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年專題”今天過小年:這些民間習俗你知道嗎?

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我們就要迎來2022年的春節了,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我們要經曆小年和臘月諸多個節日,這都是為了過年而準備的日子。每一個臘月節日都有習俗,就讓華商報-二三裡資訊帶着大家,先從小年開始了解吧!

小年由來與南北時間差異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竈日,又稱“小年” [12] 。民間祭竈,源于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竈。造也,創食物也。”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竈神信仰是民間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據大陸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竈,謂竈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範成大所作的《祭竈詩》:“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小年,通常指掃塵、祭竈的日子,被視為“忙年”的開始。由于南北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竈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區也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竈王爺也給拜了,是以北方地區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新年專題”今天過小年:這些民間習俗你知道嗎?

小年民間習俗

吃餃子

北方在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竈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接風面”。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将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新年專題”今天過小年:這些民間習俗你知道嗎?

吃竈糖

吃竈糖流行于北方地區,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竈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掃塵土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大陸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闾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淨淨迎新春的氣氛。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過了小年,離春節隻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寫春聯

“二十四,寫大字”也是過小年的一種習俗。“寫大字”就是要寫春聯,比如貼在大門上的,會是類似“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之類的句子,表現美好願望。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婚嫁

過了小年,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别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文章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新年專題”今天過小年:這些民間習俗你知道嗎?

(編輯 王英)

參考資訊來源:新華網

文中圖檔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