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生活美學藝術家大陸編織中華“年味”

台灣生活美學藝術家大陸編織中華“年味”

齊雲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 鐘升 攝

中新網蘇州1月27日電 (記者 鐘升)舊竹椅上插上垂枝梅喜上“梅”梢;竹桌的竹筒上鑽幾個孔注入清水,在保留桌子功能的同時變身水培容器,根據不同的時節搭配不同的植栽;幾個老舊鬥笠由大到小用竹竿串起做成一件寓意“節節高”的裝置藝術……年關将近,來自台灣的生活美學藝術家齊雲正忙着在蘇州博物館西館裡布置,準備給參觀者帶來幾分獨特的年味。

出身于台灣彰化鄉間的齊雲一直善于在生活中發現、創造點滴美感。來到大陸後,各地豐富多元的文化,讓他眼界大開的同時,也更想去發掘不一樣的美。

台灣生活美學藝術家大陸編織中華“年味”

梅花與竹凳搭配,令參觀者喜上“梅”梢。 鐘升 攝

齊雲介紹,自己的父親來自廣州,母親則是唐山人。從小就能感受到來自一南一北的雙親在生活中的種種異同。在他看來,這種異同也展現在兩岸的文化上。中華傳統文化根基都是一樣的,隻是因為區域性造成了文化的多元。“南方和北方都要過的小年,但不是同一天;蘇州和台灣都會謝竈神,但上的供品卻不一樣。文化的多元性是豐富而奇妙的,每種區域文化都值得去學習,這是中華文化最有趣的地方。”

正是因為兩岸在文化上的親和度,齊雲自述,自己從台灣帶來的生活美學,在大陸發揮得很好,各界的接受度也很高。此前,齊雲已經在蘇州博物館先後打造了“停雲春色——生活節氣布置展”“蘇州·節氣生活美學特展——端午”節氣生活特展,均獲得了好評。本次的“戲春——生活美學展”,以“戲春”為主題,運用老式器物搭配植栽,在公共空間搭配出别具一格的花藝裝置,探索花道與器物之間的融合,建構現代生活中的節氣景緻。

對于這次展覽上老“物”開花的設計,齊雲解釋道:“博物館的主要作用是承前啟後,把前人的智慧遺留下來,同時鼓勵年輕人學以緻用,将老智慧與當下結合起來。是以我才想把老器物用現代的美學觀念重新改造,讓大家體驗到曆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物件,而是一個新的啟發。”

齊雲表示,今年春節,自己依舊選擇在大陸度過。他期望能繼續在大陸感受四時流轉、發現新的傳統民俗,基于中華文化,給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美學思考。(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