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94年,鄧世昌撞向日艦,本來被救起,為何卻還是犧牲了?

“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一句話将我泱泱華夏的戰士軍魂展現的淋漓盡緻,這是民族英雄鄧世昌向緻遠号二百多名将士最後的鼓舞。話音剛落,便指揮緻遠号駛近日本人的戰艦,然後被擊落,船上兩百多戰士,包括鄧世昌,在這一場戰争中英勇就義!

1894年,鄧世昌撞向日艦,本來被救起,為何卻還是犧牲了?

加入北洋水師

鄧世昌自幼聰明伶俐,在大環境都認為西洋話沒必要學習,視為蠻夷語言的時候,鄧世昌把蠻夷語言西洋語學的透徹,不僅能跟洋文教師對話,還能觀看洋文書籍。單從這一點看,鄧世昌就比一般人要強的多,一直到清朝末期都還有人看不起洋人,看不起西洋技術,哪怕被打的痛哭流涕也不承認中國的技術比外國人落後。

從這樣離奇的思想中跳脫出來,欣然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在福州馬尾船政局廣收海軍學員的時候,鄧世昌脫穎而出,每一項課程都有很好的成績。深受福州馬尾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喜愛。似是心之所向,鄧世昌畢業後就進入最早的海軍基地鍛煉自己,優秀的他早在二十四歲的時候就成為了軍艦管帶(艦長),為中國最早的海軍将領之一。

1894年,鄧世昌撞向日艦,本來被救起,為何卻還是犧牲了?

出色的鄧世昌被李鴻章所賞識,把鄧世昌帶到了當時大清國最先進的海軍組織北洋水師。李鴻章不僅将中國最先進的技術加入到這支北洋水師中,還花了大價錢向西洋購買了四艘先進的戰艦緻遠艦、靖遠艦、經遠艦、來遠艦。這支北洋水師融入了洋務運動的所有心血,被寄予晚清所有名臣、帝王家的期望,希望以這支北洋水師挽回大清國大廈将傾的局面。

在北洋水師中,鄧世昌數次獲得功勳。代表大清前往英國和德國接受那四艘最先進的戰艦,替北洋水師訓練出最忠誠、最能幹、最有血性的戰事。在鄧世昌的帶領下,将北洋水師的戰力提高到超過了李鴻章等人的期望。

1894年,鄧世昌撞向日艦,本來被救起,為何卻還是犧牲了?

落敗的甲午戰争

因為窮,日本揭開了甲午戰争的序幕。為了搶奪更多的資源和逼迫大清國交出大量的錢銀,日軍派兵大舉推進向中國和北韓地區。平壤之戰中,由于将領的指揮失誤,導緻軍事節節敗退。日本趁機挺近中國黃海海域,觸發黃海海戰。

這一戰中北洋水師派出十二支軍艦與日本海軍較量,定遠号年久失修,剛下戰場主炮炮塔就起火,将戰艦管丁汝昌帶燒傷。不過哪怕如此他仍舊堅持在甲闆上指揮軍艦。很多戰艦甚至還沒靠近日本的戰艦就已經多處損傷,不過通過海軍将領對戰機的把控,還是重創了日本海軍,并未完全落敗。

不過為了儲存實力,李鴻章還是讓北洋水師暫時撤離,日本海軍占領黃海海域。

1894年,鄧世昌撞向日艦,本來被救起,為何卻還是犧牲了?

落後的技術、英勇就義的民族英雄

日本軍艦的火力覆寫範圍比北洋水師的軍艦覆寫範圍更加的廣,火力也比後者更加的強勁,還沒接近到北洋水師所能覆寫的攻擊範圍,就被對方用強力的火炮打的遍體鱗傷。是以能接近日本軍艦的北洋水師軍艦将士皆是令人敬佩之輩,很多北洋水師的軍艦就因為還沒靠近日本軍艦就被其火炮損毀,就指揮軍艦撤退,或許這也是北洋水師最後戰敗的緣故。

但是日本軍艦都打到家門口了,隻要後退一步,日本人就能帶領軍士踏入中華國土,軍士們又豈能後退!鄧世昌這樣想,也這樣做了。作為緻遠号的管帶,同其他北洋水師軍艦一般,還沒靠近到火力覆寫範圍就被對方的火力損壞了一部分。

兇猛的火力沒讓鄧世昌有半點退縮的念頭,因為退一步,面對這樣兇猛的火力的人就是自己的同胞!身為将士,就是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同胞的!眼看己方的戰力逐漸頹廢,鄧世昌在船上大喊:“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說完就站在甲闆上督戰、指揮将士繼續奮勇反抗。

1894年,鄧世昌撞向日艦,本來被救起,為何卻還是犧牲了?

好不容易靠近了日本軍艦,緻遠号也已經千瘡百孔了。其實這個時候棄船乘救生船向其他軍艦求救還來得及,生還的幾率還是很高的。但眼前的自己很有可能為敵方船艦帶來沉重的打擊啊!擊退日本海軍的信念驅使鄧世昌讓戰艦沖向日本海軍軍艦。

有一種說法是鄧世昌是為了讓船艦撞擊敵方軍艦,但筆者更相信另一種說法!在打撈緻遠号殘骸的時候發現緻遠号身上有一顆已經準備發射的魚雷,根據測算,隻要緻遠号再靠近一點,就能達到魚雷的攻擊範圍,給日本軍艦帶來沉重的打擊。隻要再靠近一點就可以了!這或許是鄧世昌殉國之前最後的想法,哪怕身死,也要給敵方帶來重創!

1894年,鄧世昌撞向日艦,本來被救起,為何卻還是犧牲了?

後記:黃海海戰中,隻要北洋水師再勇猛一點,或許就能逼退敵艦,為大清國再苟延殘喘多一段時日,同時也能證明泱泱華夏不懼戰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決心。李鴻章為了儲存實力,緻使這場最有希望獲得勝利的戰鬥戰敗,最終導緻甲午戰争徹底戰敗,洋務運動徹底破産。鄧世昌那份決心,那股英勇就義的精神,正是李鴻章所缺少的。

順帶提一筆,甲午戰争爆發時,慈溪太後更在乎自己的六十大壽能不能擺的更漂亮些、更奢靡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