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要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而不幫助扶蘇?

李斯聰明不假,他是大思想家荀子的學生,博覽群書,深謀遠慮,精通王霸之術,被後世譽為“秦朝第一謀臣”,一篇《谏逐客令》讓他名噪天下,更讓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對他刮目相看 ,倚為肱骨。秦朝建立後,李斯力主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鞏固了秦封建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度。後來李斯被秦皇攫為丞相,成為秦代著名政治家,并得以青史留名。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要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而不幫助扶蘇?

但李斯為人诟病之處也不少 。譬如極度貪戀功名富貴,首倡以吏為師,撺掇始皇焚書坑儒...... 最令人不解的是,聰明能幹的李斯,竟然協助狡黠奸惡的趙高将英明聰睿的公子扶蘇逼死,而去扶持昏庸無能的胡亥繼位。一向慧眼如炬的他難道看不出扶蘇與胡亥孰優孰劣嗎?

據記載,扶蘇是李斯的女婿。假如此說是真的話,李斯更無理由陷害自己的東床快婿扶蘇了。何況他聰慧神武,又心懷悲憫,素來深得人心,把他扳倒扶持一個昏聩殘暴的纨绔子弟上位 ,對李斯又有何益處呢?

其實,用胡亥取代扶蘇,并非李斯的主意,他内心也不想如此做。是他貪戀榮華富貴的小算盤被狡詐的趙高窺破,于是利用其人性的弱點大加威逼利誘,他這才半推半就上了趙高的賊船,兩人聯手篡改始皇遺诏,逼迫公子扶蘇自盡,改立胡亥為帝。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要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而不幫助扶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他命右丞相馮去疾留守鹹陽,處理日常朝政事務,令左丞相蒙毅、中車府令趙高、丞相李斯等人随遊。趙高還被授權負責保管皇帝寶玺。

公子胡亥要求随父出巡遊玩,始皇一向寵溺他,就允準了。在傳回鹹陽的歸途中,由于旅途勞累,到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境内)時,始皇突然病重,随行太醫趕忙施救,卻醫治無效, 始皇暴卒,殁年50歲。臨死前,他安排了皇位繼承之事,他口述,命趙高記錄并寫好了一份給公子扶蘇的“玺書”,命扶蘇“與喪會鹹陽而葬”,令趙高派人把“玺書”火速送到在西北戍邊的公子扶蘇手上。

趙高心想,按西周時制定的宗法禮制,長公子扶蘇可名正言順做皇帝。可他若繼位,必重用其好友蒙恬,蒙恬與我素有仇怨,他大權在握後我還有好日子過嗎?是以,決不能讓扶蘇繼承皇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阻撓他上位,扶植與自己親近也更聽話的胡亥做皇帝。

于是他利用掌管始皇帝寶玺的大權,扣押了始皇遺诏,想串通胡亥、李斯一起篡改遺诏,矯诏立胡亥為帝。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要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而不幫助扶蘇?

他先找到胡亥,對他說:“皇上已猝然仙逝了,遺囑未言及由哪個公子繼位,卻隻給扶蘇一封‘玺書’,看來扶蘇就要繼位登基了,而您卻沒有尺寸封地,形同庶民,不知将來有何打算”?胡亥答:“事到如今,隻能順其自然”。趙高繼續煽動道:“現在誰當皇帝還不一定,隻要你願意,我和丞相李斯就能将你擡上皇帝寶座,我倆可昭告天下,你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 ”。胡亥有些興奮,卻擔心别人議論他篡逆,不忠不孝, 又沒有治國才幹,即使竊得皇位,文武大臣們也不一定會對自己心服口服。趙高見他流露出稱帝野心,又擔心影響血統親情,還有些不自信,于是旁征博引,極力慫恿,最後胡亥終于答應了。

趙高又抓住李斯想保住功名利祿的心思,向他發起軟硬兼施的進攻。他找到李斯,把欲發動政變之事直言不諱地說了出來:“先皇臨崩前僅給長公子扶蘇留下一封遺诏,命他速回鹹陽主持喪禮,繼位稱帝。這封信被我扣下未發,皇帝去世了,這事隻有我一人知道。如今先皇的玉玺和遺诏都在胡亥手裡。 确立誰繼承皇位,都在閣下和我審時度勢了。怎麼辦?請丞相定奪” 。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要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而不幫助扶蘇?

李斯從未想過這種亂政亡國的事,他認為行如此悖逆之事,是要誅滅九族的,身為大臣的人是想都不該想的。他聞言頓時大驚失色,厲聲斥責趙高。趙高并不介意,而是用三寸不爛之舌繼續展開攻勢,他挑撥是非,将李斯和蒙恬比,認為李斯處處不如蒙恬,而公子扶蘇一向和蒙恬親近,兩人關系密切,扶蘇若繼位,必定以蒙恬為丞相。

而且李斯極力主張焚書坑儒,始皇采納了李斯建議,準備推行,但公子扶蘇宅心仁厚,堅決不同意,并數次勸谏始皇,始皇大怒,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還把他發遣到西北邊遠地區帶兵,協助大将蒙恬戍邊。扶蘇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他一旦上位,絕對不會讓你李斯好過。接着趙高又大力推薦胡亥,說胡亥仁慈寬厚,敬重才德之士,他繼承皇位的話,你還有啥好擔心的呢?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要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而不幫助扶蘇?

李斯聽罷深陷沖突中,但嘴裡仍說效忠先皇遺願。或許他有些擔憂扶蘇,兩人畢竟有翁婿之情 。

趙高卻等不及了,他索性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锏,以嚴厲的口吻說:“方今胡亥已掌生殺大權,丞相您可得當心,同意我的意見呢,可世代封侯,子子孫孫永享榮華富貴;否則,到時滿門抄斬,可就禍及子孫了,追悔莫及了”。這句話可算掐住利斯的“七寸”了。

李斯想起自己寒窗苦讀,努力進取,奮鬥大半生所樹的功名,一旦不慎就有可能瞬間化為煙塵,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屈服了。在關鍵時刻,趙高的唇槍舌劍顯出奇效,李斯一念之差,和惡人趙高一起狼狽為奸,共同邁出了罪惡的一步,從此便被他肆意玩弄于股掌之上。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要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而不幫助扶蘇?

趙高、李斯、胡亥三人合謀篡改了始皇遺诏,把召扶蘇還京主持喪禮并繼承皇位的“玺書” ,改為斥責公子扶蘇在戍守邊境的蒙恬部監軍“無尺寸之功”,“為人子不孝”,令他自盡,同時将大将蒙恬賜死。改完後,加蓋皇帝大印,随後仔細封好。趙高命一親信将“密诏”火速送到上郡(今陝西榆林)交給公子扶蘇。扶蘇見到父皇“遺诏”後,失聲痛哭。他反思一生,似乎并沒犯下啥大錯,不曾想父皇如此絕情,自己已無臉苟活于世,于是就要拔劍自刎。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要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而不幫助扶蘇?

蒙恬久經沙場,文韬武略俱佳,閱曆又豐富,見诏後很疑惑,連忙上前勸阻扶蘇。他認為此事很蹊跷。始皇在外巡遊,太子還未立,這這種情況下,他還命扶蘇統兵十萬阻抗匈奴,應該對 兒子是十分信任的。現在始皇隻派一個使者來,公子僅憑他的幾句話就要揮劍自裁 ,不是太過于輕信、太傻嗎?他建議扶蘇,寫封信給皇上問清楚再作打算。扶蘇一向很有孝心,加上趙高派來的使者不停催促,便按照“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人倫綱常,揮劍自殺了。扶蘇自盡後,蒙恬卻懷疑其中有詐,不信,堅決不肯自殺,他将兵符交給副将王離,甘願跟使者一同到陽周(地名),随即被投到獄中,等候發落。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要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而不幫助扶蘇?

扶蘇自盡,蒙恬下獄(後被逼自盡),讓趙高感到再也沒有顧忌。要讓胡亥順利當皇帝,必須掩蓋始皇已死的真相,嚴密封鎖消息,待順利回鹹陽後再說。彼時正值酷暑,始皇的遺體已開始潰爛發臭,趙高命侍從弄來一車鮑魚,緊随皇帝的禦車,用鮑魚特有的腥臭味來遮掩屍臭......一到鹹陽,趙高、李斯等立刻釋出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同時公布胡亥繼位的“诏書” ,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将始皇下葬于骊山大墓中,喪禮完畢,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