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土豬拱白菜"的心态搞科研創新,行嗎?近期,有一段"土豬拱白菜"的段子在網上流傳。這令人深思。科學史上,從事科學研究的

作者:貝海吟

以"土豬拱白菜"的心态搞科研創新,行嗎?

近期,有一段"土豬拱白菜"的段子在網上流傳。這令人深思。

科學史上,從事科學研究的而有所成就的人,往往是不講究功利的,而是以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來研究科學的。例如:

①19歲的達爾文,不惜損傷健康去環球考察是自費的。

②26歲的珍妮·古道兒,深入叢林,研究大猩猩也是自費的。

③26歲的愛因斯坦是業餘時間自費研究相對論的。

④23歲的馬可尼發明電報,是自費的項目。

這說明,大凡是科學上有創新成就的人,都是首先把個人的功名利祿放在一邊的。這些人往往先是自費,然後,清心靜思,不參與紅塵中"拱白菜"的事兒,才有可能搞出研究成果。

然而,如果以"土豬拱白菜"式的心态去搞科研創新,那麼,雖然提升生活檔次的心态是合理的,但以這種心态,能否漠視個人的功名利祿,去獻身科學呢?

這種心态,能否自費去研究科學麼?

這值得深思。

【第三視角的曆史短評書系列】#土豬拱白菜# #科研# #創新#