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崇禮民俗“打柳子”你了解多少?

對崇禮民俗“打柳子”你了解多少?

資料圖:崇禮地區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打柳子”。 董宇 攝

(冬奧問“冀”)對崇禮民俗“打柳子”你了解多少?

中新網石家莊1月26日電 鑼鼓喧天,獅龍鬥舞。熱鬧的人群中,一名長者身披羊皮襖、頭頂壽龜、手持柳條、一聲吆喝,一群頭頂蜻蜓燈、白菜燈、西瓜燈的姑娘、小夥們簇擁而上……這就是崇禮地區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打柳子”。

“打柳子”是崇禮區唯一進入張家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項目,起源于本地的啕賴廟村,最初因依靠拍打柳棍為表演伴奏而得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據《崇禮縣志》記載,康熙五十一年,啕賴廟村建關帝廟,農民通過“打柳子”的方式拜三官,即舉行祭天、祭地、祭水的儀式。後人相傳下來,多在廟宇前舉行,一般安排在農曆正月十二至十六日,三日内還逐戶拜,鄰近村互相拜,目的是祈求“神靈”保佑合家歡樂,五谷豐登。是以,當地有“正月十五鬧花燈、正月十六溜百病”的俗語。

對崇禮民俗“打柳子”你了解多少?

資料圖:崇禮地區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打柳子”。 董宇 攝

據當地宣傳部門介紹,在逝去的歲月中,張家口蔚縣的秧歌、康保的二人台幾乎家喻戶曉,唯有崇禮“打柳子”如同藏在深閨的姑娘,隻在崇禮境内的深山村落中露面,是隻有崇禮人會演藝,崇禮人在欣賞的民俗形式。

北京2022年冬奧會即将在家門口舉辦,近年來,崇禮區有意識地對本地的傳統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深度挖掘、保護和傳承,力争把崇禮的特有文化展示在世界面前,讓崇禮本地的民俗成為世界人民的“冬奧記憶”。(郝烨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