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作者:答案在這兒

許多人小時候都吃過一種顔色鮮豔多樣,外形像是“金字塔”一樣的糖果,這種糖果可以稱得上是好幾代人共同的回憶了。

大多數人隻記得當時學校會組織免費發放,老師還要確定每個人都吃下去了。這種糖果其實是一種藥物,是為了防治“蛟蛕”在人體内肆意生長的。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因為在幾十年以前,男女老少的體内幾乎都長有蛟蛕。是以為了防治它,國家研制出了“寶塔糖”,并且免費發放,幫助人們對抗這種流行疾病。許多人可能看到“蛟蛕”這一稱呼都一頭霧水,這是因為在民間通常将其稱為“蛔蟲”。那麼,這種蟲子到底是什麼呢?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蛟蛕就是蛔蟲

蛟蛕其實是蛔蟲的别稱,特意提起這個别稱主要是想為大家介紹一下它的來源。衆所周知,大陸是唯一一個文明未出現斷代的文明古國,并且“中醫學”算得上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我們的祖先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于人體的諸多疾病也有了解,并且為了幫助後人,還作了詳細的記述。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蛟蛕這一詞正是出自于現存最早的中醫著作《靈樞》當中,它與《素問》合稱為大家熟知的《黃帝内經》,對于中醫尤其是針灸具有重要意義。在《靈樞》當中是這樣描述蛔蟲的,“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也者,是蛟蛕也”。到了明清時,著名醫學家張志聰著有《靈樞集注》,對蛟蛕這一詞作了現代解釋,他說,“蛟蛕者,蛔蟲也”。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可見,早在幾千年前,中國的古人就知道蛔蟲的存在了,并且根據症狀給它取名為“蛟蛕”。待到後世不斷演變,才将這一名字換成蛔蟲,畢竟蛟蛕這一詞看起來和“蛟龍”還有些類似,将一條蟲的名字和威猛的龍起得差不多,确實不合時宜。

蛔蟲屬于無脊椎動物,是一種寄生線蟲。它的集聚地往往位于人體的小腸内,從圖檔來看成體的顔色是淺粉色或者淺黃色,在體表有着明顯的橫紋,和蚯蚓的外形有些相似。雄蟲和雌蟲并無明顯差異,不過雄蟲的尾部經常會呈現出卷曲的狀态。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蛔蟲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是人類體中最為常見的一類寄生蟲。不僅如此,蛔蟲的感染率還非常高,能夠達到70%以上。如果按照感染地域差異來看的話,農村的感染率要比城市高,按照個體看的話,兒童的感染率是明顯高于成人的,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的童年回憶裡都有着“寶塔糖”身影的原因吧!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醫學上人類感染的蛔蟲被稱為“人蛔蟲”。因為除了人以外,還有不少生物也會感染蛔蟲,而這些蛔蟲的品種不相同,是以要作出區分。感染蛔蟲一般是因為誤食了含有蛔蟲卵的食物或者水,蛔蟲卵便會順着它們進入人體。蟲卵通常會在十二指腸内孵化,随後幼蟲就會鑽進小腸内。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感染蛔蟲後的人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症狀,比如說惡心、嘔吐、腹痛和上腹絞痛等等,小孩子會出現明顯的食欲消退情況,夜間還會有驚厥、磨牙的表現。總的來說,蛔蟲對于人體的傷害還是很大的,經常會引起并發症,比如闌尾炎、腸梗阻和腸穿孔等等。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而幾十年前大陸男女老少的體内幾乎都有蛔蟲,當時的人們深受蛔蟲感染的困擾,尤其是小孩子感染嚴重時會出現生長發育障礙。不過在步入了21世紀之後,這一現象有了顯著改變,甚至現在“感染蛔蟲”這種事情已經很少聽說了,隻是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後的山區或者農村中仍有存在。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蛔蟲病為何會突然減少

從《靈樞》當中記載的蛟蛕,再到上世紀時廣泛傳染的蛔蟲病都可以看出,這種寄生蟲已經在大陸存在了很長的時間,困擾了很多代人。可是,現在卻已經鮮少聽說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全國重點傳染病和病媒生物監測系統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22個土源性線蟲病監測點人群蛔蟲感染率為0.76%。

原來并不是大家的錯覺,從資料報告就可以看出,大陸現在感染蛔蟲的人群确實已經非常少了。而這種大幅度改善的現象出現與諸多因素有關,可以說,是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之下才讓蛔蟲感染率“突破新低”。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首先,從宏觀上來說,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于蛔蟲病來說影響巨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上文中蛔蟲感染的地區差異就可以看出來,經濟和環境相對落後的農村感染率更高。過去的一些農村地區在飲食、飲水方面條件都不太好,人們常常會飲用“生水”,而蛔蟲卵就會随着生水進入人體。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現在則不同了,現代的農村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不僅在自家分得的宅基地當中蓋起了漂亮的房子,飲食、飲水相較之前也更加幹淨衛生了。是以當下已經鮮少有農村人受到蛔蟲病的困擾,感染率自然也就下降了。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其次,就是“每個人”的努力了。從病因調查就可以看出,幾十年前大家并沒有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再者對于瓜果蔬菜往往尚未洗幹淨就急着吃。而現在這一情況已經有了明顯改變,勤洗手已經變成了心照不宣的事情,此外對于瓜果蔬菜的清洗人們也表現得更加耐心。是以,是大家的個人衛生意識提高使得蛔蟲的感染率不斷降低。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最後,就是國家對症下藥的“驅蟲治療”。不論是大家童年記憶中的寶塔糖還是現在,大陸對于感染地區的調查和防治工作從未掉以輕心。

并且對于不同感染區域還有着不同的治理方法,像針對高感染地區的人群就會施行全民驅蟲。總之,國家的積極應對使得群衆的防病意識也得到了提升,是以中國蛔蟲感染率下降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童年記憶:寶塔糖

寶塔糖的味道雖然不如現在的諸多糖果香甜,但卻是無數人甜蜜的回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寶塔糖出現的時間是上個世紀的70、80年代,由于當時的中國經濟并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是以人民的生活條件與現在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是以,那個年代出生的小孩子并不能像現代的孩子們一樣“随時有糖吃”,對他們來說,吃糖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隻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吃到糖果。而由蛔蒿制作而成的寶塔糖就成為了大家最期待的“額外糖果”,因為即使不到過年,也可以吃到寶塔糖。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值得一提的是,寶塔糖最初并不是我們記憶中的模樣和顔色,而是普通的藥片。而小孩子向來對吃藥這件事情是非常抗拒的,是以制藥的人就迎合了孩子們的喜好,将其和一定比例的食用糖漿一起加工,随後再為成品進行染色,讓它變成了五顔六色的圓錐體“糖果”。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果然,這一外形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大家也不再抗拒驅蟲,畢竟這個“糖果”吃起來甜滋滋的,這一做法可謂是“一箭雙雕”。

1970年出生的合肥市民馬先生笑着對記者回憶:“我們小時候基本沒有零食吃,有種一分錢一小塊的‘牛屎糖’也隻有到過年時才能吃到,寶塔糖倒是年年春天要吃。

可見,寶塔糖是不少人心中甜蜜的回憶。而為了使大家的蛔蟲病得到防治。那時種植寶塔糖原料蛔蒿的基地甚至擴大到了8640畝,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孩子可以食用寶塔糖,全民都可以服用以治療預防蛔蟲。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不過,目前随着蛔蟲病的感染率不斷下降,曾經“必備”的寶塔糖也漸漸銷聲匿迹。但是不管怎麼說,它都象征着一代人的記憶,時至今日,當年吃糖的情景與那種甜味兒仍在我們的記憶中永久留存。

其它的寄生蟲疾病

如今大家很少聽說過蛟蛕了,但是其它的寄生蟲卻依舊存在,是以我們不應該掉以輕心。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仍然要提高警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幾種現在比較常見的寄生蟲疾病,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根據相關醫學工作者介紹,目前比較突出的寄生蟲疾病屬于食源性寄生蟲。這種疾病大多也是“病從口入”,與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專家指出,華支睾吸蟲是目前最流行的食源性寄生蟲疾病,嚴重地區的人群感染率甚至超過了23%。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食源性寄生蟲主要指的是因食用生食或者半生食物而感染的疾病,比如大家現在喜歡吃的生魚片、生腌蟹、冰鎮螺肉等等,都是傳染源。可見,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我們面臨了新的問題,專家認為這樣發展下去會威脅到多數人的身體健康,對于大陸的食品安全也非常不利。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肝吸蟲病是流行最為嚴重的食源性寄生蟲病,主要由華支睾吸蟲感染引起。2015年啟動的第三次全國人體重點寄生蟲病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農村華支睾吸蟲感染率0.23%(權重率),推測感染人數高達1517080人。

而感染率最高的地區集中在廣東、廣西和黑龍江,主要是由于這些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導緻的。是以專家指出,雖然生食吃起來确實非常的“爽口彈牙”,但是還是适量食用。

愛給中國孩子“吃糖”的科學家

如果說寶塔糖是過去幾代人的童年回憶,那麼有這樣一種“糖丸”,現代的小孩子仍然會食用。這種乳白色的糖丸看起來就像是“奶球”,而它其實是為了防治脊髓灰質炎的。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脊髓灰質炎也叫作小兒麻痹症,這種病常常在7歲以下的兒童群體當中出現。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孩子可能會終生殘疾,更嚴重的會窒息死亡。是以,有一位名叫顧方舟的科學家臨危受命,開始了“藥劑”的研究工作。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實驗當中的顧方舟不僅以身犯險将自己作為了試驗品,在I期臨床試驗階段飲用了疫苗溶液。還讓自己的兒子也服用了疫苗,以此來證明疫苗的安全性。這樣“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實在是讓人佩服,是以他也被許多人稱為“糖丸爺爺”。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推廣下,中國的脊髓灰質炎狀況日漸變好。

幾十年前男女老少體内幾乎都有蛟蛕,現今卻很少聽說,原因何在?

“糖丸爺爺” 顧方舟

2000年,經中國國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 西太區消滅脊髓灰質炎證明委員會證明,中國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傳播已被阻斷,中國成為無脊灰國家。

這就是大陸“最可愛”的科學家,他們不僅為了人民奉獻了一生,還設身處地的為祖國的後代們着想。也是以,即使和無數中國孩子未曾謀面,卻成為了大家心中永遠的“糖丸爺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