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執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熱情 | 寫在七夕

先交代一下背景:好想寫點東西,趁着七夕,大家都在更新七夕文,我來點不一樣的吧。講講如何保持對生活/工作的熱情。

今天的行文邏輯如下:先講“自嗨”的陷阱,再談不“自嗨”的變化性如何塑造新鮮感,最後來一些驅動力。目的在于随筆寫點東西。

壹 · 棄自嗨

看過一個故事,小李參加了一個寫作訓練營,結束之後興緻沖沖地注冊了微信公衆号,開始更文。開始的時候很積極,到後來慢慢的失去熱情,放棄了更新。

為什麼呢?因為小李每天都把寫的文章發到自己的朋友圈,點贊寥寥。久而久之他就沒有什麼熱情了,感覺也沒有人喜歡,自己感覺沒必要寫了。

先别急着感歎巨星隕落。後來小李在“在行”平台上約見了一位“牛人”。牛人一語道破天機:“你寫的文章是在自嗨,對于其他人毫無用處”。

不自嗨,這是寫作的第一步。執行力,将自己的實踐結果記錄下來,就會有人喜歡。

執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熱情 | 寫在七夕

為什麼會有人喜歡?

促使我上網檢索資訊的原因很簡單:我遇到困難了,需要解決。

我需要知道其他人有沒有遇到過這個情況,遇到這個情況了,前人是如何解決的呢?此時如果有一篇文章記錄了解決這一困難的過程與方法,這篇文章對于我來說就會很有價值。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寫許多C語言技巧沒人看,随意寫一篇 Python 爬蟲文閱讀量輕松上萬;寫Android開發中遇到的問題,閱讀寥寥,碰巧做了一個 Vue 項目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

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第一點,技術不應成為限制行為的枷鎖,會的越多越好;第二,普遍采用的技術,更容易引發熱度;第三,簡單易上手的技術,更受歡迎。

再回到寫文章,假如我寫的内容,對于其他人産生了借鑒意義,這就是有價值。

執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熱情 | 寫在七夕

那麼如何區分“自嗨”還是實用類文章呢?

“自嗨”類型的文章更像流水賬,像是日記;有價值的文章記錄的是真實經曆和真情實感。

貳 · 擁變化

開始的動力源于“自嗨”,怎麼辦呢?如何保持寫作/工作的熱情呢?

這就是這裡我想要講的内容。想要自己做的事情、寫的文章有價值,“棄自嗨”的前提下,就可以注意“驚喜感”。也就是擁抱變化,多整些花樣。讓新鮮感産生的興奮感推動我前行。

執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熱情 | 寫在七夕

如何去擁抱變化呢?

我認為可以通過換位思考、另辟蹊徑、适當放松的方式擁抱變化。

換位思考。即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去考量我的工作/文章,看是否會對他人産生價值,目前還有哪裡可以做的更好。

另辟蹊徑。即放棄目前這條路,尋找其他的可能性。這種方法很适合在陷入瓶頸、遭遇無法逾越的困難時采用。

适當放松。不可連續緊張,要松弛有度。如果讓緊張高強度成為習慣,時刻如此,那就算不上什麼高效了,身體久而久之沒了興奮感。正确的方式是在該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該工作室打起精神,如此有了對比,就有了回報。身體更容易持續興奮,産生更大的效能。

擁抱變化,這是消滅“自嗨”後找尋力量源泉的方法。

叁 · 驅動力

“棄自嗨”和“擁變化”,說到底就是為了“驅動力”。

執行不自嗨 | 如何保持生活熱情 | 寫在七夕

如果總是自嗨,就會失去他人對自己正向回報,成了沒有觀衆的獨角戲。沒有正向回報,就缺少了力量,自然少了驅動力。是以保持熱情的第一步,首先放棄“自嗨”,将“自嗨”時間留給自己,向外展示對他人有價值的一面。

放棄自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開始的回報驅動力。如果感覺到生活/工作很沒意思,就要學着自己去為自己的生活埋下“彩蛋”。

連續加班一周,周末去看一場自己最喜歡的電影。一整天神清氣爽,壓抑的壓力得到釋放。于是放松換來了更高的效率。

解決問題到很晚,吃了很少的東西,肚子很餓。吃一點量很少但是很好吃的很喜歡的美食。瞬間感覺像是到了天堂。懂得饑餓的人更懂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