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俄真“入侵”烏克蘭,将給世界格局帶來什麼?

作者:印太觀察
假如俄真“入侵”烏克蘭,将給世界格局帶來什麼?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

在俄與美國、北約和歐安組織三個平台的第一輪談判剛剛完成之際,美國外交人員突然援引情報人士的消息稱,俄羅斯正在企圖在烏克蘭東部發動挑釁,為入侵烏克蘭制造借口。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周五對記者說,“我們接獲的情報顯示,俄羅斯已經預先部署一組特工,要在烏克蘭東部展開嫁禍行動。這些特工接受過城市戰訓練,會使用爆炸物制造破壞,假意對付俄羅斯本身的代理部隊。”

普薩基同時指出,俄羅斯在網絡社交媒體廣泛釋出假消息,指責烏克蘭侵犯人權和西方挑起烏克蘭緊張局勢,以顯示俄羅斯幹預的正當性,并在烏克蘭制造分化。

美國認為,其所掌握的情報非常可靠,并具體點明,這些特工由情報、軍事及安全部門的人員組成,美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強調,“我們在2014年看過這套劇本,他們這次又準備用同樣的劇本。”

2014年初烏克蘭親俄政權的倒台觸發了俄羅斯出兵攻占克裡米亞,烏克蘭東部地區也爆發針對中央政府的武裝叛亂,其危機綿延至今。

受到美國拜登當局謀求聯合次要戰略對手專注對付頭号戰略對手的競争政策轉變的激勵,特别是美俄關系正常化程序的啟動以及戰略安全、網絡安全進階對話的持續進行,使俄羅斯的普京當局擴大了胃口,趁機提高外交要價,提出安全保障條約草案,試圖倚恃其作為大國競争關鍵變量的地位,迫使美國為首的西方同意莫斯科倡議的以確定其戰略安全為核心并将其全面掌控前蘇聯勢力圈、複興曆史榮耀當作潛在目标的一攬子協定。

為此制造了令歐洲和北約高度敏感的烏克蘭邊境緊張态勢,陳兵十萬,發起佯攻态勢,以增強俄羅斯的外交談判地位和優勢。

哈薩克斯坦内部危機産生後,普京當局果斷應該國總統請求,出兵協助平息其内部變亂,進一步增加了其在三個平台談判中的外交籌碼。

然而,普京當局并未按照其最佳意圖實作在第一輪談判中取得可觀的成果,拜登當局以“拖字訣”應對莫斯科的急于求成,并反其道而行之,端出己方的談判方案,以掌握談判的主動權和控制權。

莫斯科當然斷然否認,與其否認在烏克蘭邊境的軍事部署具有“入侵”企圖,如出一轍。從克宮、俄外交部到俄駐美國使館都發出了同樣的信号:美方正借此對俄展開資訊戰,是在“三個平台”的談判正在進行之際對俄施壓之舉。

不過我們分析認為,在目前“三個平台”的談判剛完成但基本無果而終、期待很高的莫斯科被兜頭澆了一盆涼水的情勢下,俄采取西方已經熟知的2014年的“劇本”套路,指使特工搞具特定目的的破壞活動,以及包括媒體報道的對烏克蘭網絡系統可能的破壞在内的更多措施,都是完全可能的,旨在增強其在烏克蘭邊境制造的緊張及佯攻态勢,反向對美及西方施壓,促使其認真考慮己方倡議的安全保障條約。

俄副外長裡亞布科夫的一番話也許洩露了“天機”:俄軍事專家已經向總統普京提呈軍事選項,以在烏克蘭局勢惡化時派上用場,但外交方面仍須一試。

它既是前述的印證,也是赤裸的威脅。

莫斯科的胃口很大,而美國和北約也有自己必須堅守的底線,随着談判的正式展開,雙方都希望自身的目标實作最大化,并使相應的讓步和妥協最小化,為此不遺餘力、不擇手段互相威脅和施壓。

美國和北約與莫斯科沒什麼不同。

比如美國務卿布林肯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進階代表博雷利在電話會談後指出,歐美最近就烏克蘭事件保持高層密切合作,雙方形成了強大、明确和統一的跨大西洋戰線。

而沙利文則強調,一旦“烏克蘭局勢更新”,對俄實施制裁隻是可用工具的一部分,美方還擁有其他工具。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甚至提出了一份在烏克蘭局勢惡化情況下對俄羅斯最高上司層特别是普京本人實施制裁的新法案。

假如普京當局真的按照美國情報部門的預期,将對烏克蘭的“入侵”付諸行動,那麼将很大程度上将左右目前的世界格局。

首先這意味着拜登當局拉攏莫斯科政策的失敗和俄美關系某種程度的“破局”,将加強美國的首要對手和次要對手的團結與合作,而俄方也将招緻從美國、歐盟到北約以及整個西方世界的空前嚴厲的制裁及其他措施的打擊,根據美方的評估,這可能斷送俄羅斯的發展前途。

俄美、俄與西方徹底對抗的情況下,戰事将可能擴大至不可預測的程度,将嚴重破壞俄羅斯自身及歐洲的戰略安全,俄與美國和北約及整個西方的關系将重新進入惡性循環,不僅俄羅斯自身的發展、穩定将大受影響,美國對全球的戰略布局及業已展開的大國競争戰略政策,也将被打亂。

同時,事态的惡化将嚴重考驗超級大國上司世界與幹預沖突的意願和能力,對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願景也将産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假如它能堅決遏制俄羅斯的軍事“入侵”,尚能維護其全球領袖的基本面信譽,但美俄關系破局,将可能導緻無法想象的嚴重後果,包括極端情況下的戰争無限擴大。

相反,假如美國措施的力道不足以遏制俄羅斯,那麼将使華盛頓在阿富汗“倉皇撤離”後受損的國際信譽進一步“破産”,而其推行的“印太戰略”及這一戰略的主要目标:與首要對手的戰略競争,将無法取信于地區盟友及夥伴。

一言以蔽之,這将導緻俄美雙輸的結果,而主要獲益者則可能是美國的首要對手:俄羅斯在歐洲實質性地、全面地、狠狠地拖住超級大國,并将對抗和沖突的中心從印太轉移到歐洲。

然而這顯然不符合俄羅斯現任總統留給世人的印象,為人做嫁衣、賠本賺吆喝的事,他不大可能幹得出來。

是以,最終的可行道路仍然是在談判桌上完成這場堪稱“史詩級的交易”,但很大可能不會一蹴而就。從美俄雙方都對繼續維持談判的意願來看,更能判定,所有這一切都不過是這場艱難談判過程中雙方玩的施壓遊戲。

不僅裡亞布科夫聲稱,仍需推進談判,而且美俄雙方通過外交方式都向世界宣布,對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布林肯更是強調,美方正在拟定對俄提出的安全保障條約草案的正式書面回複。

我們且保持耐心,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