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人物評說李世民

1.(10分)【中外曆史人物評說】唐太宗是一位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尤其

(1)标準:德行;學識。(1分)觀點:博學成就美德(或學習提高個人素養)。(1分)

(2)做法:愛才惜才;知人善任;從谏如流;民族平等。(3分)

影響: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3分)

(3)看法:德才兼備;以人為本、人盡其才、寬容包容。(2分)

試題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了解能力。從材料“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中可以概括出唐太宗的擇人标準是德行和學識。而材料“博學以成其道……人性含靈,待學成而為美”可以判斷出唐太宗的人才培養觀點。

(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歸納概括能力。從材料“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中可以得出唐太宗治國成功的做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的這些做法,使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

(3)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論證和探讨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唐太宗以德行、學識為标準來用人和選人的做法,以及對人才愛才惜才;知人善任;從谏如流;民族平等做法,對我們今天選人和用人有了很多啟示:德才兼備;以人為本、人盡其才、寬容包容。

2.(10分)中外曆史人物評說

【答案】(1)根本:民為國之本;不失時為農之本;(2分) 政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2分) (2)出路: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2分) 目的:維護封建專制統治。

(2分) (3)關系:唐太宗勵精圖治,具有很強的自我檢討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推動了“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2分)【解析】(1)第一小問從材料一中“凡事皆須務本。

國以人為本,以不失時為本”的資訊來概括答案;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唐太宗休養生息政策回答。 (2)第一小問從材料二中“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的資訊來歸結答案;第二小問從維護統治角度思考作答。

(3)結合材料從唐太宗統治政策以及個人品質等推動“貞觀之治”局面出現角度思考作答。

3.(10分)中外曆史人物評說

【答案】(1)根本:民為國之本;不失時為農之本;(2分)政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2分)(2)根本出路: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2分)根本目的:維護封建專制統治。

(2分)(3)内在關系:唐太宗勵精圖治,具有很強的自我檢討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推動了“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2分)【答案解析】試題分析:(1)材料一中“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突出了民為國之本,“營衣食”即農業之本在于“不失時”。

“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兵戈屢動,土木不息,而欲不奪農時,其可得乎”展現出不失國之本、農之本的關鍵是休養生息。(2)材料二中唐太宗首先分析了“民之是以為盜”原因在于“賦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并指明對策和出路,“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做到“民衣食有餘”,這樣才能消彌盜賊。

第一小問從材料二中“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的資訊來歸結答案。唐太宗強調“節儉之德”的根本目的。

(3)在封建君主專制時代,皇帝的作用和影響是舉足輕重,與治世和亂世的出現有着重要的聯系。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唐太宗勵精圖治,具有很強的自我檢討能力,反映出唐太宗優秀的個人品質和統治政策,對于“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考點:中外曆史人物評說·古代中國的政治家·唐太宗。

4.人物簡短評價:唐太宗

李世民,作為門閥貴族的代表,審時度勢,助其父起兵,與農民起義軍和其他貴族勢力争雄,最終竊取農民起義果實,進而奪取天下。

争奪天下過程中,憑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大智慧,一統天下,為中國的繁榮奠定基礎。随着功勞越來越大,陰謀篡奪太子之位,在皇位繼承的鬥争中,痛下狠心,不顧手足之情兄弟相殘,最終取得勝利。

即位後面對強敵突厥的進攻,展現出大智大勇,不戰而屈人之兵,進而化解危機。形勢穩定後,緻力于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繁榮:經濟上輕徭薄賦使人民休養生息;政治上繼續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進一步削弱宰相和世家大族的權力,進而鞏固皇權;軍事上訓練士卒,籌措軍備,積極備戰。

外交上通過武力手段征服突厥等實力,通過封賞或和親等手段撫慰周邊民族,加強同周圍國家的經濟文化的來往,被稱為“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