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廖凡陳飛宇《淘金》靠“黑吃黑”恐怕難以撐起迷霧劇場的希望

作者:娛圈品鑒官
廖凡陳飛宇《淘金》靠“黑吃黑”恐怕難以撐起迷霧劇場的希望

繼去年的口碑劇《沉默的真相》之後,由廖凡擔綱一番的《淘金》經曆突然撤檔風波之後終于在“迷霧劇場”播出。然而今時不同往日,桃“迷霧劇場”的招牌被《八角亭謎霧》《緻命願望》《誰是兇手》三連“砸”之後已經不複去年光輝,當系列作品的口碑效應已經指望不上,廖凡能不能拖得動陳飛宇就顯得格外令人擔心。

好在仿佛出乎意料但又十分在情理之中的是,從頭兩集的觀感來看,柏林影帝廖凡攜手“阿瑟文學”領軍者陳飛宇,再添上憑借《掃黑風暴》中“大江”一角再次引發關注的中戲資深教師蘇可、《白夜追兇》和《沉默的真相》中都有出色表現的呂曉霖,都沒能拖動《淘金》的編劇和導演。

廖凡陳飛宇《淘金》靠“黑吃黑”恐怕難以撐起迷霧劇場的希望

鑒于淘金的編劇在豆瓣上唯一開分的作品是5.2分的《武媚娘傳奇》,導演的過往戰績分别為6.0分、3.7分、3.9分,幾乎是讓人難以苛責的程度。

懸疑作品的重中之重是什麼?個人認為是邏輯,條分縷析、系統完整且冷靜嚴密的邏輯,主創作為局外人要為劇中人和觀衆“織”起一張幕天席地的大網,讓大家尋迹溯源、抽絲剝繭,最終摘取真相果實的同時感受到情緒甚至三觀上的震撼。

而在《淘金》潮濕燥熱的熱帶雨林和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的四木場淘金區河邊,主創選擇的切入視角如同一把大刀,把各色人物和劇情線攪成的一團亂麻從當中突然剁開,每個人物背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每件事背後都有隐情,所有線索瞬間千頭萬緒、支楞巴翹。

廖凡陳飛宇《淘金》靠“黑吃黑”恐怕難以撐起迷霧劇場的希望
廖凡陳飛宇《淘金》靠“黑吃黑”恐怕難以撐起迷霧劇場的希望

每個出場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都在觀衆面前旋轉跳躍閉着眼,強調“一定記住我,我是知識點,過後要考”,但鏡頭在并行的故事線之間反複跳轉時又看不出主創的思路和邏輯,于是在陰暗墨綠的畫面之下隻有遍地狼藉。

河段和河段之間互撕,河段内部互撕,淘金公司、神秘金販“貓頭鷹”和普通走私金客之間組團互撕;

陳保金為了查清哥哥失蹤的真相去而複返,來到武建超的河段;

武建超、阿秋和想要吞并武建超河段的老撣之間上演着一出爾虞我詐、各懷鬼胎的三角戀;

廖凡陳飛宇《淘金》靠“黑吃黑”恐怕難以撐起迷霧劇場的希望

跟陳保金、趙勝利同屋的阿萊是四木場版的“花木蘭”,看似陰郁冷酷,實則以一己之力擔當兩個室友的人形Siri,有問必答;

陳保金去找阿秋丢失的孩子結果卷入老撣和武建超的明争暗鬥,被當衆剁掉一根手指……

廖凡陳飛宇《淘金》靠“黑吃黑”恐怕難以撐起迷霧劇場的希望

然而靠一個“亂”字訣,就能營造出主創們期待讓觀衆感受到的強烈懸疑感嗎?恐怕并不能。

就像《八角亭謎霧》和《緻命願望》把線索剁碎了丢出去讓觀衆玩拼圖結果被“噴飛”一樣,現在的觀衆也已經今時不同往日,從剁碎改成一刀切兩半其實本質上沒有什麼提升,隻會讓人覺得仿佛掉進了鬥狗場,全員惡人“咬”得沸反盈天。

廖凡陳飛宇《淘金》靠“黑吃黑”恐怕難以撐起迷霧劇場的希望

但在淘金區荒蠻野性的環境、場景和設定之下,作為觀衆确實覺得頗為新鮮,同時也覺得終究“雨我無瓜”。這種隔岸觀火的觀衆立場也會進一步提高收尾的難度,想要讓觀衆除了吃瓜劇情發展之外真正有所觸動,要麼從普遍經曆着手,要麼從共情着手。

比如《隐秘的角落》中張東升背後代表着“純潔的惡”的朱朝陽,比如《沉默的真相》中以己身為燭、照亮難明長夜的江陽,再比如《開端》中經曆一次次爆炸循環不改初衷、丹心愈熾的肖鶴雲和李詩情,盡管故事背景和人物設定各異,但都讓觀衆感覺到心被從不同的角度和因人而異的深度“捏”了一把。

簡而言之,就是“被狠狠地戳中了”。

相比之下,《淘金》正邪難辨的環境和“全員惡人”的基調其實很容易限制故事的可拓展空間。在見多識廣的“迷霧劇場”目标觀衆群體中,無論怎麼閃轉騰挪、來回反轉,都有落入俗套的風險。更不用說以《武媚娘傳奇》的水準來看,“才藝”玩大了甚至有扯到自己的蛋導緻直接崩盤的可能。

大概要到桃賠錢賠到願意在前期創作中放棄靠“刀劈斧砍”營造流于表面的懸疑感的時候,“迷霧劇場”才能真正支棱起來,希望桃和我們還能等得到那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