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作者:阿鬥不傻

引言:

英國的崛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當1688年光榮革命,确定君主立憲下的資産階級政體之後,借助于離岸優勢,還有強大的海軍,以及工業革命加持。

在長久奮鬥後,經過一百多年發展,才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

這輝煌延續了整整一個多世紀,二戰時的英國,依舊是國際公認的三大巨頭之一。

這三巨頭,除了是會議參與者的别稱之外,也是對國家地位的诠釋。

這地位诠釋也引申到了二戰之後。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三巨頭)

一:二戰後英國的國際地位。

二戰後的世界,是國際格局重塑的時代!

美國、蘇聯和英國是無可争議的三巨頭。

這也是二戰後十多年的國際格局诠釋,從這個角度看,丘吉爾雖然是個敗家子,但在咋敗家,家大業大的英國依舊實力不俗。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敗家子丘吉爾)

當時的世界,對于美、英、蘇三國的評價是這樣的。

美國: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工業大國,擁有全球大部分地區軍事投射能力的軍事大國,在盟友中威望頗高的帶頭人,跟大英帝國分享世界海權的強國。

蘇聯:世界第一領土大國,第二工業國,軍事能力足以投射歐亞大陸,左右東歐、東亞時局的軍事強國,在陣營内部影響力極高的政治強國。

英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金融強國,統治廣袤殖民地和衆多人口,能在全球範圍内進行軍事力量投射,還能通過英聯邦影響力控制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這樣的同族國家,跟美國分享全球海權。

這就是二戰後英國的實力,一個雖然處于三強之末,但實力依舊,國際影響力依舊的強國!

除了這硬實力之外,英國基于殖民體系構築的國際格局也沒有徹底瓦解,讓英國面對美蘇争鋒的時候,依舊有一戰之力。

擁有這樣的實力,英國隻要不作死,不上套,其實是有希望聯合法國維持大國地位的!

英國人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隻是過程中的各種作死,讓他們依舊失敗了。

是什麼讓英國失去了這一切,答案分時間段,有前後兩個因素。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二戰和英國沉淪)

二:二戰前的因果。

二戰前的英國,依舊是妥妥的超級大國。

雖然這個大國的根基開始動搖,工業産值早在1894年就被美國超越,後續又接連被蘇聯和德國超越,成了世界第四工業國。

可長久底蘊,還有殖民财富,以及貿易收益,依舊讓英國維持超級大國的地位。

但這地位的維持方式卻是脆弱的。

工業時代,科技時代,決定國家實力強弱的标準,不再是古典時代的人口面積,反而是工業實力和科技實力。

曾經一覽衆山小的英國,在二次工業革命中掉隊了,落伍了,也失去了強國根基。

這根基的基石是制造業,粘合基石構築大國脊梁的則是科技。

這兩點上,英國都比不上後起之秀的德國、美國、蘇聯。

面臨漸漸弱勢的格局,英國人卻依舊不思改進,反而緻力于躺賺的金融模式,在殖民地内部弄自由貿易,對外則弄貿易保護,一輪雙标之後,賺錢是不少,卻讓後進國家憤怒了。

他們憤怒的點就是,英國占着殖民地予取予奪,讓後進大國幹瞪眼。

由此才有了接連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一個德不配位的武林盟主遭遇了接連兩次打擊。

第一次打擊過後,美國成了英國的債主,那一次英國還能砸鍋賣鐵還債。

可第二次打擊之後,面對頭号盟友和頭号債主美國,英國曾經富裕的餘糧也不多了。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錢是決定國運的關鍵,至于錢從何而來!

工業實力創造的實體财富,科技實力創造的壟斷财富,還有金融實力創造的交易财富,是财富來源的三個方面。

這三個方面,除了金融實力在二戰後依舊保持之外,其他兩個财富管道,英國都不咋行。

落後就要挨打,英國和美國雖然是盟友,沒有打仗的可能,但下套忽悠是可行的,于是美國人來奪權了。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美帝國的野心)

三:二戰後的因果。

二戰後的世界,英美兩國看似是一家人,其實沖突非常深。

二戰結束後的十多年,美國和蘇聯的最大敵人不是對方,反而是英國和法國。

這點上也有不少事可以佐證。

二戰還沒結束的時候,美國就用不給英國貸款的方式,用貸款作為籌碼翹英國牆角,讓原本鐵闆一塊的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跟英國開始離心離德。

二戰結束後,民族運動的興起,讓英國無力維持最重要的印度殖民地。

印巴分治獨立之後,英國失去了帝國皇冠上的寶石,也失失了最大的市場,再加上英國本土失敗的經濟政策,讓英國本就勢微的國力,越來越頹勢盡顯。

然後,勉強維持到1956年後,英國和法國遭遇了套路和鐵拳聯合起來的陰招。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運河危機)

1956年7月26日,埃及雄獅納賽爾宣布蘇伊士運河公司國有化,将英法兩國資産給沒收了。

一石激起千層,這件事讓依舊擁有超級大國名頭的英國氣憤不已,就連埃及都敢騎在頭上撒野的現實,讓他們不得不反擊。

但英國依舊顧慮重重,這顧慮的根源就是最大盟友美國人。

為了弄清美國的态度,時任英國首相艾登在出兵之前弄了兩手準備。

第一手:拉人頭壯膽,聯系老朋友法國一起出兵,籠絡美國小弟以色列呼應軍事行動。

第二手:反複詢問和試探美國态度,在獲悉美國不反對,不表态後,英國才稍許安心。

明面上,美國的态度算是默許,但對精于政治的英國人而言,美國必定是預設了的,要不然精明的英國人也不會幹這樣的糊塗事。

可英國人卻在事後發現,自己依舊被套路了。

當以色列進攻部隊突破埃及防線後,在英法聯軍開進東地中海窺伺埃及後,美國人和蘇聯人紛紛聯合出手。

美國人說,如果英國人不退兵,就中斷對于英國的援助,還宣布要大量抛售英鎊。

蘇聯人說,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不排除出兵幹涉可能,甚至發起核威脅,對以色列說,你還想不想作為一個國家存在?

美蘇的關聯,還有軍隊的逼逼緊逼讓英法兩國惶恐不已。

自以為高舉反蘇大旗,弄冷戰對峙以求免死的英國人發現,美國人才是最壞的那個人。

最終,這場英、法兩國的聯合行動,在美、蘇幹涉下無疾而終,英、法兩國的狼狽舉動,讓所有國家意識到,這兩個國家不過外強中幹而已。

這件事也加速了殖民地獨立的浪潮。

随後的時代,世界上迎來了無數獨立的國家,英法原本借助于殖民地維持的大國地位維持不下去了。國力一落千丈的英法,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小,開始了戰略收縮和國策調整。

這戰略收縮和國策調整,讓英、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傲嬌的戴高樂)

四:《拿騷協定》和戴高樂的不滿。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法國受辱頗深,混亂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因為執政能力缺失,應對危機失措,飽受法國群眾诟病。

随後的1958年,阿爾及利亞又爆發危機,甚至差點引發内戰,無數人開始呼籲英雄出山。

在法國軍方邀約下,二戰英雄戴高樂重新出山,成了法國總統,建立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法國最後一個英雄戴高樂也不負所望!

1958年到1969年期間,法國不再跟随美國的政治主張,選擇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通過跟中國建交緩和東西方關系的方式,不斷恢複外交自主權。

通過從北約手中收回法國軍隊指揮權,禁止美國使用法國基地方式,排除了美國駐軍,恢複軍事自主權。

為了穩固這來之不易的權利,戴高樂一直緻力于打造法國的核力量。

1958年上任之初,他就下令研發原子彈,并在1960年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随後的法國接連引爆了氫彈,研發了核潛艇和洲際飛彈,擁有了二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缺戰略轟炸機)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法國的核力量)

幹完這一切,有了原子彈,有了自保力量後,由法國牽頭,在歐洲煤鋼共同體基礎上組成了歐共體,鐵了心的走上了歐洲人的歐洲這條路,進而在德國幫助下有了今日的歐盟。

法國是西方最具獨立自主能力的國度,也是歐盟領袖國度,這一切源自戴高樂的大國願景。

反觀英國,做派就完全不同。

在遭遇蘇伊士運河屈辱還有殖民地紛紛獨立打擊後,徹底不顧超級大國顔面,死心塌地地跟随美國。按照時任英國首相麥克米倫的心思或許是:我都徹底認輸了,美國大哥還會整我嗎?

可惜的是,美國人不這麼想!

1962年,深谙多邊政治格局的肯尼迪總統,用了一出狠招對付英國和法國。

他抛出“多邊核力量”政策,以北約名義,指望能控制英法兩國手中的核力量!

按美國人的說法就是:你們跟着我就有核保護傘,費力弄三位一體的核力量幹嘛。

戴高樂一看,當然明白美國的心思,不就是想讓法國永遠做附庸嗎?

斷然拒絕了這所謂的“多邊核力量”,核保護傘,還是自己捏在手裡更好。

英國做派則完全不同。

左邊看,英國希望能加入歐共體,成為歐洲大家庭的一員。

右邊看,英國又不願意得罪美國,失去來自美國的保護傘。

左右權衡後,美國人急了!

勸不動硬骨頭的戴高樂,還拿不下你英國,于是在美國逼迫之下,

1962年12月,英國和美國簽訂了《拿騷協定》,根據協定美國向英國提供了北極星潛艇飛彈,條件是英國必須支援美國的多邊核力量計劃。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肯尼迪和麥克米倫)

美國可以組織北約國家使用核力量,英國的核力量從屬于美國,隻有英國最高利益遭遇威脅時,英國才有在美國同意下使用核力量的權利。

英國簽署協定後,肯尼迪拿着英國的協定又去問戴高樂!

法國佬,願不願意一起玩啊?答應了你就有北極星潛艇飛彈哦。

傲嬌的戴高樂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美國人的建議,不僅如此,為了報複英國人的屈服,戴高樂還跟英國徹底翻臉。

歐共體你就别想進了,歐洲有你,是屈辱!

這執念影響了戴高樂一生,也是英國在戴高樂執政時,一直進不去歐共體的根源。

更搞笑的是,在英國簽署了《拿騷協定》,拿到英國人核按鈕之後,美國人又蠱惑英國人說,你加入歐共體啊,去裡面當内奸啊?

這做派就如占盡便宜的恩客,再拿到想要的東西之後,提起褲子就說,你找你前夫去。

英國人一看美國做派,心如死灰,又不敢不從,隻能死乞白賴地去求法國人,說自己如何如何熱愛歐洲大家庭,如何如何希望在一起。

法國人看着英國人氣不打一處來,硬是跟英國人磨了十多年,才在戴高樂退休後,同意了英國加入歐共體。

自那以後,英國的國際形象就成了一個笑話,再也沒有人将英國當做世界大國。

也是,一個核密碼都在美國手裡,外交方針都需要美國指定的國度,又哪有獨立自主可言?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尾聲:

從這段英美交往曆史可知,美國真是一個套路達人啊!

協定前的英法關系如何?答案是互為助力,艱難維護大國地位。

這樣的關系,美國人依舊逼英國人簽署了《拿騷協定》讓英法翻臉。

翻臉了之後,又慫恿英國進歐共體,當做不安定因子,承擔以色列在中東一樣的作用,讓歐洲形成不了合力。

感情讓英國這個曾經的宗主國當工具人啊?

最後這工具人,在脫離歐盟之後,唯一的結局也隻有一個,那就是義無反顧投入美國懷抱。

全文看完,曾經現在對比後,不免無比唏噓!

國家還是要有振奮精神和領袖人物,才有自主權,要是法國沒有戴高樂會如何,不敢想?

這或許就是純爺們之餘國家的重要性!

1962年英國簽了份條約,丢了核武丢了面子,戴高樂:别想進歐共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