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假,一半學生被這10大壞習慣害慘!補習慣比補課更重要!

寒假生活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但是,離開了老師,如果家長不加以限制,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養成壞習慣。

提醒各位家長,寒假裡千萬讓孩子遠離這10大壞習慣,希望家長重視起來!

寒假,一半學生被這10大壞習慣害慘!補習慣比補課更重要!

人在一個熟悉又舒适的區域裡,會習慣性變懶,然後堕落再堕落,直到假期結束。

以下這些行為,你家孩子占了幾條?

中午才起床

“起床吃飯啦,快十二點了。”此時,你用最大嗓門喊孩子起床。

放假沒幾天,孩子的生活作息完全被打亂。

不吃早飯,不想洗頭;不想出門,不想運動。

每一天,孩子都是“睡到自然醒”。

晚起成了假期的常态,一天總是從中午開始。

淩晨才入睡

說好的早睡早起身體好,說好的自律,一到假期,就抛諸腦後。

晚睡晚起,完全不顧健康。

很多孩子為了玩遊戲或者看某部電視連續劇,為了聊天為了還沒寫的作業,找各種理由到淩晨以後才睡覺。

手機是命

寒假裡,很多家長都在反映一個普遍現象:孩子在家裡,不是玩電腦、iPad,就是拿着手機看個沒完。總是手機不離手,缺乏假期生活規劃。

沒有合理的假期生活時間表,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低頭族”“手機控”。電子裝置帶來新鮮好玩的體驗的同時,也在無孔不入地誘惑着孩子們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讓他們迷失其中。

寒假,一半學生被這10大壞習慣害慘!補習慣比補課更重要!

無所事事

張嘴必說“沒勁”,閉嘴則曰“沒意思”,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不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麼。

百無聊賴卻不肯邁出尋找興趣的步子。說好的要做的事,想學的知識,到頭來,沒有一件事是能堅持下來的。

超過24小時沒看書

每次放假回家,做的最自信的事情就是:準備了一堆書,以為自己會好好讀書。

結果一本都沒讀完。

花錢大手大腳

春節期間,每個孩子都會收到來自長輩的壓歲錢,對于這筆壓歲錢,每個家長的解決方法都不一樣。

大部分家長都是沒收孩子的壓歲錢,借口通常都是:爸爸媽媽先幫你收着,以後長大了還給你。

還有的家長會讓孩子自由支配,孩子沒有理财觀念,花錢就會大手大腳。

其實壓歲錢是培養孩子财商的利器,家長們可以借由壓歲錢,培養孩子的理财觀念。

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把壓歲錢存起來,讓孩子自由支配,但是家長要起監督作用,家長也可以幫孩子拿去理财,但是要和孩子商量着來,和孩子解釋清楚,在孩子的同意下,才可以這樣做,這樣的做法,讓孩子既有了參與感,又培養了孩子的理财觀念。

寒假,一半學生被這10大壞習慣害慘!補習慣比補課更重要!

沉迷遊戲

電子産品是孩子假期最大的敵人,長期盯着手機、電腦、電視,會影響孩子的視力,更會影響孩子的上進心。

對此,家長一定要嚴格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堅決按照約定的規矩執行。

另外,避免孩子沉迷于電子産品的最好方法,就是家長多陪陪孩子,陪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出去玩,陪孩子聊天等,這樣會轉移孩子對電子産品的注意力。

飲食不均衡

三餐飲食不均,早餐移至中午,午餐移至下午或晚餐。然後夜裡需要加宵夜。

這是許多學生放假期間的通病,除了飲食不規律外,就是嚴重的偏食,肉類産品攝入過多。

蔬菜和水果則相對攝入較少,零食和飲料攝入太多,白開水喝得較少,身體健康問題時有發生。

寒假,一半學生被這10大壞習慣害慘!補習慣比補課更重要!

缺少交流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孩子開始讨厭父母的唠叨......

父母有許多做法已經讓孩子看不慣,甚至讓孩子不習慣,原本親近的父母似乎一夜間變得陌生了。

孩子可能不願意與父母溝通,年少輕狂時,總是忽略家的作用,青春成長時,往往離經叛道,大腦中的知識越來越多,越覺得父母絮叨甚至有些幼稚,父母越是勸導就越是反感,甚至經常與他們采取敵對的措施。

越來越懶

寒假天冷,很多孩子都喜歡宅在家裡不出門,每天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來打發時間。于是越來越懶!

是以,家長每周要抽出時間,帶孩子出門,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體育運動,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逛公園,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進了親子關系。

寒假,一半學生被這10大壞習慣害慘!補習慣比補課更重要!

寒假裡,比補課更重要的是補習慣

很多家長關心,假期要不要給孩子補課!

其實有這麼個現象:

第一次知道孩子成績不好,家長第一反應是“補課!”;

第二次家長知道成績不好,開始犯愁;

第三次家長會,直抒疑慮:孩子補課了呀!怎麼不見有進步呢?

其實,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他們學習習慣上的差距。寒假裡,不如讓孩子先補補這些習慣。

1、補閱讀習慣

閱讀對于國文學習的作用毋庸贅述,而寒暑假是大量閱讀的最佳時期。

建議:

1.閱讀内容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即可。

2.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學會浏覽、略讀、精讀等讀書方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