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禅向魏國投降後,蜀漢的将領為了洩氣,直接暴揍了東吳一頓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在華夏大地上出現了魏、蜀、吳三個互相對立的政權,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三個國家中屬魏國最為強大,吳國其次,而蜀國是最弱的一個存在。

雖然再演義中蜀國一直是主角的地位,但也沒能轉變這個事實。不過三個國家在亡國的時候,蜀國照比前兩個國家可是表現的相當壯烈。

劉禅向魏國投降後,蜀漢的将領為了洩氣,直接暴揍了東吳一頓

衆所周知,蜀後主劉禅和他父親相比實在是差了不少,公元263年,蜀國因姜維的連年征戰,已經是實力大減,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魏國這個時候開始主動向蜀國進攻了。雖然姜維做了一系列的抵抗,但還是因為劉禅聽信奸臣所言而失敗,漢中失守之後,他便在劍閣重新組建了防線。但不曾想鄧艾繞過了姜維組建的防線,并且在綿竹關擊敗了諸葛瞻。這消息傳到蜀國後,劉禅決定放棄抵抗,并向魏國稱臣。雖然姜維搞了一個複國的計劃,但也是以失敗告終。

劉禅向魏國投降後,蜀漢的将領為了洩氣,直接暴揍了東吳一頓

其實再這期間,已經亡國了的蜀漢,其實還打了一場硬仗。在講這場戰役前,我們先來看看之前發生的事。

劉備為了奪回荊州,親率大軍進攻東吳,但不曾想被一個不出名的陸遜擊敗,為此劉備撤退到了永安(白帝城)。因為折了面子,劉備幹脆留在永安屯兵,準備在此迎戰東吳軍隊,另等機會進行反攻。隻可惜後來劉備病重,終究沒能實作這個願望,而駐守永安的重任就落到了李嚴的身上,至此永安成了蜀漢的東大門。

劉禅向魏國投降後,蜀漢的将領為了洩氣,直接暴揍了東吳一頓

在回到蜀漢滅亡的時候,永安的都督已經換了好幾任,當時是閻宇。他得知諸葛瞻戰死後,帶領大部隊去救援成都,而永安城的防守任務就交給了羅憲。羅憲曾經在成都擔任太子舍人,後來因為得罪了宦官黃皓,便被調出了蜀漢的權政中心,到永安成為了閻宇的副将。

在蜀漢滅亡之前曾經向吳國求援,但前來救援的吳軍卻坐觀成敗,見蜀國滅亡了,才加進了速度向永安挺進,其目的在明顯不過,他們想趁機瓜分蜀國。

而此時的永安守将正是羅憲,面對吳國的這種可恥行為羅憲很生氣,蜀國雖然已經投降,但他果斷整頓軍士,準備阻擊吳軍。

劉禅向魏國投降後,蜀漢的将領為了洩氣,直接暴揍了東吳一頓

前文已經提過,閻宇為了救援成都,帶走了永安的主力部隊,是以羅憲手裡現在隻有少量的守軍供他調遣。更何況,劉禅投降的消息傳到永安後,不少人都趁亂逃走了。相比于吳國的軍隊,羅憲明顯處于弱勢的地位,唯一的優勢就是永安城地處戰略要地,為了有備無患,城牆是又高又厚。

在此條件下,羅憲還是率領僅剩的部隊和吳軍打了起來,從公元263年到公元264年,羅憲先後打退了盛曼、步協和陸抗的大舉進攻。

但自身也是損兵折将,永安城中的兵力已不足原來的一半,而且還趕上了大規模的瘟疫,真正的戰鬥力少之又少。還好魏國的将領胡烈開始進攻西陵,圍攻永安的吳軍才被迫撤退。

劉禅向魏國投降後,蜀漢的将領為了洩氣,直接暴揍了東吳一頓

事後,羅憲受到司馬炎的重用,并成為了西晉的開國将領。雖然蜀國當時已經向魏投降,羅憲名義上已經屬于魏臣,但因為情況混亂,羅憲的這場防守戰一樣可以看成是蜀國的最後一戰。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