品與三僧一起展出

北京書院以齊百石研究為重點,專場以《我讀齊白石》一書為策展與研究的起點,在北京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了"離心不遠——韓宇讀齊白石"展覽,讓兩位90歲的藝術家對話。 彼此呼應。

本次展覽梳理了《我讀齊白石》一書精彩的章節,從北京繪畫學院挑選了70多件齊白石的作品進行展出。同時,韓宇在不同時期創作的漫畫、書法、中國畫、書籍等品類,包括《三僧》這幅畫和他獨特的戲曲人物畫方式。

他的畫作《三僧》是童年的記憶,九十歲時新展開幕

齊柏石、韓宇兩位藝術家,雖然時空差異大,但在人生情境和藝術追求上卻驚人地相似。兩人都出生在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們的當地生活反映在他們的畫作中。比如齊白石的《公牛》《柴薇》,韓宇的《爐王》《兒時玩》,都來自對生活的了解。此外,兩人的美術都吸收了許多民間藝術的精髓。齊白石借鑒了湖南木雕和木刻的質樸藝術,而韓宇則驚訝地發現了民間漫畫的藝術語言。同時,他們也通過自學的方式,帶着對繪畫的執着和渴望,一步步走向藝術殿堂。兩者都是倩綠多藝的,齊白石詩、書籍、繪畫、印刷、無所不能;正因為如此,韓宇才真正讀齊白石,"我讀齊白石"就像老人之間的親密話語一樣。

韓宇的文章标題簡明扼要,富有深刻的内涵和哲學,如"半個字文章""不留刷子,不刷子""峰無言聲""不會傷害電影羽毛""心裡有趣,一切有趣"等等,這些見解在展覽中以多媒體呈現, 數字方式。展覽将持續至10月8日。

三僧設計貴在"純"

韓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代藝術家。早在1958年,他的漫畫《讓路》就引起了社會的不小轟動。1981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動畫短片《三僧》中的經典角色出自韓宇之手。這部電影獲得了第一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獎、第3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等國内外獎項,它在電視上播出是一代人的珍貴回憶。他還獲得了中國漫畫金猴獎榮譽獎,以表彰他對中國漫畫界的傑出貢獻。

在展覽現場,韓宇講述了"三僧"的創作故事。"當時,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想從社會上尋找一些合作夥伴,因為單靠工廠的實力還不如集團努力的實力。事實上,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上海美國制片廠就已經将韓宇的漫畫書《絲綢腰帶》改編成動畫電影。到1979年,導演徐景達主動發現韓宇想合作。

他的畫作《三僧》是童年的記憶,九十歲時新展開幕

"三僧"展出

"當時,我們為教育孩子定了一個主題,那就是'不要自私',自私又有害,并圍繞它設計故事。想起這時,他們想起幾句耳熟能詳的民間諺語:"一個和尚摘水吃,兩個和尚帶水吃,三個和尚沒有水吃。但衆所周知的結局是負面的,他們想講述電影中三位僧人的轉變故事,"如何從自私到無私,如何永不吃水才能有水吃"。

随着主題和故事的設定,樣式成為最大的問題。"三個僧人是民間諺語,他們是抽象的,當他們被拍成電影時,他們不可能都是一樣的,不是嗎?"至少外表、身高、胖瘦、性格,一定有差別。"是以韓宇把三個角色設計成一個小和尚,一個中年瘦和尚,一個胖和尚。小和尚比較簡單,沒有壞心,沒有私心,他第一次出現。然後我遇到了中年瘦和尚,兩人住在一起。也許在瘦僧的影響下,小僧人學會了自私。胖僧雖然也自私,但他不像瘦僧那麼陰,他又胖又傻。"

就這樣,三個人物誕生了,簡單的線條,紅、黃、藍三原色的使用,讓三僧的形象特别深深紮根于人心。韓宇總結說,這部電影的成功在于其極簡主義風格:"最簡單的色彩,最簡單的線條,畫面的構圖最簡單。沒有什麼可以删除必要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