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作者:一波說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據北京陳經綸中學消息,香港著名實業家、愛國愛鄉的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市榮譽市民、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捐資改建人陳經綸先生,于2022年1月16日在香港辭世,享年97歲。

祖籍廣東新會,自幼随父在香港生活,陳經綸秉承祖業,任香港金滿米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祖孫三代熱心公益事業,陳經綸先生傾注心力支援社會公益事業,在包括北京、杭州全國範圍内捐建多所學校、醫院,赢得了社會各方的贊頌。陳經綸,雖沒有在香港富豪榜上,但他的精神遺産之富有,個人修為及品格的魅力,更令人仰慕不已,他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陳經綸逝世,享年97歲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陳經綸先生(左3)

2022年1月16日,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捐資改建人、廣東江門新會旅港鄉親陳經綸先生逝世,享年97歲。

“陳經綸”三個字,沒有出現在各種富豪榜上,但出現在“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杭州市陳經綸體育學校”、“新會陳經綸中學”等;很多人提起他,都為他的善舉而傾慕不已,大家也因他的思想及精神的富有、修為、以及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很多人苦于無法突破“富過三代”魔咒,為基業長青而殚精竭慮,可陳經綸家族則不同,一百多年來,從他的祖父陳澄波、到他的父親陳瑞祺、再到陳經綸,祖孫三代人接力投身慈善公益事業,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陳經綸,被人們譽為“愛國愛鄉的典範”、“興學育才的旗幟”,在全國很多地方,有陳經綸捐助的學校,而在廣東江門、新會乃至他家鄉新會羅坑鎮,更有許多他祖父陳澄波、父親陳瑞祺名義出資捐建的學校、醫院、科學館,還有渡輪碼頭、敬老院、公路等公益事業。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陳經綸暨夫人(前排中)在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改建學校落成典禮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原北京市朝陽中學),是女排教練郎平的母校。1989年,香港愛國同胞陳經綸捐資改建北京市朝陽中學,學校于1991年6月1日正式更名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

如今,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可以說是北京朝陽區第一梯隊的學校,除了學校本部外,還有許多分校,而這些都與陳經綸先生為學校建設發展做出的貢獻分不開的。

在“人間天堂”浙江省會杭州曙光路的杭州市陳經綸體育學校,其前身是建立于1956年的杭州少體校,也是在陳經綸出資捐助下,成為改革開放後杭州第一所由港商捐資合建的綜合性體育學校。

“人間千百年世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據報道,自改革開放以來,陳經綸先生為祖國内地的慈善公益事業捐資逾1億元,且大部分用于興學助教上。其中,在杭州市興建陳經綸少年體校上,陳經綸捐資1600萬元,在北京市朝陽中學改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這所現代化中學,他捐資2000萬元。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新會陳經綸中學在陳經綸先生塑像面前舉行聯考誓師大會

1987年,陳經綸捐資1600萬元,在家鄉新會興建了馳名全國的新會陳經綸中學。

在此前的1983年,陳經綸捐資105萬港币,在家鄉新會區羅坑鎮,擴建和修建了他祖父命名的陳沖澄波國小、山咀澄波國小,他還出資承擔了這兩所學校的日常開支,所有的學生均免費上學。也在1983年同一年,他斥資1400多萬港币,在家鄉興建了羅坑鎮陳瑞祺中學。

座落在新會圭峰山南麓的五台山下的江門市新會陳經綸中學,是由陳經綸個人捐資興建的一所完中,于1988年秋季開始招生。為了這所學校,陳經綸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将自己對全校師生的殷切期望寓于校園内一座座設計新穎、造型美觀的建築物裡。比如學校的傳達室,是一個博士帽造型,白玉像廣場,有中國地圖和家鄉新會地圖,也是希望學子們熱愛祖國,奉獻家鄉。學校的圖書館,像墨水瓶,希望學子們在裡面飽覽群書,吸收“墨水”;而像學校的綜合辦公樓,則設計成鑰匙形,寄望老師們為學子們開啟知識的寶庫。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新會陳經綸中學,有階梯教室,教室裡設計了108個座位,乃比喻為“梁山泊108條好漢”,寄望大家能“老實做人、勤奮做事”。另外,校園裡也有“展翅樓”,希望學子們能自強不息、如大鵬展翅,志在四方。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心系祖國家鄉,熱心關注教育和公益的陳經綸先生,捐錢從沒想得到回報,他希望透過自己的捐助,讓自己的财富變為可以惠及全社會文明進步的力量,這樣的人,備受敬重,他的财富也展現了最有曆史生命力的價值。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了不起!陳經綸祖孫三代百年接力慈善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2019年9月,陳經綸伉俪回新會羅坑鎮探親

陳經綸,生于1925年,祖籍廣東新會羅坑鎮陳沖村,自幼在香港生活、成長。在他17歲時,跟随父親陳瑞祺做生意。1950年,父親陳瑞祺(1885-1950)病逝,時年25歲的陳經綸秉承祖業,任香港金滿米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經綸家族,主業是米業,兼做置業投資等業務。當年,他繼承家業時,有在香港的廣利米業、廣恒興米業、廣承興米業、金滿米業,以及正心置業和陳經綸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家族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他也成為香港著名的實業家。

早期,陳經綸從事的是最辛苦的建築業,他日後回憶稱:“那時的日子真苦,我雖是老闆,每天至少要幹十三四個小時。家裡盡管不為吃飯發愁,但毫無奢侈之氣。父親後來做了大老闆,也經常和勞工司機職工同桌吃飯,而為公益事業他卻慷慨解囊,從不吝啬。”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陳經綸伉俪在羅坑鎮的澄波國小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接力慈善,陳經綸是真正的财富英雄。慈善貴在堅持,100多年來三代人接力做公益事業,實在是難能可貴!

早年,陳經綸的祖父陳澄波,從家鄉新會羅坑鎮到香港謀生,起初靠打工維持生計,後來靠做米業發家緻富。靠大米發家的成功案例不少,比如台塑創辦人、有“經營之神”之譽的王永慶,早期就是靠賣大米掘得第一桶金。

賣大米緻富後,家境殷實的陳澄波,熱心公益,他在港島及廣東興辦夜校掃盲,普及教育,經常出錢幫助他的親友鄉鄰安居樂業。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陳經綸的父親陳瑞祺

陳經綸的父親陳瑞祺(1885-1950),名祯祥,字文典,号瑞祺。自幼聰穎的陳瑞祺,曾在家鄉接受鄉下初等教育,到13歲那年,被父親送往香港繼續深造。

陳瑞祺19歲那年,随父親經營米業,有開拓精神的他,後來在越南海防市和西貢市分别開設了米業公司和碾米加工廠。在他30歲時,為拓展香港和越南兩地的大米業務,購置一艘1000多噸位的貨船“黃石公号”,往來于盛産大米的越南與對大米有很大需求的香港之間,經營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米業穩定發展後,陳瑞祺開辦了一家“正心”公司,涉入房地産及建築業,獲利頗豐。

家族第三代陳經綸能被稱為“愛國愛鄉的典範”,也是受家族價值觀傳承基因的影響。抗戰時期,在國家民族大義面前,陳瑞祺以民族利益為重,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他将自家貨船“黃石公号”開到南京港,無償被征用。1939年,家鄉江門、新會被日寇攻陷,出現了嚴重米荒,到處是難民。陳瑞祺一家将大米從香港運往家鄉,赈濟家鄉。1941年,香港也淪陷了,陳瑞祺将大米和購買的棉衣派人運到深圳寶安,發放給無家可歸的難民。

事實上,早在1915年廣東珠三角大水災時,陳瑞祺與父親一家人就運了大量的大米,救濟災民。在上世紀30年代,陳澄波、陳瑞祺父子曾為新會羅坑陳沖貧困鄉親,捐建了幾百間房屋,還長年給貧困鄉親發錢發物。愛國愛鄉,也不止将愛撒向自己老家,1935年山東爆發水災時,他們曾派人到當地赈濟錢糧。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陳經綸伉俪在“瑞祺堂”圖書館

在新會羅坑鎮陳沖村,陳瑞祺于1927年以父親陳澄波為名,建立了澄波第一、第二國小,當年他承擔全部辦校費用,且免費招收學生。在1932-1934年,他再次撥款10餘萬元,擴建校舍。至2022年,從陳澄波、陳瑞祺父子,再到孫子陳經綸,在家鄉已經有95年辦校曆史了。

在上世紀30年代,陳瑞祺又花巨資在廣東的廣州、佛山、江門,新會,以及香港、澳門興辦了20多間“澄波義校”,而且學生均免費就學,一直到抗戰時期被迫中斷。其目的就是掃盲,提高國民文化素質。

今天的羅坑醫院,就是建在陳瑞祺1948年建成的“慈賢孝醫院”舊址之上的。當年,陳瑞祺不光辦醫院,而且還給醫院配置中西醫醫生和護士,免費為本鄉鄉親診療、為孕婦接生。另外,在新會人民醫院,我們也可以看到“陳瑞祺紀念樓”。

陳經綸祖孫三代人的行善及創辦公益事業,其錢财花費多少,恐怕很難統計,但有一點,他們的精神是長存世間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也相信,陳經綸家族的事業一定能基業長青。

了不起新會人!祖孫三代百年慈善,陳經綸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澄波學校

家訓,是家族前行的一盞指路明燈。

陳澄波生前,常教導子孫“邦鄉乃家之源,富貴切不可忘之”,這一百餘年,其家族數代人繼承了他的愛國愛鄉之遺志,并将這個優良傳統代代相傳。

1950年,陳瑞祺病逝後,陳經綸等子輩,不僅将祖父、父親在家鄉辦起來的學校、醫院繼續辦下去,而且陳瑞祺在世時支付的辦學、辦醫費用,依舊每月撥付。

在港澳兩地,他們也辦起了“陳瑞祺中學”、“陳瑞祺國小”。

1985年,是陳瑞祺誕辰100周年,家鄉新會特意為其舉辦紀念會議,盛況空前,有的與會者特意遠道專程而來。

版權聲明:《一波說》所釋出文章及圖檔之版權屬作者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作者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