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十年時間從奴才奮鬥到貴妃,死後被滅族

清朝皇帝選妃,既重視民族區分又重視血統高貴,是以出身低微的漢族女子想在後宮中出人頭地,簡直難比登天。不過,還是有人能夠在千軍萬馬中闖過“獨木橋”,為自己和家族掙出一份前程,《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其真實曆史形象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十年時間從奴才奮鬥到貴妃,死後被滅族

高貴妃為漢族官員高斌之女,與“那拉氏、富察氏、鈕钴祿氏”等滿蒙貴族比起來,實在上不得台面。高斌本來隻是内務府包衣世家,也就是皇室的專用奴才,興衰榮辱隻在皇家一句話而已。

當時根據慣例,每三年,皇帝要進行一次選秀,滿蒙貴族之女通過選秀,就可成為皇帝的嫔妃;而身為内務府世家的高氏,就算入選也隻是一名“侍女”。雍正初期,高氏通過選秀,被指派給弘曆為侍女,相當于《紅樓夢》裡“平兒、襲人”等角色。

雍正12年,高斌晉升為江南河道總督。作為著名的水利專家,高斌為人謹慎,處理河道事務井井有條,這讓雍正非常高興。為了表彰高斌功績,雍正下旨,将高氏由侍女冊封為側福晉,後宮地位僅在富察氏之下。

乾隆即位後,按照慣例,将高氏晉升為“貴妃”。從侍女到貴妃,高氏用了10年時間,實作了人生的逆襲。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十年時間從奴才奮鬥到貴妃,死後被滅族

雖然已經成為貴妃,但高氏作為漢族包衣,家族身份甚是低賤,為此,在高氏晉升不久,乾隆就将“高家”從内務府包衣直接拔擢為“滿族鑲黃旗”,并賜姓“高佳”。為了顯示尊貴,高氏還享有了格格、王福晉和三品以上命婦到她的寝宮跪拜叩頭朝賀的禮儀,乾隆還将雍正原配皇後的寝宮賜予高氏居住。

滿清後宮規矩甚嚴,後宮妃嫔不得随意與母家接觸。但在乾隆二年,高氏的母親,得以進宮拜見,并得到乾隆賞賜;三年後,第二次進宮,叩見乾隆,并與之一同看戲,并賞賜金銀細軟等物,三年之内家人兩次進宮,這在整個滿清後宮之中及其罕見,寵幸之優渥,可見一斑。

高貴妃雖然受寵,但體弱多病,長期卧床,乾隆十年,已經到了藥石難治之時,為了沖喜,乾隆将她晉升為“皇貴妃”。不久後,高氏病逝。乾隆在她死後不久,由500名喇嘛誦經9日為其超度,并親自為其賜谥号為“慧賢”,意為“靈慧、德才兼備”之意。

對高氏,乾隆一直念念不忘,多次在詩中寄托哀思,累計有16首,最晚的一首詩是乾隆54年所作。雖然不及富察氏200首之多,但作為一名貴妃來講,也殊為不易。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十年時間從奴才奮鬥到貴妃,死後被滅族

乾隆此人,外寬内疑。作為一名侍女,高貴妃能晉升為側福晉、皇貴妃,除了美貌之外,高氏的性情也頗為溫柔娴雅,這也能從谥号中看出。

但高氏去世後,娘家卻接連出事。父親高斌多次辦差不利,在查辦某次貪贓案中,被革職留任,并在同年被革去内閣學士之職。幾年後,因黃河決口,作為河道總督,高斌處事不當,被綁赴刑場陪斬,把高斌吓得魂飛魄散全身癱軟,但因是愛妃之父,乾隆也未處罰太過,算是給了個預警。

高斌死後,高貴妃的弟弟高恒、侄子高樸素,相繼因“兩淮鹽引案”、“私鬻玉石案”被乾隆處死,據說,在處死高恒之前,傅恒還曾經奏請乾隆看在高貴妃的面上,免其一死,被乾隆帝當面“怒怼”,吓得當朝“國舅爺”不敢再發一言。

以侍女之卑賤,經過多年經營,終于成為一人一下,萬人之上的貴妃娘娘,高氏的一生可謂精彩紛呈,跌宕起伏。在她死後,如果家族能夠事事謹慎,小心侍君,足可以保得一生富貴。然則,人心不足蛇吞象,作為皇親,竟然敢知法犯法,觸碰到了皇帝逆鱗,自取其禍,可見,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誠不欺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