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史上神奇一戰,兩年後蘇軍元帥感歎:這不是編出來的假戰例

1946年1月,遼東人民自衛軍參謀長吳瑞林奉上級訓示,前往旅大拜訪蘇軍元帥馬利諾夫斯基。

在吳瑞林介紹山東地區抗戰的情況時,馬利諾夫斯基忽然問道:“據我所知,兩年多前在山東某個山區發生過一場神奇的戰鬥,創下了罕見的戰損比紀錄,叫做岱崮保衛戰是嗎?”

“對啊!您知道岱崮保衛戰?”吳瑞林驚愕不已。

馬利諾夫斯基笑了笑,說道:“我想知道,‘崮’是什麼意思?”

吳瑞林想了想說:“崮是中國人民對一種特殊地形的命名,一般是指四周陡峭但頂部較平的山。”

軍史上神奇一戰,兩年後蘇軍元帥感歎:這不是編出來的假戰例

“四周陡峭,頂部較平,”馬利諾夫斯基若有所悟地感歎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看來你們八路軍一個連能在那座山上對抗3000多名敵人,能巧妙地戰鬥18天,在地形條件上是有現實基礎的,并不是編出來的假戰例!”

吳瑞林點頭說道:“地形條件很重要,但最關鍵的還是人的因素!”

曾兩度榮膺“蘇聯英雄”稱号的馬利諾夫斯基大笑着說道:“那是當然,離開了人的智慧和勇氣,再得天獨厚的外在條件也無濟于事!”

其實岱崮保衛戰隻是一場規模很小的戰鬥,它之是以能引起蘇軍元帥的關注,是因為它的确是一個神奇的戰例。

軍史上神奇一戰,兩年後蘇軍元帥感歎:這不是編出來的假戰例

那是在1943年11月,日僞軍出動15000餘人大舉“掃蕩”沂蒙山區。八路軍魯中軍區第二分區為了牽制敵人并掩護群衆和機關轉移,決定派出十一團三營八連在蒙陰縣中部的岱崮阻擊敵人。

後來發生的事證明,選擇在岱崮阻敵,真是神來之筆。

這是因為,岱崮的地形條件非常奇特。

它的四周都是如同斧劈刀削出來的懸崖峭壁,僅有一條羊腸小道可通崮頂,山腰築還有一座眺望樓,真可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崮頂總體上較為平整,約有500平方米,有一些巨石、小土包可以作為掩體。

軍史上神奇一戰,兩年後蘇軍元帥感歎:這不是編出來的假戰例

為了打好這次阻擊戰,三營副營長張棟在八連坐鎮指揮,便這個連并未滿編,加上張棟也隻有93名幹部戰士。

考慮到這次作戰可能要持續一段時間,張棟指令部隊提前搬運了十多口大缸,安放在崮頂的一個山洞内,用來存儲糧食和水。

另外,張棟在還做了一個重要的安排,那就是與友鄰部隊及地方武裝(主要是縣大隊、區小隊)保持聯系,一旦日軍來攻則協同作戰。

11月13日,敵人出動1000餘人(包括日軍一個空軍中隊、一個炮兵中隊、一個步兵大隊以及僞軍一個團),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岱崮發起了進攻。

軍史上神奇一戰,兩年後蘇軍元帥感歎:這不是編出來的假戰例

張棟則率領八連指戰員,充分利用靈活機動的戰術和岱崮獨特的地形優勢,頑強抗擊敵人。

日僞軍使盡各種手段,猛攻了整整兩天,竟然始終無法攻上崮頂。

敵指揮官大怒,又調來2000多兵力助戰,企圖将崮頂的八路軍全部圍困起來,渴死、餓死他們。

好在八連指戰員早有準備,他們憑借提前準備好的水和糧食與敵人周旋,讓他們無可奈何。

由于敵人有空中優勢,在武器裝備、兵員數量上都處于絕對優勢,是以白天是敵人的天下,八路軍大部分隐蔽在山洞中,隻有部分戰士監視敵人。

到了夜晚,八連就組織起精幹的小分隊悄悄溜下崮頂,向駐紮在山上的日僞軍發起突然襲擊,讓敵人不堪其擾、寝食難安。

軍史上神奇一戰,兩年後蘇軍元帥感歎:這不是編出來的假戰例

在附近活動的友鄰部隊和地方武裝也不時靈活出擊,用放冷炮、打冷槍、埋設地雷等戰術騷擾敵人,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

敵人惱羞成怒,隻能頻繁出動飛機、大炮進行狂轟濫炸,甚至不時用毒氣彈來攻擊,但八連指戰員憑借崮頂的山洞隐蔽起來,使敵人無可奈何。

敵人步兵沿着山道向上攻擊時,八連隻派出幾名神槍手,居高臨下對準敵人逐一“點名”射殺,就讓敵人屢屢無功而返。

令人難信的是,不可一世的日軍,面對八路軍的頑強抗擊,竟然始終無法攻克岱崮。

軍史上神奇一戰,兩年後蘇軍元帥感歎:這不是編出來的假戰例

以張棟為首的93名八路軍指戰員,倚仗岱崮這一天險,竟然堅守陣地18天不失,打退了日僞軍的無數次攻擊,讓他們付出了傷亡360餘人的代價,而八連僅有7人受傷、2人犧牲。

也就是說,敵我雙方在這一系列的較量中,戰損交換比達到了驚人的40:1。

最後,八路軍十一團首長考慮到八連已經堅守了這麼久,已超額完成了打擊敵人的任務,便派部隊接應八連,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掩護八連撤出了岱崮。

此時八連原來在崮頂儲備的糧食和水都是耗盡,彈藥也所剩無幾,這次突圍轉移來得太及時了。

軍史上神奇一戰,兩年後蘇軍元帥感歎:這不是編出來的假戰例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又是抗日“神劇”,但這個戰例是實實在在記錄在各類文獻資料中,完全有據可查的。

八連在岱崮保衛戰中,憑借一特殊條件(岱崮的地形優勢)巧戰18天,創下驚人的戰損比紀錄,被譽為軍史上神奇一戰,不僅受到山東軍區和軍委的通令嘉獎,還被國外的一些通訊社予以報道。

而蘇軍元帥

馬利諾夫斯基

就是從路透社的報道中得知這次戰鬥,後來又專門找人了解情況的。

新四軍代軍長陳毅、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得知這一戰例後,紛紛稱贊這是“用兵神奇”的一仗,都派出專人前來參觀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