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微信公衆号推送規則變更

請将“探照燈好書”設為星标

不錯過每一期好書推送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琢玉成器——考古藝術史中的玉文化》是美國早期中國藝術史研究專家蘇芳淑(Jenny F. So)教授首部中文譯作。全書自新石器時代以降,就中國曆代出土與傳世的玉器中的十個學術性問題進行深度探讨,涉及牛河梁、紅山、良渚、三星堆等多個文化聚落,帶我們了解古人采玉、治玉、用玉的具體方式,以及玉器在不同時代禮制與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玉器的裝飾與其他器物門類的關系,也借玉器延伸出華夏文明與周邊文化交流的文化細節。

下文選自書中《三星堆的玉與石》一章,内容有所删減,注釋從略。

文/蘇芳淑

20世紀以來,三星堆古城附近經常發現玉、石器。最早的出自古城北部。1929年當地一個地主在自家院子旁修築灌溉渠,從底部掘出了數百件璧、戈和其他器物。華西協合大學(四川大學前身)的考古學家于1933年對該地點進行調查,此時大多數遺物已被出售,剩餘部分被四川省博物館以及四川大學博物館收藏。古城内又多次發現作坊遺存,出土工具、未加工的石料以及半成品,說明這裡曾經有過繁榮的石器加工。1986年從兩個驚世的祭祀坑中出土了十分豐富的遺物,其中有逾兩百件玉器和石器。目前我們對三星堆玉、石器的認識已可窺見其特征,有别于同時期中國其他地區玉石器加工業。

材料和工藝

根據考古報告,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近二百件“玉器”中,真正屬于軟玉的不足百分之六,其他大多數是各種硬度相對較低的大理石或石灰岩,既可以用解玉砂琢磨,亦可用金屬工具直接加工(圖1)。報告中一号祭祀坑出土玉器統計表共羅列105件“玉器”,但隻有4件注明是軟玉;二号祭祀坑統計表羅列81件“玉器”,隻有6件是軟玉。那些用較軟的材料制成的器物,從形制來看應是當地産品。軟玉制品包括少數珠飾、環形飾物(圖2)、戈以及抛光工具,其中戈和璧/環類飾物可能是外地輸入品。即使并非外來,其材質的珍貴也會令它們在三星堆文化中擁有特殊意義。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1 長橢圓形寬邊器,白雲石灰岩,公元前第二千紀早期至中期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2 2.寬邊镯,軟玉,公元前十三世紀或公元前十二世紀

其餘許多利用硬度不等石材制作的器物應不是外來的。例如Y形器(forked blade)(圖 3),其形制和兩側镂雕勾卷狀齒形飾的特征表明它是本地産品。出自一号坑的一件超大刀形器,殘長162厘米,亦同屬當地生産(圖4)。兩者均采用硬度很高的類似石英岩的材料加工而成Y形器柄部複雜的勾卷狀齒形飾,若在石英岩上加工,難度很高。假如三星堆玉石工匠已經有能力鋸、鑽、琢、磨此般堅硬的石材,那麼他們大量采用較軟石材為制作材料,應非由于工具或技術落後,而更可能是補充原材料的不足。該遺址出土的抛光工具硬度較高,有一些是軟玉,其餘主要是石英雲母類(硬度7)材質(圖 5)。數量有限的堅硬石材可能優先用于制造工具而非成品。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3 Y形器,石英岩,公元前十二世紀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4 Y形器,塗朱石灰岩。三星堆遺址出土,公元前第二千紀後半期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5 抛光工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多數是扁平的片狀器,其年代均屬青銅時代。在發明使用金屬工具之前,任何石材都隻能靠研磨來加工;金屬工具出現以後,三星堆石器工業分化為二。堅硬不宜用金屬直接切割的石料,必然繼續磨制(當然金屬工具可以使研磨更加高效)。對于像石灰岩般較軟的石材,則可以用金屬工具直接整形,使加工速度和生産效率顯著提高。許多器物的邊緣或表面,均見呈直線的鋸痕,表明采用了金屬鋸類的工具。齒飾内混合型戈(圖6)表面的刻劃線條纖細筆直,與兩側齒飾整齊相對,說明采用了尖銳的金屬工具沿尺類工具進行加工。另一方面,這些器物上的穿孔均為單面鑽,孔壁傾斜較甚,表明所用鑽頭由木、骨類較軟材料制成,随着鑽頭磨鑽穿孔時的缺損而直徑逐漸減小。直徑大的穿孔一般采用中空的竹類管鑽,但同樣從單面鑽,留下傾斜的孔壁(圖7)。傳統上稱為“有領璧”和“有領環”(在這裡根據其用途改稱為“寬邊玉镯”)的器物則不同,其穿孔明顯是兩面對鑽而成。這是黃河流域以及長江下遊玉工最常用的标準操作方式,是以成為我們推測三星堆出土此類器物是外來産品的依據之一。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6 齒飾内混合型戈,大理石,公元前十三世紀或公元前十二世紀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7 璧和璧芯,石質不明。廣漢真武村1987年出土

形制、尺寸和功能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玉石器中,絕大多數都是用于某拜祭儀式而專門制作的禮器。此外,有少數寬邊玉镯、環、珠等是裝飾品。禮器中有三類器形較為特殊。其中最為常見的是戈形器,外形模仿中國青銅時代的兵器,即在木柄上橫裝具有雙刃的青銅戈。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石戈(圖8)顯示了黃河流域典型玉石戈的所有特征。這樣的戈在兩個祭祀坑中都有出土。另一方面,二号坑出土的石戈(圖9)器身拉長,這是三星堆的特有樣式,可能是标準的地方形态變體。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8 戈,大理石,公元前十三世紀或公元前十二世紀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9 戈,白雲石灰岩,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二世紀

第二類器物最受研究者關注,其柄部呈長方形,其上兩側凸出镂雕勾卷狀齒形飾,器身逐漸外擴,頂端或平斜,或略微内凹,或分叉(圖10、圖11)。這類器物一般被稱為“璋”。然而,“璋”字最早隻見于戰國時代古籍,它們的編者可能從沒有見過這類器形,是以用“璋”來指這種器形不大正确。為了避免因沿用後世文本的名詞而引發關聯錯植,本文概稱這類器物為Y形器(forked blade)。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10 Y形器,石質不明,公元前第二千紀早、中期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11 Y型器,玄武岩,公元前十二世紀

Y形器由于造型奇特,亦無實用工具或武器可明确視為其原型,長久以來在古玉研究者心中是一個謎。蘇蒙尼(Alfred Salmony)認為可以作為清理動物皮毛或去除魚鱗的刮刀。稍後有學者推測該器形的原型可能是骨耜,并把其玉制品與太陽崇拜聯系起來。三星堆出土的标本雖然未對讨論原型帶來新線索,但卻為認識其功能提供了新的資訊。據刻紋刀型器(圖12)上刻劃的場景,可以考慮至少在三星堆文化範圍裡,這些Y形器是某種祭祀儀式上手執之器,使用時,内凹或分叉的一端朝上。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12 刻紋刀形器,石質不明,公元前十二世紀

齒飾内混合型戈(圖13)為第三類器物,目前僅見于三星堆。考古報告未将其與前述Y形器區分,統稱為“璋”。但是,這類器形明顯具有自身特色——其頂端不分叉或平斜,而是有像戈一樣尖銳的鋒——應單獨區分為另一類。實際上,該器形結合了Y形器飾齒的柄部,和戈的逐漸收窄且不對稱的援部輪廓,是二者的混合體。雖然這兩種器形都起源和分布于其他地區,但是它們的混合器形目前僅見于三星堆。圖6是這類器形中最特殊的一例,尖端镂雕一鳥,器身兩面分别刻劃一Y形器,圖像比出土的實物更加繁缛精緻。有意思的是,兩個祭祀坑中都出有戈(一号坑出土45件,二号坑出土31件)。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13 齒飾内混合型戈,白雲石灰岩,公元前十三世紀或公元前十二世紀

通常在祭祀遺存中比較少見個人裝飾品,因為它們本就不是用于祭祀的典型器物。三星堆的祭祀坑中有少量器物可能是裝飾品,但與其推測它們具有特殊的禮儀功能,不如說它們因珍貴而被埋藏。其中絕大多數是環形器、有的帶寬邊,可能當手镯佩戴(圖2)。不少這樣的手镯出土時與貝殼、玉珠一起盛放在青銅容器中。三星堆出土的玉石器中寬邊手镯(圖14)隻占很少數,但它們的青銅仿品卻數量驚人:一号祭祀坑出土74件,二号坑出土56件,而且這些青銅仿品不見于其他地方。青銅仿品大量存在,說明其玉質原型由于材質優良和制作費力而價值高。而且倘若它們是舶來品的話,其珍貴性也會大大增加。寬邊手镯可能起源于東方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區,那裡大量流行陶、石和玉質的镯、钏,但玉制品主要出土于青銅時代的安陽、江西新幹和三星堆遺址。三星堆出土青銅、玉石質環形器數量總計超過一百件,表明該器形在這裡具有特殊的意義或地位,或者是特别流行。越南北部和馬來西亞出土标本反映了該器形從四川一路向南傳播。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14 寬邊镯,石質不明,公元前十三世紀或公元前十二世紀

三星堆出土的各類石器還有一項獨有之特色,那就是尺寸多樣。前述殘石刀為目前所見最大者,即使長度殘缺依然達162厘米。1929年曾出土一件石璧,直徑69厘米,重50千克。Y形器尺寸從長達90厘米,到僅長三四厘米。不僅玉石器中有尺寸微小的标本,金箔中亦然(原本可能包裹在木器表面)。有些尺寸的标本很适宜在儀式過程中持用,而有一些則更适合靜态展示,比如那些握在小型青銅人像手中的微型器物。

除了出土時盛裝在青銅容器中的标本外,兩個祭祀坑中絕大多數玉石器在埋藏前均經火燒。這令器物表面呈現白垩色、手感幹燥以及有細龜裂紋或呈灰黑色(圖12)。還有不少石器表面塗抹着一層紅色物質,可能是朱砂(據發掘報告推測,無檢測分析),完全掩蓋了石材本身的顔色和紋理(圖4)。這種處理方式常見于石灰岩質器物和璧,或是改善差劣材料的有意行為,抑或出于某種禮儀程式而塗彩。中原墓葬中常見朱砂,然而那裡的具體做法是在屍體上或整個墓葬中撒滿朱砂,而不是塗抹在個别的器物上。二裡頭遺址出土兩件、鄭州采集到一件的Y形器,表面塗有一層紅色,這在中原考古發現中十分罕見(圖15)。鑒于它們的材質是石灰岩而非軟玉,齒飾輪廓和穿孔均與三星堆以北的中興鄉出土标本一緻,因而推測它們可能是三星堆制作,通過某種情況流傳到中原黃河流域。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圖15 Y形器,塗朱石灰岩。河南偃師二裡頭三号墓出土

三星堆與周邊文化

三星堆玉石加工業無疑十分獨特,但卻并未與其他地區玉石工業完全隔絕。戈以及寬邊手镯等都是從黃河流域傳入的器形;其他的器形則可能來自長江中、下遊。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銅容器大都源自長江中遊文化;異型的玉石戈,可與湖北盤龍城二裡崗文化遺址出土的标本聯系在一起。不僅如此,1997年至1998年在古城西郊一個墓地中出土了一件錐形飾,器形與長江三角洲良渚文化相類似,同時出土的灰白陶又與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公元前2200—前1800年)石家河文化陶器相似。是以,在三星堆祭祀坑年代更早的階段已經窺見到四川與長江中下遊文化的關系。

另外,要考慮帶镂雕勾卷狀齒形飾的Y形器的起源,視野卻應要轉向四川以北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陝北神木遺址是唯一大量出土這類Y形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數量最接近三星堆,其形式雖稍簡,但如出一轍。但由于在黃河流域的二裡頭和鄭州也出土了少量Y形器,一般學者以為Y形器首先從神木東傳到二裡頭,然後再從二裡頭傳入三星堆。其實Y形器更可能是沿着黃河,自發源于秦嶺的支流向南或東南傳入四川。齊家文化不出Y形器,說明不經甘肅南傳。安陽亦缺Y形器,更說明這器形在西北與西南地區的獨特意義。是以,二裡頭和鄭州發現的Y形器實際應是來自三星堆,經過長江中遊北上到達黃河流域的遺址。此外,三星堆文化獨特的Y形器更清楚地沿着另一個方向輸出,南至中國香港、越南北部馮原(Phung Nguyen),乃至馬來西亞。

就加工技術來說,三星堆玉石器顯示出與陝北、甘南聯系緊密。這些地區的石器制造有許多相同的特征:使用金屬鋸,在器表面留下直線鋸痕;使用桯鑽從單向鑽孔,留下明顯傾斜的孔壁;以及保留璧芯進行再加工等不見于其他玉石作坊的做法。三星堆和齊家玉石工匠利用的石材品種亦相似,材質包括軟玉、各種石灰石和大理石。

三星堆文化的獨特面貌,透過青銅器表現得十分突出。通過研究青銅器的來源、聯系及影響,我們了解了該文化與外界的聯系,經過以上玉石器的研究亦為此增添了更進一步的資訊。因玉石器往往可能比入葬時間更早,可以帶出比青銅器更深遠的曆史發展點滴,表現出長江上遊與黃河流域早至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存在或許短暫的接觸交流,而與周邊西北和西南區域持續地保持聯系。

(本文節選自《琢玉成器——考古藝術史中的玉文化》一書,由上海書畫出版社授權釋出)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非虛構 | 翻譯好書 | 藝術史

《琢玉成器:考古藝術史中的玉文化》

蘇芳淑 著

禇馨、代麗鵑、許曉東譯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社

2021年9月

蘇芳淑(Jenny F. So)出生于香港,獲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在羅樾(Max Loehr)教授的指導下,專攻新石器時期至青銅時代的早期中國藝術史研究。1990年至 2000年任史密森學會佛利爾 - 賽克勒美術館中國古代藝術部進階策展研究員。2001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2002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2013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2015年榮休後定居美國。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兼職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代表性著作有 Early Chinese Jades in the Harvard Art Museums (2019), Ea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 (1995), The Great Bronze Age of China (1980).

值班編輯 |小仙女

值班主編 |海 藍

Contact us

主編

張英

執行主編

劉羿含

微信:happysueve

文化是國家的燈塔,閱讀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們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閱讀的力量。

請您關注探照燈書評人好書榜,我們會為您推薦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書。

二裡頭的罕見玉器竟來自三星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