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毓群前面都賭對了,甯王後萬億時代,那就難說了

文丨尼克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回首過去一年,甯德時代無疑是最亮的仔。新能源車賽道股股價一騎絕塵,成為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焦點後,其也被打上了“甯王”的标簽。

甯王霸氣崛起的背後,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全球能源結構轉型浪潮中,以電動新能源車為代表的綠色能源上演了一場對傳統燃油車的革命。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資料,2021全年中國新能源車銷售了298.9萬輛,同比大漲169.1%;最新的2021年12月,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來到了22.6%,這意味着每銷售5台汽車,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車。

在這場浪潮中,甯王擁有的新能源車“心髒”動力電池,一度成為各大車企打破頭都要搶的香饽饽。于是,曾毓群2011年才成立的這家來自福建甯德小城的企業,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就輕輕松松打破了萬億市值的大關。

要知道,這是很多企業幾十甚至上百年都難以企及的目标。

然而,正叔以為:

當一家機構處境艱難時,我們要着眼的,是他觸底反彈的能力;當他如日中天時,我們要看到的,則是他潛藏的風險了。

今天,《正經社》分析師就在梳理“萬億甯王”煉成記的基礎上,試着解讀後萬億時代,甯王面臨的重大挑戰。

曾毓群前面都賭對了,甯王後萬億時代,那就難說了

1

“貴人”寶馬

2011年,43歲的曾毓群頂着“蘋果供應商”的光環二次創業,在福建小城甯德創立了甯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那時,新能源市場方興未艾,動力電池領域更是被松下、LG等日韓巨頭壟斷,甯德時代一沒技術積累,二沒資金,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字輩。

任何的成功故事似乎都離不開一位貴人的出現。《正經社》分析師梳理獲悉,2012年,華晨寶馬為試水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推出了一款“之諾1E“電動車,同時為了推進本地化市場生産銷售,寶馬拟為之諾1E尋找一家中國本土動力電池制造商。當時能給寶馬的選擇并不多,與一家國有企業的合作,也由于産品品質、合作效率等環節出現了諸多問題而不歡而散。

于是,機會幸運地降落在了甯德時代頭上。盡管寶馬是懷着試一試的态度嘗試合作,但對于甯德時代而言,這既是第一單動力電池業務,也是一個行業内重量級的大客戶,隻有成功抓住這次機會,才能站穩腳跟。

當然,過程并不那麼容易。寶馬當時給出的技術名額要求遠遠超過了甯德時代的能力。為幫助甯德時代生産出符合要求的動力電池,寶馬還向甯德時代派出了一位進階工程師駐場兩年進行現場指導,并提供了厚達近千頁的全套德文原版動力電池生産标準。

為此,曾毓群親自帶隊,按照寶馬要求逐項進行研發,日夜攻關,最終成功生産出符合寶馬标準的動力電池,斬獲寶馬大單。随之,宇通客車等其他車廠客戶慕名而來,尋購寶馬用的電池,甯德時代就此打開了朋友圈。

02

“天時地利”

如果說寶馬是甯德時代崛起的“貴人”,那麼2015年的政策東風則是甯德時代崛起的“天時地利”。

2015年3月24日,工信部制定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推出了動力電池“白名單”,在售的新能源汽車隻有搭載了符合條件、進入“白名單”目錄的動力電池,才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車補貼。

《正經社》分析師了解到,“白名單”政策的出爐相當于幫助甯德時代避免了與國外日韓電池巨頭的直接競争。同時,國内動力電池實力較為強勁的比亞迪,當時采取的是動力電池自産自銷的政策,隻配置于比亞迪自産的電動車上,而不做外銷,導緻甯德時代在國内也鮮有競争對手。

至此,在“天時地利”的助攻下,甯德時代接連拿下了國内主流車企的幾乎全部訂單,在國内市場的市占率節節攀升。

2017年,創業僅僅六年的甯德時代,一舉登頂國内動力電池市場一哥。

3

“賭性堅強”

美團王興曾經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早年,曾毓群在辦公室裡挂了一幅字:賭性更堅強。

有投資人問,為什麼不挂“愛拼才會赢”,曾毓群的解釋是:光拼是不夠的,那是體力活,賭才是腦力活。

曾毓群生性敢“賭”的基因,也深深刻在了甯德時代的崛起之路上。

據《正經社》分析師所知,起初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存在明顯分歧,比亞迪的磷酸鐵锂技術一直是行業主流技術,而三元锂技術并不被看好。如果選擇了磷酸鐵锂電池,則安全性更高,但電池容量天花闆低;反之三元锂電池則是容量高,但安全性低。當時的國内電動車老大比亞迪就選擇了更加安全的磷酸鐵锂電池,甯德時代為彎道超車,不惜冒着失去一切的風險,ALL IN了并不被看好的三元锂電池。

2018年,國内電動車補貼政策引入了能量密度這個概念,三元锂進入高光時刻,甯德時代賭赢了。當初的老大比亞迪,退居到了行業老二。另外一些路線選擇錯誤的企業,如國軒高科、堅瑞沃能則陷入了虧損的漩渦。

甯德時代另一次下狠手賭的,是擴産能。2018年登陸資本市場以來,短短三年時間裡,通過股票增發和債權融資等管道,募集資金共計超過800億元。

2021年11月,又釋出了一筆582億元的天量定增融資,創下了A股史上最大民企定增募資紀錄。在遭到市場和交易所質疑後,才下調募資額至450億元。

頻頻大手筆融資後,甯德時代将錢大筆砸向了産能擴張,規劃産能到2025年将達到592GWh,将比2020年增加4倍左右。同時還投資或控股了锂礦、锂鹽、正負極材料、制造裝置等産業鍊上下遊公司,拟通過資本深度綁定整個锂電産業鍊。

可以說,曾毓群和甯德時代用真金白銀瘋狂地押上了重注,随着2020年到2021年新能源車市場井噴般火熱,甯德時代押注的巨大産能似乎正在快速進行變現,一度有車企老闆為拿到動力電池,蹲守在甯德時代的辦公室。這也推動着甯德時代一舉登上萬億市值王座,成為“萬億甯王“。2021年12月,市值一度超過1.6萬億元。

04

群雄開始逐鹿

《正經社》分析師梳理發現,邁過萬億市值的甯德時代,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中,已經進入到了前40位。與其并列的,絕大部分是以To C消費者業務或者To C流量業務為主的公司,如蘋果、亞馬遜、寶潔、迪士尼等。

而與甯德時代商業模式類似的以To B業務為主的核心部件供應商公司清一色為半導體巨頭,如台積電、英偉達、英特爾、阿斯麥等。

在商業世界裡,一般To C的公司更容易憑借消費習慣建立品牌壁壘進而獲得持久的競争優勢;而To B業務的公司更難建立起穩固的護城河,也更容易被下遊客戶替代。

衆所周知,半導體晶片行業是一個上遊技術壟斷型的行業,尤其是國内外技術水準差異很大,國外幾大半導體巨頭幾乎壟斷了晶片行業最前沿的技術,例如能夠生産7nm以下先進制程晶片的半導體裝置全球隻有阿斯麥一家,華為就因為面臨晶片禁運而無法生産高端智能手機就是一個縮影。

甯德時代所處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行業,競争更加激烈,遠遠沒有那麼深的技術壁壘。何況,相比甯德時代,國外日韓巨頭LG技術儲備更全面,松下電池技術則更領先。

同時,2015年動力電池白名單為甯德時代築起的保護牆早已倒塌,如今不得不直面日韓電池巨頭的強烈競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也引領磷酸鐵锂重新強勢崛起,并且開始外供,國内二線電池廠商也在大規模擴産,躍躍欲試。

不得不說,站上萬億之後的甯德時代所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據媒體報道,有頭部車企高管曾宣稱,現在各家公司的電池技術沒有太大差别,無非是“一萬個失效一個和兩萬個失效一個的差别”。

《正經社》分析師梳理各大主流動力電池廠商目前已公告披露的産能發現,甯德時代、LG新能源、中航锂電、億緯锂能、比亞迪、松下等21家動力電池廠商合計已披露的産能超過3100GWh。按照單車平均45KWh計算,可支援車輛的數量高達7000萬輛。而目前全球汽車總銷量也就9000來萬輛,也就是說,用不了多久,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市場就會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一場厮殺不可避免。

5

并非不可替代

半導體巨頭在産業鍊上幾乎擁有不可辯駁的話語權,即便強勢如蘋果一樣的客戶也得接受台積電的漲價要求。

而在動力電池産業鍊上,甯德時代雖然目前憑借着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擁有較為強勢的商務議價能力,但一些條款對于車企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從曆史看,傳統的汽車供應鍊中,供應商在車企面前的姿态并不高。從現實看,一場車企客戶要跟甯德時代拉開距離的大戲,似乎也開始慢慢上演。

《正經社》分析師得到的業内消息顯示,有車企為保障供應鍊安全,已經開始扶持二供、三供,與甯德時代進行博弈。小鵬汽車除甯德時代外,拟增加中航锂電作為供應商。廣汽新能源自2020年5月後,新車型上再沒用過甯德時代的電池,特斯拉與比亞迪的合作傳聞幾乎闆上釘釘,就連甯德時代當初的“貴人”寶馬,也引入了億緯锂能。

與此同時,有強勢的車企甚至開始了自建電池廠。2021年3月15日,大衆汽車集團在其首個“Power Day”上展示了未來10年的電池戰略和技術版圖。根據規劃,到2030年前,大衆集團将在歐洲建設6座總年産能達到240千兆瓦時的超級電池工廠。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在美國内華達州建造了Gigafactory超級電池工廠。此外,奔馳、通用、以及國内的吉利、長城汽車,也都有類似動作。

車企為保障核心部件供應、降低成本、選擇培養多個供應商體系或者自建電池廠,都說明了一個事實,甯德時代的電池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06

面臨再次押注

動力電池發展至今,仍是一個技術非常不成熟的産品。電池能量密度不夠大,充電速度不夠快,電池起火等問題仍然是使用者購買新能源車的最大阻礙,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與此同時,在特斯拉已經釋出、三星也宣布試生産大圓柱電池等大對決中,盡管曾毓群和他的甯德時代當初在磷酸鐵锂與三元锂的押注中,豪賭了一把赢得盆滿缽滿,但仍在不斷快速更新疊代的電池技術和更加正面的激烈競争,都需要曾毓群不得不再一次押注。

《正經社》分析師梳理财報發現,甯德時代的研發費用逐年增加,從2017年到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已從16.32億元增長到了35.69億元、45.95億元。巨額的研發費用,被投入到了無钴電池、全固态電池、無稀有金屬電池等下一代新興電池技術上。

也就是說,在锂電池技術成熟之前,甯德時代必須同時豪賭又一個技術風口。

回顧甯德時代的萬億之路,有貴人相助的幸運、有天時地利的機遇、當然也離不開其自身的努力、堅持、實力及勇氣。而萬億之後,其能否像英特爾等國際半導體巨頭一樣,成為産業鍊上經久不衰的頂級To B供應商,仍然是一個問号。總之,新能源車确實是好賽道,但笑到最後的,卻不一定是甯德時代。【《正經社》出品】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将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資訊,否則視為侵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