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度勞模風采】火紅爐火輝映赤子之心——董旭

作者:甘肅國資

火紅爐火輝映赤子之心

——記銅業公司熔煉分廠合成爐工序長 董旭

2003年,1981年出生的董旭大學畢業後就業于金川集團銅業公司熔煉分廠。十幾年來,他紮根火法冶煉一線,刻苦鑽研,總結歸納,掌握了各種冶金爐窯冶煉技能,創新創效,為生産“排憂解難”,先後獲得過金川集團先進生産者、銅業公司精益改善明星、最美金川青年等榮譽。

在多年的工作中,董旭無數次排除裝置故障,在廠裡已傳為佳話。他提煉的“五步更換風動溜槽底闆”“三控兩堵落閘闆”“喉口部結焦抑制操作法”等創新項目大幅縮短單次停料檢修時間4—6小時,他參與的“降低合成爐重油消耗”項目,年節約成本178.59萬元。

電子檔案促生産

關鍵時刻,董旭能及時準确排除裝置故障、快速恢複生産,靠的是他的“電子檔案”。在合成爐中控室電腦中的那份電子檔案裡,分門别類記錄了近年來合成爐各種裝置故障發生時間、原因、排除解決方法。用董旭的話說,隻有你對現場每台裝置的健康狀況了如指掌,才能在處理故障時得心應手。為每一台裝置建立單獨的故障消除電子檔案,遇到類似問題在電腦中搜尋關鍵詞就能很快查找出故障原因、解決方式,為修複裝置提供依據,為分廠生産争取寶貴時間,同時也能為後輩力量的培養提供鮮活教材。

【2021年度勞模風采】火紅爐火輝映赤子之心——董旭

圖紙布袋創效益

2012年,董旭負責合成爐幹燥系統工藝技術時,發現幹燥布袋收塵器濾袋消耗量大、成本高、崗位操作人員技能不足,為此他多次深入現場對布袋收塵器進行技術改造。為確定改造後的運作效果,崗位實作精準更換、經濟更換,他将幹燥布袋倉裡的1200條布袋搬到了圖紙上,并對每條布袋進行定位,标記更換時間,詳細記錄更換的布袋出現的易損點,在絕不浪費一條新布袋的情況下推算布袋使用周期,使布袋消耗量逐年下降。2017年,他提出用低壓脈沖旋轉反吹收塵器替代項目,成功實施後使濾袋壽命由1年延長到3年以上,年節約檢修時間達144小時,創造效益550萬元。

三件“法寶”搞成果

董旭高大的身影一會兒出現在合成爐爐後牆壁,一會兒出現在爐前溜槽,一會兒攀扶着樓梯閃進循環水套處……合成爐廠房有十層,身為區長的他無論多忙,每天都會拿着三件“法寶”——測溫儀、直尺、筆記本從一樓爬到十樓,深入生産現場,像精心呵護孩子似的觀察監測循環水的溫度、爐體的溫度、鍋爐牆壁的溫度;檢查溜槽内部、外部、邊沿有無水管滲漏,如果出現縫隙,則記錄裂縫深度、長度,沖刷凹坑的深度,力求精确無誤測量出幾毫米的微變。董旭用腳步丈量出的長度,用細心觀察的眼睛,時刻關注現場實際狀況,多方面采集相關技術人員和崗位職工的意見,從專業化角度努力改善現場操作環境,實作裝置設施精益管理,降本增效。他獲得創新成果20餘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6項,其中兩項獲金川集團技術改進二等獎、技術創新項目優秀獎,1項獲第三屆世界發明創新論壇“文明創業獎·項目獎”,1項獲金川集團QC成果一等獎,1項獲全國QC成果優秀獎。

兩個“死理”帶團隊

在董旭辦公桌上有一個黑色筆記本,逐一記錄着他當天要完成的工作,每天臨下班前他都要梳理檢查一下,哪項工作完成,哪項沒有完成,沒有完成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多方協調的問題,他會書寫出第二天的解決方案,應對的措施;如果能完成的未完成,即使加班加點,他也要保證當日事當日畢。

53萬噸有一位吊車工操作失誤抓錯料,原料理化名額改變,造成合成爐配料波動,身為作業區長的董旭依據考核制度對其進行了考核。有人私下求情,說你何必認死理,不是沒啥事嘛,下不為例得了呗。董旭說,有些情可講,有些情不能講,一個誤操作,導緻多少人的汗水和辛勤勞動付之東流。如果我今天給它留了情面,那就是對合成爐整個工序崗位工精心操作的無情,甚至是對熔煉分廠全體員工的無情。

100多人的合成爐工序在董旭“嚴細融入一切”的引領下,圍繞安全生産、降本增效提出近600項合理化建議,湧現出金川集團及以上技術狀元、标兵、能手17人,主操手、爐長30人,6名優秀職工成為班組長,7名優秀職工成為工程技術人員。2018年,他帶領的團隊榮獲“金川集團公司勞工先鋒号”“金昌市勞工先鋒号”榮譽稱号。

(來源:金川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