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武快評|耕地有人種,才能“倉禀實”

作者:新湖南

保證每一畝耕地都得到有效利用,是實作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标的大前提,也是将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底氣。

史晉菁

在剛剛閉幕的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一個重要事項引發熱議——審議《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草案)》。這是近20年來,我省人代會上首次審議法規草案,足見對土地管理的重視。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一望無際的滾滾麥浪和稻浪作為農村的經典圖景,在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土地抛荒、閑置卻成為目前“三農問題”的重要症結。當我們放眼“希望的田野”,除了金燦燦的稻穗,也有不少雜草叢生的耕地長期無人問津。耕地抛荒,令人心疼。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而保證糧食安全首先要保證種植面積。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湖南糧食總産達614.9億斤,居近十年高位。2022年,“糧食産量600億斤以上”的預期目标已經定下,保證每一畝耕地都得到有效利用,是實作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标的大前提,也是将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底氣。

土地抛荒問題如何解決?先要弄清,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地了。“忙活一整年,收成還得看老天爺臉色,不如打工掙得多。”種子、肥料等原料成本導緻的收入壓縮、“農村空心化”帶來的勞動力缺乏等原因,客觀上導緻了大片肥沃的土地無人耕作。此外,依法用地原則被“架空”帶來的“荒了就荒了”的“無畏”心理,也是加重農村土地抛荒問題的重要原因。

“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草案)》圍繞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突出問題,提出“推行田長制,實作耕地保護責任全覆寫”。通過法律手段,找回對耕地的原始敬畏與溫存;通過豐富農業補貼方式、引導生态農業發展、提高農産品附加值等舉措,鼓起農民的“錢袋子”……一系列“組合拳”下來,相信“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場景會永遠定格于三湘大地。

[責編:張英]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