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佛山文脈·視訊」九江煎堆 香脆手藝傳百年

作者:羊城派
「佛山文脈·視訊」九江煎堆 香脆手藝傳百年

出品 策劃/統籌 謝紅

文、圖、視訊/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正傑 通訊員 梁平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對于道地的廣東人來說,金黃的煎堆象征喜慶和财富,是過年不可或缺的食品。它色澤金黃,表皮薄脆清香,又柔軟黏綿,餡料香甜可口。其中,省級非遺項目的九江煎堆,是全國唯一一種扁圓的煎堆。

廣東的煎堆都是花生、芝麻、爆米花、片糖……材料大同小異,外形大多是球狀,但為何唯獨九江煎堆是扁圓的?作為廣東人,也許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中緣由。近日,帶着這個疑問,記者來到九江一探究竟。

「佛山文脈·視訊」九江煎堆 香脆手藝傳百年

曆史悠久的煎堆

在佛山南海九江鎮官令村,羊城晚報記者老遠就聞到空氣中肆意飄蕩的油香味。順着這股油香味,記者來到一家煎堆加工場門前,看到開着大車小車的客人,把選購好的煎堆放到車上。來自禅城的陳先生一下子就購入十箱,把小面包車的貨廂都擠滿了,“這是廠裡給員工過年的禮物。”他邊擺放貨物邊對記者說,來這裡采購已經十幾年了,員工都忘不了這種過年的味道。

「佛山文脈·視訊」九江煎堆 香脆手藝傳百年

煎堆曆史悠久,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據記載,唐代以前稱“煎錘”,後來在南宋時期随着群眾逐漸從中原南遷到嶺南周邊居住,煎堆也随之傳入了廣東。清順治《南海九江鄉志》和清光緒九年(1883)版《九江儒林鄉志》也有炸煎堆的記載,其屬春餅的一種,俗稱煎堆,初時為家庭自制自用,并不作商品出售。

作為九江的傳統年貨特産,酥化爽脆的煎堆是春節期間每家每戶饋贈、款客、賀年和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一百多年來,九江煎堆已成為味覺标簽,融入當地人簡單而溫暖的過年記憶。無論身處何方,家鄉味飄于四海而不散。記住這一種味道,就忘不掉那個故事、那段情感、那片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

“隻要吃過,就忘不了這種味道。”遠在南美的關小姐每年都托九江的鄉親把本地煎堆郵寄過去。20多年前,她随家人到外國生活。“這種味道維系着親情紐帶,鄉土情的滋味永難忘。”她對記者說。

據不完全統計,九江的海外僑胞約60萬人,每逢春節九江華僑都會想方設法購買九江煎堆作年宵,郵寄九江煎堆成為維系濃濃鄉情的一道獨特記憶。

曆經創新的煎堆

2015年11月,九江煎堆制作技藝成功申報為省級非遺項目。作為非遺傳承人第五代傳人的胡嘉傑,接手“鄒廣珍·珍記煎堆”的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年。為了準備今年春節的應節煎堆,他從去年底就開始忙碌。羊城晚報記者見到他時,其正在熬制糖漿。

胡嘉傑的祖先鄒便南是九江扁圓狀煎堆的創始人,後來鄒便南将煎堆店傳給兒子鄒日全,鄒日全又将店傳給了二女兒鄒珍珠,之後将店傳給了胡嘉傑的父親胡伯倫。

據鄉民相傳,光緒末年,鄒便南開始制作煎堆在九江圩場擺賣。至民國時期,鄒便南在太平東路開設“鄒廣珍”店,不斷改進工藝及創新品種,以九江酥皮大煎堆而聞名遐迩。

以形狀論,九江煎堆無疑是中國煎堆“家族”中最富地方特色的一種。與大多數煎堆呈圓球形不同,九江煎堆呈扁圓狀。這一大改變據傳與九江人鄒便南有關。相傳鄒便南做煎堆時不小心掉到地上,無意中用腳踩扁,後裹上面皮炸出來,味道更佳,也更酥化,推出市面廣受歡迎。

“形狀更多是與煎堆面皮成分有關。”胡嘉傑認為,九江煎堆用的是全糯米粉,這是與其它煎堆最大的差別。

九江大谷喜相逢煎堆屋負責人朱浩成也贊同這種說法,他提出,采用舂出來的糯米幹粉與别的不同。

另外,朱浩成表示,年末歲初正是煎堆各種原材料的上市佳期,是以這時候生産出來的九江煎堆也是全年最好的。

針對有顧客反映煎堆有黑點(油渣)的情況,朱浩成經反複比較,發現采用不鏽鋼鍋來炸黑點就會消失,是以全部棄用了鐵鍋。

「佛山文脈·視訊」九江煎堆 香脆手藝傳百年

記者在加工場看到幾台在不斷旋轉的機器。“這是離心機,用來脫油。”胡嘉傑介紹,1997年開始,店裡不再用傳統自然脫油的方式,“自然脫油要一周,用機器脫油隻要15分鐘,而且效果更佳。”但也有顧客特意要求他提供不脫油的煎堆,據說更“松化”。“一百個顧客一百個要求。”他笑稱。

在煎堆面皮要沾上白芝麻的工序中,胡嘉傑表示:“當年阿嫲鄒珍珠規定不準拍煎堆。”不過,他嘗試過沾水輕拍,白芝麻并不會掉下,從此便按此操作至今。這更避免了“走餡”的現象,外觀更漂亮了。

全手工制作求質不求量

目前九江煎堆主要生産者是鄒廣珍與喜雙逢兩家,每天的産量都有數千個,但仍是供不應求。九江煎堆制作技藝之是以會成為省級非遺項目,就是因為其為全手工制作工藝。

“雖然現在有自動化生産的機器,但一些工序無法标準化,例如搓薄如蟬翼的粉皮,不用人手很難掌控。”胡嘉傑表示。不過,作坊式的生産,産量很難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熟悉手工制作工藝的勞工也不多。

「佛山文脈·視訊」九江煎堆 香脆手藝傳百年

由于煎堆是季節性食品,随着近年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朱浩成表示:“很難留得住熟手的勞工。”以前,他開餐廳,年末隻能讓餐廳的服務員臨時“轉型”加工煎堆。

經曆了上百年沉澱的九江煎堆,留給經營者的是使命感,留給顧客的是鄉土情懷。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朱光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