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賦能教育,淺談教育機構轉型的制勝關鍵

步入2021年,新冠疫情依舊反複,各地相繼出台線下教培機構的停課通知,教培機構再次面臨生存挑戰。

對于教育行業來說,過去的一年,教培機構在變與不變之間經曆着行業洗牌的考驗,線下教育企業線上化步伐加快,“教育OMO”成為2020年教育行業反複提起的關鍵詞之一,那麼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到底從何而起?到何處去?我們又該怎樣做?今天,我們一起梳理一下。

一、什麼是“教育OMO”?

OMO 即 Online-Merge-Offline,字面意思是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2017年11月22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複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志專欄文章中首次提出“OMO”的概念,他提到“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應用”、“流暢的支付系統”、“質優價廉的傳感器”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四大因素助力OMO的實作,由于中國在這些領域發展速度驚人,是以,中國未來将有望首先實作OMO,而教育則是OMO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

那麼教育OMO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這裡不得不回顧一下線上教育的發展。

二、線上教育的發展

回顧線上教育的發展,大體經曆了4個階段。

第一階段:慕課

2012年,美國多家頂尖大學開設網上學習平台,提供免費課程。2013年,慕課被翻譯成中文引入中國,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學習到全球最頂尖的課程。慕課的使用者群體主要集中于大學生,雖然解決了學習内容的問題,但是缺乏對學習效果的監督。

第二階段:O2O教育

2011年以後,O2O模式在生活消費領域瘋狂擴張,這一熱潮也延申到了教育行業。2013年“網際網路+教育”風口正盛,線下巨頭教育機構開始線上上開展網絡教育授課,原本線上上做教育的企業開始發展線下教育,O2O教育更多的是将使用者從線上進行引流,這種線上導流線下的方式為K12線上教育提供了可能,但是O2O教育過度依賴于名師效應,名師出走,學生不再。

第三階段:雙師教育

2015年到2016年,教育界巨頭像新東方、好未來、高思等機構紛紛布局雙師教育,通過線上名師授課、線下輔導老師進行作業批改、答疑、督學等服務,保證學習效果。雙師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第四階段:OMO教育

2018年起,教育行業逐漸開始對教育OMO的探索,疫情的原因加速了教育OMO的發展。教育OMO基于營運服務和教學内容兩個層面的探索,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能和大資料等新技術打通教育各環節的資料,并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學習場景,實作教學流程标準化和教育服務個性化的完美結合。

三、線上教育的變與不變

有人認為,“教育OMO”在今年被頻頻提起是由于疫情的影響,教培機構轉型OMO也隻是疫情下求生存的備選,然而,我們更傾向于認為教育OMO是将來線上教育的主流模式。

說到教育行業的變化,縱觀線上教育的發展,科技始終是影響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相比于傳統行業,教育随着技術的變革也在變革。教育的線上化、直播技術帶來的互動課堂、AI技術下的教學測評,這些教育的變化都是科技因素帶來的;除此之外,政策對教育行業的引導與監管、經濟、社會等每個因素的變化随之而來的都是教育行業的巨大機會。

然而,教學的形式雖發生了變化,但教育的核心則是一直不變的,包括師生間的情感連結、同學間的競争性和互助性、以班級和小組為機關的群體心理效應、課後練習和定期測評的夯實作用等。

回顧疫情期間,多數機構都是找直播平台,簡單的把課程搬到線上授課,但這并不是真正的教育OMO。教育OMO并不是線上線下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線上和線下教育場景的深度融合,包括師資、教學、平台的搭建和使用、營運拓展所有環節融入新的線上線下教育體系内。

對于大部分機構而言,獨立開發教學平台的成本高昂,借助專業的服務平台,找到合适的OMO方案技術服務平台,才是實作教育OMO模式最高效和最便捷的途徑。過去一年,教育技術服務商随教培機構的需求變化也紛紛進行了多次産品疊代。

四、線上教育的制勝關鍵

1. 線上教育制勝的關鍵在于教學效果和教育品質。

受制于網絡、音視訊技術等因素,直播間内老師與學生互動延時的尴尬影響線上教學的傳遞效果,優質的教育内容需要優質的教育平台來承載,是以“多人參與、實時互動”已經成為線上教育的剛性需求。

為實作多人互動直播無延遲技術的實作,華為雲優質合作夥伴---拓課雲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布置了網絡伺服器節點,獨創了抗丢包算法,将小班課國内延時降低至200ms内,國際延時降低至300ms内,目前大班直播課堂最多支援10萬人同時線上;互動小班課單個房間可容納1000人,支援最多24人同時釋出音視訊。華為雲優質合作夥伴---拓課雲幫助機構“告别延時“,實作了多人高品質通訊的效果。

2. 線上教育的使用者粘性和品牌信任的培養很重要。

如今教培機構紛紛轉型線上教育,但機構苦流量,使用者苦操作,教學APP的大量安裝和平台的複雜操作,都為線上教育增加了使用門檻,是以便捷的登入入口和易上手的操作成為了線上教育産品的重要需求。為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成本,提升機構營運效率,華為雲優質合作夥伴---拓課雲支援Web網頁、PC用戶端、手機APP多平台登入,友善使用者選擇最優的上課方式。華為雲優質合作夥伴---拓課雲是國内第一批将WebRTC進行大規模商用的企業,使用者直接連結浏覽器即可開始上課,便捷的入口最大程度的保證了機構流量的留存。

但現有流量的沉澱還不夠,招生續費是教培行業永遠繞不過去的話題。教培行業的使用者粘性較強,培養使用者對于機構品牌的信任度有利于教育口碑的二次傳播和轉化,是以華為雲優質合作夥伴---拓課雲支援機構的自主品牌定制,包括各登入平台及觀看頁的logo展示甚至是域名的自定義。

3.線上教育的本質在“教育“,企業獲利更需要服務的精細化和差異化

線上和線下教育并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互相賦能,線上教育的教育場景雖然發生了變化,但其教育的本質不變,是以有持續培養專業教師的能力并比對專業的教研能力是教育機構的共識,但企業想要在競争中突出重圍,是必須要将教育做到極緻,也就是打造教育服務的精細化和差異化。

傳統線下課堂師生面對面教學互動性強,線上教育希望能無限接近線下課堂的互動性,并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以,華為雲優質合作夥伴---拓課雲除了滿足師生實時音視訊互動外,在課堂中也開發了動态課件、畫筆、白闆、獎杯、計時器、搶答器等教學互動小工具,根據不同的教學場景,華為雲優質合作夥伴---拓課雲也配置了多種教學布局和教學皮膚,力求讓線上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線上教育的優勢是利用大資料做教學分析和轉化,華為雲優質合作夥伴---拓課雲AI智能分析能更精準的滿足“教學測評“的需求,從學生的手勢、面對攝像頭的姿勢和面部情緒,甚至開口說話的時間長短,幫助老師智能化分析學生的上課狀态和學習習慣,數字化複現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

2020年初,線上教育因為疫情加快了發展步伐,傳統教育機構在變與不變的猶豫中被裹挾上場,一年中,有人順勢而為,轉型教育OMO;有人在疫情防控初見成效時回歸線下。但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常态化和一年的沉澱,在無形中提升了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資訊素養,教育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也表明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

這種變化放之于教育行業的每個人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我們需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納它:

老師們可以從小的技術應用開始,逐漸熟悉和掌握更多的資訊化教學手段,進而不斷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形成與時俱進的、開放包容的教育理念。

學校和機構可以加大力度投入到軟硬體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由内而外真正走向資訊化。

作為教育技術服務商,需要了解教育的原則,從教育出發,合理利用智能技術,打造出一個線上互動場景,将教育機構的強大之處發揮出來。

華為雲優質合作夥伴---拓課雲作為專業的音視訊底層服務商,有着對教育的思考和堅持。拓課雲作為華為雲市場上線上教育賽道唯一一家通過嚴選自營稽核的供應商,我們期待能夠持續為教育機構賦能,為教育賦能。

點選關注,第一時間了解華為雲新鮮技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