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最特殊一次閱兵:5.7萬德國戰俘在莫斯科遊街,期間飽受羞辱

一般來說,閱兵是展現精神、展示實力的重大活動,在中國古代就曾多次用閱兵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今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會在重要的日子裡進行閱兵。

蘇聯曾經有兩次閱兵情況是與衆不同的,第一次是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官兵們在接受檢閱後随即沖上了戰場,他們中有很多人犧牲,但這種一往無前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蘇軍的士兵。

第二次是在1944年7月17日,地點還是在莫斯科,隻是接受“檢閱”的人變成了德國戰俘。

蘇聯最特殊一次閱兵:5.7萬德國戰俘在莫斯科遊街,期間飽受羞辱

說起來比較諷刺,最初希特勒也是希望在莫斯科進行一場閱兵的,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對蘇聯發起進攻,前期的确勢如破竹,打得蘇軍節節敗退,三個月不到就兵臨莫斯科城下。

這也讓希特勒特别興奮,他狂妄地叫嚣要迅速攻克莫斯科,然後進行一場盛大的閱兵,他似乎對這種儀式情有獨鐘,瓜分波蘭後在華沙進行過閱兵,拿下法國後也在巴黎進行過閱兵,很沉醉于這種戰勝宿敵的喜悅。

但蘇聯的韌性遠非那兩國能比,德軍推到莫斯科一線後就再也無法前進半步,蘇聯人爆發出強烈的衛國意志,硬生生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憑借着戰略縱深,蘇聯與德軍周旋數年,最終讓德國人的後勤難以為繼,戰局出現了轉機。

1944年6月22日(特意選在同樣的日子),蘇聯為收複白俄羅斯展開了“巴格拉季昂行動”,超過140萬的蘇軍向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發起了猛攻。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因而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傷亡人數超過了50萬,還有16萬人被俘,整個戰局就扭轉了過來。

為了展示蘇聯抗擊德軍的勝利及鼓舞國内士氣,蘇聯決定在莫斯科進行一場别樣的“閱兵”——讓德軍戰俘遊街。

蘇聯最特殊一次閱兵:5.7萬德國戰俘在莫斯科遊街,期間飽受羞辱

1944年7月17日,這場特殊的閱兵開始,蘇聯為其定名為“The Great Waltz”,也就是“偉大的華爾茲”之意,從名稱上就狠狠嘲諷了這些德國人。

原本在白俄羅斯被俘的16萬戰俘拉回莫斯科之後隻剩下5.7萬,蘇聯将他們分為90個方隊,延綿了3公裡以上。在隊伍最前是19名德國将軍,他們身着軍裝佩戴勳章,是蘇軍宣傳勝利的重點。昔日象征榮耀的勳章,這時卻隻有恥辱。

蘇聯最特殊一次閱兵:5.7萬德國戰俘在莫斯科遊街,期間飽受羞辱

在後面的則是穿着破衣爛衫的德軍士兵,他們眼帶驚恐、滿面憔悴,與周圍一臉勝利喜悅的莫斯科群眾形成鮮明對比。

由于蘇德曾在莫斯科血戰,莫斯科群眾對這些侵略者自然沒有好感,一路報以噓聲、投擲物品,情緒激動的甚至沖到隊伍中打傷了最近的德國人。

押送俘虜的蘇聯軍人隻當做沒看到這一切,并未加以制止。是以當時很多德國俘虜的心中是很恐懼的,有一名幸存者後來回憶道:當時我非常害怕,以為那些市民會沖上來殺了我們,就算沒死在街道上,或許遊街後也要被全部槍斃。

蘇聯最特殊一次閱兵:5.7萬德國戰俘在莫斯科遊街,期間飽受羞辱

當天這些人雖然沒有立即被處決,但發生了很尴尬的事情。由于氣溫最高達到了40度,導緻有數千人被熱得虛脫。

而且也不知是無意還是刻意,俘虜們前一天的食物有問題,這些德軍戰俘在遊行的過程中不斷地腹瀉,他們當然是沒機會去廁所的,是以就拉在了柏油馬路上,尊嚴完全被羞辱了。

這畫面非常的有味道,引來了蘇聯人的一緻批評,整場“閱兵”持續了近6個小時,污穢也伴随了一路,最後這支俘虜部隊在離克裡姆林宮不遠處解散,被分别裝上列車運往各大戰俘營。

當然,蘇聯并不是就喜歡把這座城市搞得臭烘烘的,“閱兵”一結束他們就出動了大量的灑水車進行清洗。那些污穢其實就是象征着德國人的侵略,将蘇聯弄得面目全非,這一道清洗不單單是把路面整理幹淨,更是寓意着洗刷了侵略者帶來的一切恥辱。

在第二天蘇聯人還在報刊上大肆宣揚了此事,标題十分醒目:德國人就是以這種姿态進入莫斯科的。

蘇聯最特殊一次閱兵:5.7萬德國戰俘在莫斯科遊街,期間飽受羞辱

說起來德國人當年差一點點就能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莫斯科,隻是始終差那麼一點點,侵略者永遠是不得人心的。至于說蘇聯此舉是虐待德國戰俘,那想一想德軍似乎也沒怎麼優待蘇聯戰俘啊。

耀武揚威時做下的惡,就要做好承受反噬的準備。戰争太殘酷,還是和平共處一同發展為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