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蠡縣的由來!

明天周六 不限行

建置沿革(一)

蠡縣古地,自黃帝、颛顼劃野分州始,曆經諸朝代。

唐(堯)時此地為冀州,虞(舜)時為幽州,夏商時屬冀州,周滅商後改隸并州,為蠡吾地。

春秋時,屬燕國。

戰國先屬中山國,後屬趙國。

秦代,屬上谷郡。

西漢初因秦制,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屬燕國涿郡。景帝三年(前154年),為陸成先屬中山國,後屬涿郡,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封中山靖王子貞為侯國,屬涿郡。

東漢省入蠡吾縣,治所在今博野縣蠡村,屬涿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改隸河間國。安帝永初七年(113年)封河間孝王開子劉翼(桓帝父)為蠡吾侯,順帝永建五年(130年)更為侯國。

東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析蠡吾縣之故陸成地置為博陵縣,屬河間國。延熹元年(158年),更隸博陵郡,郡治在博陵縣。建安末(219年)複歸隸河間郡。

三國魏鹹熙元年(264年),将博陵縣更名為博陸縣,隸河間郡。

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縣沿襲魏稱,析河間、涿郡置高陽國,并為國治。

南北朝北魏景明元年(500 年),将博陸縣改名博野縣,并徙治于今蠡縣城關,隸高陽郡。北齊時,将蠡吾縣(今博野)入博野縣(今蠡縣)。

隋開皇三年(583 年),博野縣罷郡改屬瀛州(今河間),大業三年(607 年),更隸河間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博野縣改屬蒲州(治高陽)。五年(622 年)始置蠡州, 治轄博野縣。八年(625 年)蠡州廢,博野還屬蒲州。九年(626年)複置蠡州,博野仍隸之。太宗貞觀元年(627 年)改屬瀛州。玄宗天寶元年(742 年),更隸河間郡。肅宗至德二年(757年) 複屬瀛州。代宗永泰年間(765— 766年)改屬深州。憲宗元和十年(815年)還屬瀛州,後複屬深州。後唐清泰三年(936年) 十一月,沒于契丹。

後周複之,顯德六年(959年),五月改隸定州。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 年),于博野縣置甯邊軍。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改為永甯軍。徽宗宣和七年(1125 年)永甯軍廢,不久複置,仍領博野縣。

靖康元年(1126 年)縣境陷于金。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 年),永甯軍升為甯州,博野仍隸之。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甯州複改為蠡州。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 年),将博野縣東境(約今蠡縣地)入蠡州,西境(約今博野縣地)入蒲陰縣(祁州), 蠡州隸屬真定路。世祖至元中改隸保定路。至元十七年(1280年)蠡州直隸中書省部。二十一年(1284 年)還屬真定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 年)七月,蠡州改屬保定府。八年(1375年)正月,降蠡州為蠡縣。同年正月,高陽縣省入蠡縣。十三年(1380年) 十一月複析置高陽縣。

來源:蠡縣方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