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繼續從事教育事業

孔子定下心來,還是把全副精神放在教育事業上。

孔子經常和弟子談的道理是“仁”。仁主要就是要愛别人的意思,這反映了當時“庶人”擡頭的社會現實。他在教育上的開放也是基于這種符合曆史要求的思想而來的;雖然由于階級的限制,他又主張維持等級制度的“禮”,不免對于“仁”的思想有所削弱,然而這終究是他思想中最光輝、最進步的一面。

孔子繼續從事教育事業

《孔子的故事》李長之

除了講“仁”之外,孔子又經常教導弟子學習曆史,學習文藝,關心政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等。他的高興、苦悶、憤怒,在弟子中間沒有什麼隐藏。他的歌聲、笑聲,沒有什麼間斷。直率而又含蓄,熱情而又嚴肅,活潑而不失分寸,這就是孔子生活在弟子中間的形象。

孔子和人們談話的時候,總是尊重别人的意見的,就是對弟子也是如此。這樣造就成了一種氣氛,如果是孔子先詢問弟子的時候,弟子們也往往再征求孔子的意見,他們是彼此這樣互相尊重着的。有一次,孔子向弟子們說:“各人說說各人 的志願好麼?”子路說:“我願意自己有好車、好馬、好皮襖,和朋友們一塊兒享用,就是他們用壞了,我也不抱怨。” 顔淵說:“我願意自己有長處也不自滿,自己有功勞也不誇耀。” 這時子路便轉而問孔子了:“聽聽您老人家的志願呐。”孔子說:“我的志願是:老的過安穩日子,朋友相信我,年輕的對我挺懷念。” 孔子的志願是那樣平凡,但是那樣近人情,那樣溫暖,這就是孔子!

孔子繼續從事教育事業

﹝清﹞孔子立姿像

孔子很善于在教育上啟發人,也善于尊重人們的個性,孔子在弟子中間往往因為各人愛好不同、了解事物的程度不同而說話很有分寸。

有一天,孔子的門人子路、曾、冉有、公西華跟孔子坐在一起。他們的座次是按年齡排的:子路最大,這時有四十二歲了,坐在最前;曾晳有二十四五歲,次之;冉有二十一二歲,又次之;公西華十八九歲,最後。孔子是五十一歲。孔子首先說道:“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大幾歲,就受了拘束。别管年紀兒,有話盡管談談。你們平日常說,沒有人賞識。現在我倒要問問,如果有人賞識,你們打算怎麼樣呢?”

子路不假思索就搶着說:“有千輛兵車的這麼一個國家,受到周圍大國的威脅,并且經過了兵災,人民在鬧饑荒。但是如果讓我仲由去搞一通的話,隻要三年,嗯,隻要三年,我可以練出勁旅,并且讓國内教育也很發達哩!”

孔子聽了,不覺大笑。

孔子繼續從事教育事業

﹝明﹞彩繪絹本《孔子聖迹圖》之夾谷會齊,這是孔子政治生涯中最為精彩的一幕

這時沒有人說話了。按次序,孔子本來要問到曾晳,但曾晳還在彈琴,就問到了冉有。孔子叫着冉有名字:“求呵, 你怎麼樣呢?”

冉有見子路被老師嗤笑了,就把志願說小了些:“我隻要六七十裡見方的地方,五六十裡也可以。讓我冉求去搞的話,三年之内,我讓大家都吃上飽飯。至于文化教育,等待更有本事的人來。”

孔子這回沒說什麼。就又問公西華,叫着他的名字:“赤呵,該你了。”

公西華不得不更謙虛了,說:“我不能保證我能夠做到,不過願意學習學習。諸侯們在宗廟裡會見的時候,我穿上端端正正的禮服,當一個小司儀就是了。”公西華本來是擅長招待賓客的,他自己覺得這是本分話,可是孔子也沒有什麼表示。

孔子繼續從事教育事業

﹝明﹞彩繪絹本《孔子聖迹圖》之子路問津

最後,孔子又問到曾晳,叫着他的名字:“點呢?”曾晳的琴聲慢慢地緩下來了,咚的一聲,終于停了。他便起身答道:“我比不上他們三人的好主意呢。”

孔子說:“那有什麼關系,各人說各人的志願罷了。” 于是曾晳說:“春天三月裡,穿上輕便的衣服,和五六個同伴,六七個小朋友,到沂水去洗個澡 。在求雨台上再吹一下風,唱着歌回來。我不希望什麼别的了。”

孔子聽了,大為贊歎,說:“是呵,我也正是這個主意哇!”

孔子是以說這個話,是因為:一來自從決定不參加公山不狃的起事以後,他心裡反而特别平靜起來;二來孔子雖然熱心政治活動,但素來也有不留戀富貴的一面—所謂清高;三來孔子也不願意輕易表露出他的政治抱負,同時也是有意教育弟子們對待政治應該謙虛謹慎。

孔子繼續從事教育事業

﹝明﹞《孔子杏壇講學圖》,畫中孔子背靠一扇素屏,坐于一張圓形矮榻之上,四弟子分成兩組端坐受教的情景

這時子路、冉有、公西華已經依次退出,隻留下曾晳了。曾晳見孔子贊許他,便覺得特别和老師談得來,于是問孔子道:“他們三個人的話怎麼樣?”在曾晳這樣問的時候,孔子隻淡淡地回答道:“不過各人談各人的志願罷了。”

曾晳卻不放松,就追問道:“那麼,老師為什麼大笑仲由呢?”孔子說:“談政治就得講禮節,禮節之中最要緊的是謙虛。他卻說得一點也不謙虛了,是以我不能不笑他。”

曾晳又問:“冉求不謙虛麼?他談的不是國家大政吧?” 孔子說:“哪裡會有談治理六七十裡見方或者五六十裡見方的地方的,不算誇誇其談地談政治呢?”

曾晳最後問:“公西赤總算謙虛了,談的不是治國平天下了吧?”孔子說:“能在宗廟裡會見的時候當司儀,不是諸侯是什麼?他說是小司儀,好個小司儀,還有更大的司儀麼?”

曾晳這才明白了孔子笑子路和對冉有、公西華的話沒有表示什麼的緣故,也明白了他對自己贊許的緣故。

孔子繼續從事教育事業

﹝明﹞《三聖像圖》,孔子(居中)、顔回(居左)、曾參(居右)

孔子問弟子想做什麼,這說明了孔子善于啟發;從孔子答複曾晳的話裡,可以看出孔子說話的分寸。總的看來,孔子和弟子的這場問答又說明了孔子怎樣教育弟子們謙虛,而他們對政治仍是很熱心的。這就是孔子和他的門徒們在一起生活、交談時所常有的氣氛。

孔子終于有了從政的機會了,就在這一年,他在魯國得到了有職有權的地位。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