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山村裡開起了考古展

作者:新福建
小山村裡開起了考古展

對于每一位前來參觀的村民,廈大考古隊師生都會為之熱情講解。

小山村裡開起了考古展

廈大學子與殿基村村民在發掘現場共同工作。

“你說這些陶片,竟然有5000年那麼久?!”

18日,聽到廈大考古隊員的講解後,浦城縣仙陽鎮殿基村村民伍智雄驚訝地睜大了眼睛。在他眼前,20多平方米的展廳窗明幾淨。不久之前,這裡還隻是殿基村村部一間普普通通的閱覽室,是廈門大學考古隊讓它換了模樣。

展櫃裡,新石器時代墓葬中出土的陶罐、陶簋、網墜、石镞及一些印有紋飾的陶片靜靜地述說着久遠的曆史……它們都是考古隊在殿基村最新的考古發現。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個小小的考古展廳,讓村民足不出村便能了解腳下這片土地的過去。對于自己的勞動成果,考古隊員都非常樂意講述。他們最津津樂道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組燒土剛被發現時,被認為可能是窯,過了幾天則感覺是竈。大家用手鏟刮了一陣,又覺得它像是某種建築,還有的專家判斷其為一段倒塌的牆體——答案還在研究中,但這個抽絲剝繭的過程,屢屢讓參觀者直呼過瘾:“原來考古也挺有趣,好像在破案!”

如果不是這個展覽,殿基村村民并不知道,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原來孕育過古老文明之光。

在殿基村,坐落着一處馬道坪遺址,探測年代可追溯至約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去年10月開始,廈門大學曆史系聯合南平市文物保護中心、浦城縣博物館,組織廈大師生在此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考古發掘。

盡管這次發掘已是廈大考古隊第三次來到殿基村,但村民們并不知道也不太關心山上的考古隊員每天在鼓搗些什麼。

“我從沒去過博物館。”這是廈大學子在村中進行鄉野調查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對村民來說,日常勞作占去了他們大部分時間,考古隊隻是一群陌生人。

但在同學們看來,為考古隊提供食宿,以至村民幫工參與現場發掘,使得這個閩北小山村早已和考古産生了深度聯結。

殿基村黨支部書記吳志斌坦言:“考古隊前幾次來的時候,我們也想做點什麼,但村裡沒人懂考古的這些事,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了與村民共享考古成果,廈大師生決定就地取材,在村裡辦一個考古展。盡管沒有先例可依,師生們也着實頭疼了好一陣,但在村委會和村民的支援下,一組展示考古工作流程的“考古工作展”沿着村中道路完成設定,而布置在村部閱覽室的“考古發現展”也成了村裡的“網紅景點”。

開展那天,80多歲的村民姜富孫開心地當起了義務講解員:“這可是我們村馬道坪遺址挖出來的寶貝,有5000年曆史嘞!”

同學們也很自豪。他們憧憬着,把馬道坪遺址作為長期的田野考古實習與研學基地,努力發揮考古學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